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第281题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1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以下内容:

①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②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容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③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④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第282题

(1)分析写作特点和教学价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写作特点:《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火烧云的变幻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

教学价值: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妙奇异,想象火烧云的美妙奇异,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心境。同时,学生通过体会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

法,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第283题

(2)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文的5个生字,6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用法,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第284题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想了解火烧云吗?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板书记录。)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

1.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大声读课文。

(自由读后指名读)

2.欣赏火烧云上来的情景。

(播放配乐配图课文朗读)

(二)再读课文

请同学说说从课文中都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学习新课)

1.火烧云的颜色美及变化快:

(1)演示配有文字的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

(2)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3)让学生根据这一段课文再质疑。

(4)教师明确:火烧云的颜色极多,而且变化快,真是绚丽多彩,太美了。

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端:

(1)同学一边听教师示范朗读,一边在网页上点击图片欣赏。

(2)师生合作朗读这一段课文。

(3)教师明确: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让人觉得特别有趣,也感受到了火烧云真是变化多端呀!

3.火烧云上来时,霞光非常的美:

(1)教师小结: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形成霞光,人和动物的颜色不同,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美丽极了。

(出示霞光图片)

(2)指导朗读。

4.火烧云持续的时间很短:

(1)教师小结:一时恍恍忽忽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让我们沉静一会儿再看,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此刻,你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

三、巩固提高

同学们,请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后仿照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烧云的各种形态,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美。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我们一起分享。


第285题

(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三角形按角度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按边长分为等腰,等边,不等边三角形。


第286题

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287题

依据你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一、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课件)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三角形(板书)

2、猜三角形(课件)

师:老师这有3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一部分被长方形给遮住了,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

师:提问第3个图形时问:被遮住的两个角是什么角?

会是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开始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进行思索。)

3、引出课题。

师:看来三角形里角一定藏有一些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理由】利用谜语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出示课件直观对学生产生刺激,学生对于三角形的认知变得更为形象,激发学生热情。


第288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方法。(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单词的时候要讲究词汇呈现策略:

①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模拟动作表演、手势等方式呈现词汇,避免翻译;

②提供上下文的情景或定义,即从语境中学习词汇;

③用同义词或反义词解释新词;

④利用词根、词干、前缀、后缀、转化、合成等学习记忆扩充单词;

⑤在语词组块中教学英语单词。

教师还要注意提供好的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①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更有效。教师可以将一列单词分做六次记忆,每次十分钟,其记忆效果将比一次学习六十分钟更佳;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越是活跃越是有效。即学习者有必要行动起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全身反应法”的课堂活动会有助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③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单词的学习和记忆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


第289题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①知识目标

a. 学生能够认读、听懂与图形相关的五个词汇:circle,square, triangle, star, rectangle

b. 学生能够使用“I have…”的句型来描述本课所呈现的图形。

②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单词以及句型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听说技能

③情感目标

创设竞赛场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同时加深图形的理解。


第290题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导入

①Free-talk

教师洵问学生 “What can you do?”,Can you draw pic-

tures?” “Do you want to draw some shapes?” 来引领学生回答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Free-talk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来要学习的内容做铺垫。

②新授

教师设计“识图大赛”,呈现单词。

教师运用“I have...”句型引导学习回答。

学生听录音跟读,学习单词。

【设计意图】

由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熟悉的环境情境入手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291题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小纸船的梦》是选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条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漂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构成个方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增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奏,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结束句的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飄向远方,飞向未来。


第292题

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合唱曲,学生能够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抒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形式体会歌曲的和声美;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能进行二声部合唱。


第293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难点乐句(划框部分)”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设计:

合唱练习解决难点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难点旋律。

同时提出向题:这条旋和我们平时所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回答,为二声部合唱旋律。

2(出示课件)教师弹琴,引导两组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旋律,然后交换声部演唱。

师生合作:教师弹一个声部的旋律,该声部学生演唱,同时,老师演唱另个声部旋律。再交换声部合作演唱。

3教师邀请两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教师和其他同学探究:达到良好合唱效果的要点。

(及时进拍、音量平衡、音色、气息等)

同时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感受“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

4教师弹琴伴奏,全体同学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统一。

5带入齐唱旋律,完整演唱歌曲。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合唱课,在合唱教学中,听觉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听辨多声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多声部感觉,同时,在学唱过程中解決了学生的音准问题,为唱好二声部旋律打下基础。之后,在两个声部的交替练习,以及老师的参与指导中,二声部容易出现的“带跑音”、不和谐等问题明显减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一首合唱歌曲颇有难度。学生在难点之前已经初步体会到歌曲的情绪,但是气息控制、带入情绪等要点仍未解决,想要在合唱中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步骤性。因此,我考虑以学习齐唱部分一合唱部分完整演唱来完成本节课。循序渐进地解决合唱难点。


第294题

简要说明”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重点:夹臀、提肩、压腕,垫球的部位准确;难点:判断准确,上下肢协调用力。


第295题

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知识,掌握排球击球的手型、击球部位,90%的学生可以正确的做出垫球动作;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之情。


第296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设计:①教师做完整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②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如下练习A.原地徒手模仿练习,注意听教师口令,做好“插”、“夹”、“提”和上下肢的协调用力;B.两人一组固定球练习,一人持球固定于腹前。一人原地做垫球动作,体会击球部位;C.两人一组,间隔2米的一抛一垫练习,注意抛球稳,击球点在腹前一臂;D.两人一组,间隔3-4米的一抛一垫的练习。③教师在每个小练习前要做该练习的动作示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④组织学生进行垫球的竞赛,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看哪组垫球过线的人数多。⑤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总结游戏中的表现,再次强调垫球的要点。


第297题

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各自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平面设计:能满足人类在视觉的直观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美的、感美的色彩。立体设计:能满足人类对各种形状及造型的需求,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去创造美。空间设计:能满足人类在色彩(平面设计)和形状(立体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某种物质的用途和精神的需求。


第298题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认识设计的基本知识,即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并能设计一幅生活用品的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体,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只有怀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养成用美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艺术的直觉。


第299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好的设计”一定是指在外在形状上美观大方,内容上又实用的设计。理由: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艺术,它服务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只有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轻松、快捷和舒适,也更加五彩缤纷。

一、魔术变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出示手中的两个橙子,经过加工后变成“可爱的笑脸”的形象。)你们看,老师把这两个橙子变成什么了啊?(可爱的笑脸)

教师总结: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设计艺术品,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的设计艺术无处不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联系生活、讲授新课。

第一,初步感知。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身边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设计艺术作品,并带领他们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欣赏这件艺术作品,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教师实物展示衣服和餐具:(教师带领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欣赏设计艺术作品。)教师展示开关贴和布老虎鞋:(学生自己尝试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欣赏设计艺术作品,教师发放自己绘制的亚运会吉祥物图片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抓住“身边”,老师引导学生直观的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欣赏分析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设计艺术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

第二,交流讨论。以小组的形式,发放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这些身边的设计艺术作品。描述精彩的组别教师发放自己绘制的亚运会吉祥物图片给予鼓励,请学生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看,来评评。

设计意图:小组内合作探究,并派组内代表上讲台描述自己对身边的设计艺术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动手实践。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请学生当回小小设计师,动手做一做。根据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制作一个身边的设计艺术作品吧。

设计意图:小组竞赛合作,在分工明确的同时,又培养的竞争意识,在共同体验设计制作快乐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创造美,达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完成从观察到思维直至表达的创作全过程。


第300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身边用品设计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新授环节

师: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花纹、色彩 (师板书)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生: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
点击汽车(花朵形)。

师:这是一辆汽车,你们觉得它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你来设计,想怎样打扮?还有精彩的地方吗?你会怎么变?

点击汽车(汉堡型)
师:你们看,这就是改变了形状、花纹和颜色后的新款汉堡车,坐在里面可舒服了,这位设计师的想象力真丰富啊!继续点汽车(各款汽车)师:这儿还有更多款式新颖的汽车呢!
点击床(月牙型)
 师:猜,这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这是一张――床!想不到吧!看来,改变物体的形状时,我们的想象可以更奇特,更大胆,甚至可以来个超级变――变――变呢!你还可以把床变成什么样子?
点击床(各种床)
同学们真聪明,设计师也想到了!看,这些都是!(展示床的造型图片)
小结:设计师们的想象太奇妙了,小朋友,如果你来当回小小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优化环境,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积累,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与经验发散思维,创造出充满个性和活力的作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