“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绩效棱镜包含哪五个方面?请分别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绩效棱镜包含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
1.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2.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战略——采取的战略要能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4.流程——能够执行组织战略的流程。
5.能力——能够运作组织流程的能力。
第142题
简述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389,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
1.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层层分解,并能够与部门、班组、个人的目标达成一致,其中个人利益能够服从组织的整体利益。
2.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四个方面指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驱动关系。
3.企业内部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其它制度比较健全,包括财务核算体系的运作、内部信息平台的建设、岗位权责划分、业务流程管理以及与绩效考评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
第143题
简述标杆管理的实施流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390,
1.确定标杆学习主题: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2.组成标杆管理团队:学习热情、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选定标杆管理伙伴:“超标”,“世界级优秀”
4.收集并分析信息:电话访谈、面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5.采取变革行动:一个学习、吸引、转化、创新并最终提高绩效的过程。
6.绩效评估与反馈:出现偏差——改进、完善——指导变革行动。
第144题
简述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企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程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评体系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绘制战略地图来描述战略,将组织战略转化为四个层面的具体绩效目标;第二,通过平衡计分卡根据目标依次导出衡量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使战略目标能够被有效衡量;第三,通过分级设计平衡计分卡,将战略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平衡计分卡体系;第四,通过设计绩效考评量表,实现对绩效的监控与衡量。
(一)绘制战略地图
1.明细组织战略:体现在四个层面。
2.分层制定目标:将组织高层的战略转化为基层员工的行为;战略地图上目标的总数控制在10~20个是比较合适的。
(二)构建平衡计分卡
第一步,设计指标;第二步,设定目标值;第三步,确定行动方案。
(三)分级设计平衡计分卡
组织层次——部门层次——个人层次;思路:基于目标的承接或分解。
(四)设计绩效考评量表
第145题
简述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386,
1.有效的管理作风。参与式的管理作风:一种分散权力、用小组形式管理的方法。
2.组织层次分明。例如,是否重复授予权限,或授予的权限与职责是否一致。
3.管理工作的反馈:据此决策并采取行动。
第146题 使用OKR开展绩效评估的步骤。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446,
1.员工自评:填写一个绩效周期内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承担的角色、能力提升情况、待改进事项等。
2.同伴评审:对工作重要性、表现与成果、待改进事项等方面提出反馈建议。
3.上级打分:根据自评、同伴评审,结合客观环境等因素打分。
4.绩效校准:校准委员会,确保公正性。
5.绩效面谈:反馈——辅导——不断改进。
第148题
简述跨部门团队绩效考评流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459,
(一)启动绩效考评工作
1.各部门主管为绩效考评责任人,定原则,定项目经理为绩效考评参考人。
2.员工就本季度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述,沟通基础上填写下季度目标。
(二)进入绩效考评环节
1.绩效考评参考人对照预期计划、目标或岗位职责要求,给出考评等级。
2.信息自动汇总到部门主管那里。
3.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审计各部门考评结果及比例。
(三)进行考评后的分层沟通和辅导
(四)员工根据实际情况反馈考评结果满意度、沟通满意度
第149题
说明评价企业薪酬制度的步骤。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37-438
评价薪酬制度的步骤
(一) 薪酬调查:
1.首先进行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2.调查前,要对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3.调查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直接面谈的方法。
4.还可以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以及薪酬的市场调查。
(二) 调查分析
1.要了解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2.要掌握企业工资总额和有关的财务数据。
3.要明确企业薪酬制度的内容和各类员工的薪酬水平。
(三) 对工资方案进行评价
1.工资管理状况的评价。
2.对工资方案明确性的评价。
3.对工资方案能力性的评价。
4.对工资方案激励性的评价。
5.对工资方案安全性的评价。
第150题
简述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08
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
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战略性选择就变成“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包括薪酬在内的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的优势”,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是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的薪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第152题
说明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的基本程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38-440
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的基本程序
1.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2.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
3.实行董事会、经理层成员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
4.对科技人员实行收入激励政策。
5.探索进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
6.积极试行技术入股,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办法。
7.可以试行劳动分红办法。
8.加强企业内部分配基础管理工作。
9.实行人工成本的合理约束。
10.员工民主参与决策与监督。
第153题
说明优化企业薪酬制度的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37
优化薪酬制度的特征
1.从劳动者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
①简单明了、便于核算;
②工资差别是他们所认同的;
③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
④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⑤对企业未来有安定感,能调动积极性。
2.从企业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
①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②发挥员工的劳动能力;③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④有效地吸引高效率、合格的劳动力。
第156题
简述薪酬战略实施的步骤。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19-420
薪酬战略的实施
1.薪酬战略所提出的各种决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2.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与经营战略之间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企业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其他活动之间的适应性和配套性。
4.企业薪酬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第157题
简述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08-409
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多成功企业灵活地运用整体性薪酬战略的思想,设计出适合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环境条件的薪酬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体系,承受了来自周围环境中社会、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压力,有效地帮助公司实现了经营战略的目标,赢得并保持住了竞争的优势。
2.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将其与企业发展总方向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
3.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制度。
第158题
简述影响薪酬战略的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13-415
影响薪酬战略的因素分析
1.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2.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
3.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4.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5.工会组织的作用。
6.薪酬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59题
说明企业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30
企业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
1.薪酬外部竞争力是指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关系,即本企业与外部竞争对手相比较所控制和达到的薪酬水平。它是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基点,也是保障薪酬制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薪酬的外部竞争力一般是通过选择高于、低于或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薪酬水平来实现的。
3.薪酬的竞争力还表现在其他薪酬形式的选择上,如年终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福利制度,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晋升的机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
4.影响企业薪酬水平,进而影响外部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组织三大因素。
5.企业薪酬水平的控制关系到两个基本目标:一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二是各类专门人才和一般员工的吸纳和维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公司薪酬方案优点:
1.薪酬构成全面、合理。
2.案例中奖金核算方法简单高效。
3.奖金核算考虑采购产品质量,全面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
4.按国家规划缴纳“五险一金”,符合薪酬设计的合法原则。
5.薪酬制度设计,考虑了采购人员出差频繁,设置了出差补助,并按地区不同给予差异性的补助标准。
该公司薪酬方案缺点:
1.薪酬水平处于领先地位,造成企业人工成本过高。
2.基本工资占总体薪酬80%的结构不合理;同时工龄工资应单独设立,且在薪酬结构中的占比不应过高。
3.奖金可以按采购次数进行核算,但出现质量问题时,全部扣除资金,不合理。应根据质量差错的大小,设置扣除标准。
4.出差补助标准只考虑了地区差别,不够全面。
改进建议:
1.保证薪资制度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保证工资水平先进合理。
2.对内公平原则,对内具有公平性,体现岗位公平。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条件等都不同,要体现岗位的差别来支付工资。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体现不同劳动者不同贡献下不同的薪酬水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按劳付酬。
4.对成本要有控制,一定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增加工资。
5.注意配套性,将各相关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制度配套起来。注意考评指标、考评标准、考评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培训制度、员工晋升制度等,是否都能有效结合在一起。
6.坚持短期和长期激励的结合。长期激励-股票期权、期股、员工持股。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归属感,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
7.特殊岗位特殊对待。特殊性的岗位,在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确定他们的薪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