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61题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维果斯基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学家思想。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学说。
第562题
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促进教育均衡
B.促进教育民主
C.维护教育尊严
D.提高教育效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相关内容。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第563题
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制度育德法
D.实际锻炼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第564题
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性,经常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
A.主题队会
B.阵地活动
C.礼仪活动
D.夏令营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礼仪活动是指少先队组织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和礼节如入队仪式、开旗仪式、敬礼、唱队歌等、这些活动旨在通过特定的形式和仪式、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生义情操和团队精神。主题队会是围绕特定主题组织的少先队集体活动;阵地活动是利用少先队的活动阵地进行的务种教育活动;夏令营活动则是在暑期组织的集中活动,通常有户外探险,团队合作等内容。所以,根据题干描述,答案选C。
第565题
简述小学生注意集中的外部表现。
参考答案:↓
解析: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的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常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侧耳细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目不转睛”。当人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而不致分散注意。例:“侧耳倾听”“目不转睛”“呆视”。耳朵朝向注意对象,眼睛朝着注意对象,说明我的感觉器官朝向我的注意对象,这就是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当注意力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学生注意教师的讲课时,他们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为异常的安静。比如老师说注意的知识点很重要,大家可能就放下手中的辣条和奶茶来听课,这些无关动作暂时停止,说明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会改变。一般来说,吸得更短促呼得更长。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比如刚刚的题,大家听的时候可能会想“这是怎么回事?想的都忘了呼吸,即“屏气凝神”。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推断一个人是否注意于学习或工作。但有时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状态也会不一致。
第566题
简述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解析:
(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其中,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总体的内涵,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相同的结构。
(3)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那么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性,对总体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广价值。
(4)合理的样本容量。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
第567题
简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解析:
一、坚定政治方向。二、自觉爱国守法。三、传播优秀文化。四、心教书育人。五、关心爱护学生。六、加强安全防范。七、坚持言行雅正。八、秉持公平诚信。九、坚守廉洁自律。十、规范从教行为。
参考答案:↓
解析:
(1)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材料中,李老师面对王超的请求,帮他实现做升旗手的愿望,体现了对学生想法和人格的尊重,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第二,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习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李老师尊重了王超同学想当升旗手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也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教师观的要求。
第三,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平行影响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李老师收到王超的纸条后,开展“圆梦升起”活动,并与其他同学商量,使全体同学都受到教育,关心同学,体现了这一原则。
第四,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面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尊重了他的想法,帮助他开展圆梦活动,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
第五,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过程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材料中,李老师通过开展圆梦升旗台的活动帮助王超同学,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行为是值得借鉴的。
(2)抓住教育契机,提高教育实效性,班主任可从以下方式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了解和研究学生,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②表扬激励学生为主。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多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③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④善抓生活中的点滴,抓住各种活动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为教育契机,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⑤要及时施教。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启发与引导,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