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41题
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 )
A.志愿服务劳动
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
D.自我服务劳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自我劳动服务指照料自己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包括家庭里的和学校里的。学校里的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
第442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①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③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④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⑤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C
解析:
C选项中提到的四点中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
第443题
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特性。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周老师用彩笔标出易错的笔画,是利用了知觉选择性。
第444题
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参考答案:A
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练习成绩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第445题
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呈现各种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突出事物本质。
第446题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参考答案:D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第447题
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
A.移情
B.共情
C.同情
D.反移情
参考答案:A
解析:
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共情又称作同感、同理心;反移情是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
第448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布鲁姆
参考答案:C
解析:
布鲁纳著有《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第449题
课堂上,老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参考答案:C
解析:
普遍性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行为性目标是指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表现性目标是指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结果开放。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反应,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第450题
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马老师从小军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体现了这点。
第451题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题干中,教师在复习导入新课时,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于是调整了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过程具有生成性。
第452题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该原理最大的不足在于( )
A.操作性不强
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C.评价关注焦点单一
D.不容易实施
参考答案:B
解析:
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强调,目标的选择不仅是课程开发必须采取的第一行为,而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由此可见这种模式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的重要性。
第453题
以下符合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是( )
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第454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学生学,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教学合一
B.量力性教学
C.理论联系实际
D.循序渐进
参考答案:A
解析: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知识点:教学原则、方法与策
第455题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之中,班级授课制最不利于( )
A.高效教学
B.因材施教
C.教师主导
D.集体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缺点有忽视个性发展,最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456题 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问题的特征。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个体经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原型启发。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457题 简述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的表率作用。
(2)班主任要构建良好的班级合作。第一,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第二,培养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领导核心。
(3)善于正确树立学习榜样的威信。
(4)班主任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第459题
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一】
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中,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遵循了疏导性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值得肯定。
①吴老师在处理冲突时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学生之间的冲突也在所难免,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问题。材料中,吴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这点。其次,学生是独立的人,材料中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处理问题。
②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材料中吴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打架的错误之外,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解决,遵循了疏导性原则。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吴老师遇到学生打架,并没有粗鲁的制止,而是尊重学生,让其自行解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规范,打架是不对的行为。作为老师,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处理学生冲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答案二】
吴老师对学生冲突事件的处理轻松而富有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的过程中遵循了教育性原则。材料中,吴老师的处理方式感化了打架的学生,不但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错误,还对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二,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可接受原则。材料中,吴老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客观性原则。
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了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第四,吴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有效性原则。材料中,吴老师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第五,吴老师的处理方式符合冷处理原则。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保持了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但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还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错误,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氛围。
第460题
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一】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第二,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第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第四、善于总结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在处理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影响教学。
【参考答案二】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基于下结论发脾气。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的解决冲突问题。其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其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最后,在处理冲突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牵扯太多时间、经历、和学生,保证良好的人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