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10惊弓之鸟

更羸(ying)是古时候魏(we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an),只听得嘣(beng)的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打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理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活动。(18分)



知识点:2019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很注重积累,只要大家如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当然,一个聪明的人不仅需要勤于积累,还得学会认真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进行“抢答游戏”,看看谁平时不仅积累得多还善于观察、思考?第一关:看图说成语,请看第二关(出示图片):如果给你一张弓,不用箭,你能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吗?

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看看魏国的更羸是如何射落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呢?引出课题:《惊弓之鸟》

二、新授

 1、感悟“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

师: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

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

2、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生交流

3、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之间的联系。

 师: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 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

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更羸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 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 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

 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教师相机板书

 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

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

4、通过魏王前后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5、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6、师:再读全文,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启发?   生畅谈。

三、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不但短小精彩,而且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像我们熟悉的《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故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拿来阅读,相信你会受益匪浅。那么再布置一个回家之后的任务:放学回家请你仔细观察家人的说话、走路、神态等,由此推断一下他们今天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写下来。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