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22题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运球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脚内侧运球技术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足球的控制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班级集体荣誉感。
第523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无球练习:教师讲解示范脚内侧运球的连贯动作及分解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无球模仿脚内侧运球技术动作。
设计理由:让学生浅层体会技术动作,重点锻炼运球时的身体协调性。
2.学生分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踩球,一人做上一步踢固定球的练习。
设计理由:主要帮助学生找准支撑脚站位的正确位置及脚触球的部位。
3.巩固练习练习:学生分4个小组采用正确的脚内侧运球方法分别运球30米,在练习中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技术动作。
设计理由:学生在运球过程中体会完整技术动作的运用,加强正确技术的掌握。
4.脚内侧运球接力游戏:全班学生平分为两组(每一组男、女生相同)成纵队,每队第一人利用脚内侧直线运球到距离30米的标志物后转身运回起点,第二人接球后重复动作,直至本组最后一人完成。。
设计理由: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学生对脚内侧运球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足球的控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甘落后的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524题 什么是版画?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版画是指用雕刻或蚀刻的版印出来的画。有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儿童版画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是用纸版画来表现的。
版画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第525题 如何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印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对印版画不同的表现方法,以及学生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第526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游戏导入:(课件:找不同)
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看这是两幅很相似的画面,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厉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学生抢答,老师奖励智慧星一枚)
师:同学们真棒,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出它们的方向不同、背景不同、装饰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刚才的游戏有点像,我们给取个名字叫(对印版画)。(课件展示:对印版画)师板书课题:对印版画。
设计理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内容做好辅垫。
第527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一:研究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版画步骤图,提问学生口头表述出来,奖励学生智慧星。
师总结:通过学生的画一画,压一压,一幅画变成了两幅画。同学们想一想,除了用两张纸粘贴在一起,画一画、压一压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学生会答:用一张纸对折,也可以对印)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也可以用一张纸对折后,对印出版画。师出示一张纸对折的对印版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理由:通过视频展示,吸引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思考探究如何表现生动有趣,大同小异的画面
师: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刚才研究的制作过程,想一想:是先画的相同的部分,还是先画的不同的部分?(找生答)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是先画的相同的部分,然后又装饰了不同的内容,这样的两幅画主题形象是相同的,只有后来装饰添加的内容不一样,我们称这样的两幅画属于大同而小异的画面。
理由: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突破本课重点核心内容,理解通过对印和添加来表现有趣完整的作品。
活动三:教师示范、启发创作
教师示范对印添加的作画过程,并展示其它学生创作的生动有趣,大同小异的对印版画作品,呈现作品的丰富多样性启发同学们进行创作构思,请大家发散思维,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表现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理由:学生了解对印版画和添加的作画过程并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528题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且有目的的过程,涵盖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环节。计划是管理的起始点,为班级管理活动设定方向和目标;检查旨在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总结则是对管理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积累经验。而实施环节,是将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是班级管理活动得以切实开展的核心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处理日常班级事务等,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实施是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答案选 B。
第529题
下列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人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人有 “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同时,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 “明人伦”,所谓 “人伦”,涵盖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道德规范。孟子认为,教育应致力于使人们明白并遵循这些伦理道德准则,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答案选 B。
第530题
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S 学校成立了十几个兴趣社团,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活动课。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个儿童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独特之处。S 学校成立众多兴趣社团并开设丰富的兴趣活动课,正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尊重。学校意识到不同学生对不同活动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天赋,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所以答案选 C。
第531题
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
A.主导作用
B.保障作用
C.决定作用
D.基础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活动。它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品德。学校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他们经过专门培训,能够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学校教育对个体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答案选 A。
第532题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能够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模仿的范例,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从而促进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视野之内,其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处世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举止,教师都在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着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答案选B。
第533题
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
A.中数
B.标准差
C.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标准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统计量。它主要用于衡量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集中在平均数周围。通过计算标准差,研究者可以更深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更准确的把握,所以答案选 B。
第534题
早餐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小学生没吃早餐,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状况,这可能是因为血液里缺少(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经过一夜的睡眠,小学生身体的能量在不断消耗,而葡萄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时,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而维生素主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脂肪主要用于储存能量,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虽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们缺乏时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头晕、乏力等状况。所以,如果小学生没吃早餐出现头晕、乏力等状况,很可能是因为血液里缺少葡萄糖,答案选 A。
第535题
将某一学习经验与快乐的事件联系起来,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泛化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增强学习的效果。这一主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是(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学派
D.精神分析
参考答案:B
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将某一学习经验与快乐的事件联系起来,是运用了行为主义中的正强化原理。通过这种联系,使原本中性或不愉快的学习经验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快乐事件)建立起联系,从而增加该学习经验在未来出现的概率。当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时,每次取得进步就给予奖励(如表扬、小奖品等快乐的事件),那么学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他们期望再次获得奖励。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进而泛化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增强学习效果,所以答案选 B。
第536题
从记忆的特性来看,学习一段材料之后,记忆效果最好的是( )。
A.开头与结尾部分
B.开头与中间部分
C.开头与中间部分
D.所有部分
参考答案:A
解析:
从记忆的特性来看,学习材料的开头部分在记忆时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因为此时前面没有其他学习材料干扰;结尾部分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因为后面不再有新的学习材料干扰。而中间部分则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影响,导致记忆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学习一段材料之后,记忆效果最好的是开头与结尾部分,答案选 A。
第537题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能成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出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尔
D.班杜拉
参考答案:B
解析:
埃里克森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自我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会面临不同阶段的发展危机,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危机、幼儿期的自主对羞怯危机等。自我通过不断调整和适应,积极解决这些危机,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在青少年时期,个体面临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危机,他们需要在探索自我、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克服角色混乱,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所以,答案选 B。
第538题
数学课上,老师给小学生详细讲解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验证解的正确性,这种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 )。
A.隐性知识
B.缄默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D
解析: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主要涉及 “怎么做” 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如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包括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验证解的正确性等,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强调难以言传、不易察觉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关于 “是什么” 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所以,老师讲解的解应用题的步骤属于程序性知识,答案选 D。
第539题
一年级小学生甜甜写字的时候,既能注意坐姿,又能注意握笔姿势,还能注意把字写得端正。这种现象属于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转移
B.注意稳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的能力。一年级小学生甜甜在写字时,能够同时兼顾坐姿、握笔姿势以及字的端正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她在同一时刻内将注意力合理地分配到了这些不同的任务上。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稳定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散则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事物吸引。所以,甜甜的现象属于注意分配,答案选 C。
第540题
基础教育课程可分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这一分类的依据标准是( )。
A.课程实施的要求
B.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C.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
D.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主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需求自主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经济、文化等特点开发的课程,旨在满足地方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国家课程则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课程,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分类方式清晰地反映了课程开发与管理主体的不同。所以,答案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