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第321题

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第322题

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第323题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第324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发生家校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未达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第325题

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家访注意事项:

①提前与家长沟通做好相关准备。

②明确家访的目的性。

③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实效性,与家长沟通中做到尊重、平等。

④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326题

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组织学生回答,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材料中王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还引导提出,还有其他解法吗?这些都体现了王老师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主体。

     其次,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材料中当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另外也体现了王老师的生成能力。

     最后,王老师体现了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人,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当小杰有想法但是无法表达清楚时,老师并没有遏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小杰的疑惑的心情疏解了。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情况非常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题从引导、帮助、启发学生、激励鼓励学生这些维度阐述也可得分)


第327题

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第一、营造氛围,生成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第二、抓住契机,开发资源 

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迅速思考作出判断,如果是正确的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坚决利用,反之我们要坚决摒除。

第三、善于倾听  再生资源 

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回答?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再生资源。 

第四、学会取舍  提炼资源 

教师要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生成性资源层出不穷,无处不在,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还要善于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炼就一身慧眼识金的提炼功夫,巧用有效资源,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总之,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存在,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真正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同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第328题

简要分析该文的文本特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写作特点: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329题

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 “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第330题

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1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注重积累,只要大家如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当然,一个聪明的人不仅需要勤于积累,还得学会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进行“抢答游戏”,看看谁平时不仅积累得多还善于观察、思考?第一关:看图说成语,请看第二关(出示图片):如果给你一张弓,不用箭,你能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吗?

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看看魏国的更羸是如何射落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呢?引出课题:《惊弓之鸟》

二、新授

 1、感悟“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

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

2、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生交流

3、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之间的联系。

 师: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 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

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更羸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 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 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

 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教师相机板书

 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

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

4、通过魏王前后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5、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6、师:再读全文,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启发?   生畅谈。

三、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彩,而且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像我们熟悉的《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故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拿来阅读,相信你会受益匪浅。那么再布置一个回家之后的任务:放学回家请你仔细观察家人的说话、走路、神态等,由此推断一下他们今天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写下来。


第331题

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332题

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第333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第334题

(1)简要分析上述文本的语言知识重点、难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Key points:

Words: The meaning and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such as “light, heavy, big, small...”.

Target language: “It’s heavy/small/big and light...”.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give suggestions when shopping and describe things’ feature by using the correct sentence structure “It is…”.


第335题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about describing objects like “light, heavy, big, small...”.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t’s heavy/small/big and light...”.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by listening and reading some easy sentences.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ings’ feature and give some advice.

Emotional aims:

Students would lov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eatures of many things in daily life.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 English.


第336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Warming up and Lead-in

Greet students as usual and play a song about travelling.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like if you want to travel, what luggage should you bring? And lead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lead in the topic.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和提出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发散思维并很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所学话题)

Presentation

Show some clips to teach “light, heavy, small, big...”; Show some real objects like cup and lead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It’s heavy... It’s light...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ne by one after the teacher in different ways.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单词和句型,增加单词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实物呈现句型,活动的衔接性较好。)

Practice

Activity 1 High and Low voice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It’s heavy... It’s light... on the blackboard. When teacher reads sentences in a low voice, students should read in a loud voice and vice versa.

Activity 2 Do an antonym match

heavy big

small light

Then work in pairs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练习句型能够增强句型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增强单词的识记效果;通过连线的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句型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听力。)

Production

Let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by using some words about describing object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n groups of two: It’s... and choose some groups as representatives to give a performance and teacher gives some positive comments.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


第337题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歌曲特点:《数鸭子》是一首有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C大调,4/4拍,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诚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歌词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第338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思维,感受数鸭子儿歌的童趣。


第339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色剂节奏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音乐教学过程:   

导入 

  听赏《鸭子拌嘴》,师讲这个故事。 

  师:在鸭子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呢?对了,他们正在数鸭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数鸭子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数鸭子》。(揭示课题,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1、出示歌曲《数鸭子》,聆听歌曲,歌曲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朋友,请小朋友们找出来。(休止符) 

  2、讲解休止符:0 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   把0比作交通中的红灯(遇到了就要停),出示节奏及练习打节奏: 

   x x xx x ︱ xx xx x 0 ︱   xx xx xx x ︱ xx xx x 0︱ 

  3、把休止符放入歌曲中,听唱歌曲。 

  4、再次聆听歌曲,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手指操)你们想不想学?再次聆听歌曲,一起做手指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手指操的时候也能熟悉歌曲《数鸭子》)   5、分工、合作学习:生生合作(一组做手指操、一组对口形,反之第二遍。) 

  (设计意图:对手指操进行复习,听唱歌曲《数鸭子》,体会合作的乐趣,为小结作铺垫。)   三、表现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哪一段描写了鸭子的叫声?(有两段歌词,第一段唱了鸭子的叫声。)生唱歌曲的第一段,要他们仔细听听,师唱的跟学生的有什么区别?(师唱的歌曲中,把鸭子改编成另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哪个地方改编歌词,怎样改编创作,为歌词编创作铺垫。) 

  1、让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及舞蹈并演唱。 

  2、完整唱歌曲,创造场景表演,师:我们一起再把《数鸭子》,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等下还需要小朋友上来表演这首歌曲。(两个学生架起桥梁,学生饰演角色:老爷爷,小鸭,小朋友)生自编动作表演,并生评。 

  (设计意图:为自己所学的歌曲表演场景,让学生体验再次合作的快乐。)  

 四、小结 

  师:小朋友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引导生说到分工、合作。)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就不怕困难。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第340题

试简述跨越式跳高的重点,难点。(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重点为起跳和过杆技术;难点为过杆时摆动腿内旋下压,过杆后起跳腿高抬外旋,动作协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