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81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发现和分析吉祥形象传达美好寓意的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设计如下:
讲授新知:
了解吉祥纹样
展示吉祥纹样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 它和其它剪纸有什么区别呢?”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吉祥纹样剪刻方法
教师请每组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并试着制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吉祥图案的意义和制作方法。
学生思考并尝试,教师总结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折的时候需完全对称。
欣赏作品,发散思维
欣赏优秀吉祥纹样剪纸作品,请学生思考:“你想剪刻一个什么样的吉祥纹样?”
(设计理由:通过欣赏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吉祥纹样的寓意,再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尝试剪刻,掌握剪纸的技法,为练习打下基础,最后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遵循了新课标中提倡的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感知、理解、再创造。)
第482题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参考答案:C
解析:
“君子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因此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485题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文学艺术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它们以寓教于乐,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调剂他们的身心,保证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赛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第486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第487题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参考答案:B
解析:
观察法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按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可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故选B。
第488题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参考答案:C
解析:学生被狗咬伤后,教师首先应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双氧水等冲洗受伤的伤口。
第489题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参考答案:C
解析: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体现了思维具有变通性。
第490题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收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第491题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参考答案:B
解析: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为负强化。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即为给予小强厌恶性刺激,当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后,取消此禁令,即为撤销了厌恶性刺激,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说明提高了反应的概率。因此,本题选B。
第492题
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以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正确的,比如听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此种道德发展处于权威阶段。
第493题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参考答案:C
解析: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但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
第494题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A
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第495题
学校利用板报、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部分的实践和结果。学校里的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等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的媒介,在课程分类中即属于隐性课程。
第496题
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需要,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生学会写生字,并能熟记词语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第497题
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卡特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不是很严谨,有一定的争议性。
分组教学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选C。
A项: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在课上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 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不符题意,故不选。
B项:个别教学制指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进行个别教学;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商店、组织自治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通过团体活动进行。不符题意,故不选。
第498题
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参考答案:B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秧田型”的课桌椅摆放方式适合的教学方法即为讲授法。
第499题
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通过听写英文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属于测验评价的方式。
第500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向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螺旋式的组织方式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某些教材内容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