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第301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A


解析: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及观点:

(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化性而起伪”,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第302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303题

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参考答案:C


解析:

管不住自己属于缺乏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第30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参考答案:B


解析:

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新《义务教育法),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发展的序幕。


第305题

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安全教育报告会是群众性活动。以这种形式进行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其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由于规模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普及教育活动,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会、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


第306题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


A.20%

B.40%

C.60%

D.80%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般来说如果回收率仅为30%,所得资料只能用作参考,回收率在50%,所得资料可以作为提出建议的依据,只有当回收率在70%以上的时候,所得资料方可作出研究结论,故最佳选项应为D。


第307题

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参考答案:B


解析:

维生素B2是各种黄酶(含有核黄素的氧化还原酶)辅基的组成成分,如果缺乏维生素B2,宝宝易患口角炎、皮炎、角膜炎、食欲减退、腹泻等症。


第308题

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参考答案:A


解析: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题干中由颜色产生感觉,符合联觉的定义。


第309题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奖励

D.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


第310题

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第311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组织加略

C.精加工策路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第312题

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亲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正是移情的表现。


第313题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古德莱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他认为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第314题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君子之教,喻也”意思为: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其具体内容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第315题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考答案:A


解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学科基本知识。


第316题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材的编写方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教材编写方式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的教学内容有贯穿,并有利于学生强化知识体系。


第317题

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参考答案:C


解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318题

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题目中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属于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第319题

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  )。


A.延迟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参考答案:A


解析:

所谓延迟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题目中教师的做法就属于延迟评价。


第320题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