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2
B.0
C.﹣2
D.﹣3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即可.
【解答】解:∵﹣3<﹣2<0<2,
∴最小的数是﹣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注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第2题
如果我们都能改掉餐桌上的陋习,珍惜每一粒粮食,合肥市每年就能避免浪费30.1亿元,将30.1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30.1×108
B.3.01×108
C.3.01×109
D.0.301×1010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将30.1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01×109.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第3题
一元二次方程(x+6)2=16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x+6=4,则另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 )
A.x﹣6=﹣4
B.x﹣6=4
C.x+6=4
D.x+6=﹣4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分析】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可达到降次的目的,进而可直接得到答案.
【解答】解:(x+6)2=16,
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6=±4,
则:x+6=4,x+6=﹣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将方程右侧看做一个非负已知数,根据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来求解.
第4题
设a=2﹣1,a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先估算出2的大小,再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2=
,9<12<16,
∴3<2<4,
∴2<2﹣1<3,即a在2和3之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根据题意估算出2的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5题
直尺与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所标记的角中,与∠1互余的角有几个( )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点】余角和补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要注意到∠1与∠2互余,并且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可以考虑平行线的性质.
【解答】解:与∠1互余的角有∠2,∠3,∠4;一共3个.
故选:B.
【点评】正确观察图形,由图形联想到学过的定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6题
某选手在青歌赛中的得分如下(单位:分):99.60,99.45,99.60,99.70,98.80,99.60,99.83,则这位选手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99.60,99.70
B.99.60,99.60
C.99.60,98.80
D.99.70,99.6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点】众数;中位数.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答】解:数据99.60出现3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9.60;
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99.45,99.60,99.60,99.60,99.70,99.80,99.83,中位数是99.6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第7题
如图为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A、B、C 为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且OA=OC=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c<0
B.a﹣b=1
C.a+b=﹣1
D.b>2a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点分析即可:①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②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简称:左同右异)③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解答】解:∵OC=1,
∴c=1,
又∵x=1时,y>0,
∴a+b+1>0,
∴a+b>﹣1,
∴选项A不正确;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又∵c=1,
∴ac=a>0,
∴选项B不正确;
∵OA=1,[来源:学科网ZXXK]
∴x=﹣<﹣1,
又∵a>0,
∴b>2a,
∴选项C不正确;
∵OA=1,
∴x=﹣1时,y=0,
∴a﹣b+c=0,
又∵c=1,
∴a﹣b=﹣1,
∴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二次函数各项的系数和图形的关系.
第8题
如图,过▱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M分别作平行四边形两边的平行线EF与GH,那么图中的▱AEMG的面积S1与▱HCFM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是( )
A.S1>S2
B.S1<S2
C.S1=S2
D.2S1=S2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出平行四边形GBEP、GPFD,证△ABD≌△CDB,得出△ABD和△CDB的面积相等;同理得出△BEM和△MHB的面积相等,△GMD和△FDM的面积相等,相减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BC,HG∥AB,
∴AD=BC,AB=CD,AB∥GH∥CD,AD∥EF∥BC,
∴四边形HBEM、GMFD是平行四边形,
在△ABD和△CDB中;
∵,
∴△ABD≌△CDB(SSS),
即△ABD和△CDB的面积相等;[来源:Zxxk.Com]
同理△BEM和△MHB的面积相等,△GMD和△FDM的面积相等,
故四边形AEMG和四边形HCFM的面积相等,即S1=S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BD和△CDB的面积相等,△BEP和△PGB的面积相等,△HPD和△FDP的面积相等,注意:如果两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第9题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结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周长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
A.6
B.8
C.10
D.12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本题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第三边大于2小于10,原三角形的周长大于12小于20,连接中点的三角形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那么新三角形的周长应大于6而小于10,看哪个符合就可以了.
【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b、c,令a=4,b=6,
则2<c<10,12<三角形的周长<20,
故6<中点三角形周长<10.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原三角形的周长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第10题
附加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P在BC边上运动,连接DP,过点A作AE⊥DP,垂足为E,设DP=x,AE=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综合题.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求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S△APD=PD×AE=
AD×AB,
∴xy=3×4
∴xy=12,
即:y=,为反比例函数,
当P点与C点重合时,x为最小值:x=3,
当P点与B点重合时,x为最大值:x=BD==5,
∴3≤x≤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面积公式求得函数关系式,特别是要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11题
的平方根是 .
参考答案:±√3
解析:
【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分析】线算出=3,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3,3的平方根为±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的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牢记非负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第12题
因式分解:a2b+2ab+b= .
参考答案:b(a+1)2
解析: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提取公因式b,剩下的正好是(a+1)的完全平方.
【解答】解:原式=b(a2+2a+1)=b(a+1)2.
故答案为:b(a+1)2.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先提取公因式b,剩下是(a+1)的完全平方.
第13题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1,BC=2,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AD的长为 .
参考答案:
解析: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作CE⊥AB于E,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根据垂径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作CE⊥AB于E,
则AE=AD,
∵∠ACB=90°,AC=1,BC=2,
∴AB==
,
×AB×CE=
AC×BC,即
×CE=
,
解得,CE=,
AE==
,
则AD=2AE=,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的应用,垂径定理:垂直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参考答案:①②④
解析: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①如图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②图2:同图1的证法;
③由(1)得出的AB、AD、AP、AB的关系,然后用a表示出AB、AD、AP的值,这样就能表示出S1、S2和S,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④结合③,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①图1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DFE是正方形,
∴AD=DF,∠B=45°,
∴DF=DB,
∴AD=DB,
∴AD:AB=1:2;故正确;
②图2中,同理:PM=MN,∠B=45°,
∴PM=MB,
∴MN=MB,
∴MN=MB=NC,
∴AP:AB=PQ:BC=MN:BC=1:3;故正确;
③图1中,S1=(
a)2=
a2,
∵PQ:BC=AP:AB=1:3,
∴PQ=
a,
∴S2=(a)2=
a2,
∴S1+S2=(+
)a2=
a2,
∵S=a2=
a2,
∴S1+S2<S;故错误;
④由③可得:在△ABC内任意截取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S3,则S3≤S1;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面积的求解方法是关键.
第15题
请从下列三个代数式中任选两个(一个作为分子,一个作为分母)构造一个分式,并化简该分式.a2﹣1,a2﹣1,a2﹣2a+1,然后请你自选一个合理的数代入求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开放型.
【分析】根据分式的定义即可构造一个分式,然后取一个使得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即可.
【解答】解: =
=
,
当a=2时,原式==3.
或=
,
当a=2时,原式==
.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定义,分式的约分,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取值时注意使得分式有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轴对称变换.
【分析】(1)分别找出A、B、C三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然后根据图形写出A点坐标;
(2)将△A1B1C1中的各点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相应的对应点A2、B2、C2,连接各对应点即得△A2B2C2.
【解答】解:(1)如图所示:点A1的坐标(2,﹣4);
(2)如图所示,点A2的坐标(﹣2,4).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及旋转变换.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特点,然后根据题意找到各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分析】根据飞机的耗油量得出它飞行的最大距离,进而得出的不等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设该飞机在失去联系后能航行x千米,
1:30﹣0:00=1.5(小时),
由题意得:1.5×400×5+5x≤15000
解得:x≤2400.
答:该飞机在失去联系后最多能航行2400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飞机飞行的距离得出正确不等关系是解题关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平移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矩形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A2B1=A1B1﹣A1A2=6﹣5=1,进而求出AB1和AB2的长;
(2)根据(1)中所求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得出ABn=(n+1)×5+1求出n即可.
【解答】解:(1)∵AB=6,第1次平移将矩形ABCD沿AB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1B1C1D1,
第2次平移将矩形A1B1C1D1沿A1B1的方向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矩形A2B2C2D2…,
∴AA1=5,A1A2=5,A2B1=A1B1﹣A1A2=6﹣5=1,
∴AB1=AA1+A1A2+A2B1=5+5+1=11,
∴AB2的长为:5+5+6=16;
(2)∵AB1=2×5+1=11,AB2=3×5+1=16,
∴ABn=(n+1)×5+1=56,
解得:n=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1=5,A1A2=5是解题关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1)根据水面与水平面平行可以得到CQ与BE平行,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Q的长;
(2)液体正好是一个以△BCQ是底面的直棱柱,据此即可求得液体的体积;
(3)求出∠BCQ的正切值即可得到其度数.
【解答】解:(1)CQ∥BE,BQ==3dm;
故答案为:平行,3;
(2)V液=×3×4×4=24(dm3);
(3)过点B作BF⊥CQ,垂足为F,
∵×3×4=
×5×BF,
∴BF=,
∴液面到桌面的高度;
∵在Rt△BCQ中,tan∠BCQ=,
∴α=∠BCQ=37°.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四边形的体积计算以及对三视图的认识,正确理解棱柱的体积的计算是关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用A、B、C、D分别表示岱山湖、紫蓬山森林公园、滨湖湿地公园、三国遗址公园四个景区,然后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
(2)在12种等可能的结果中找出滨湖湿地公园被选中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解答】解:(1)用A、B、C、D分别表示岱山湖、紫蓬山森林公园、滨湖湿地公园、三国遗址公园四个景区,
画树状图为: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
(2)滨湖湿地公园被选中的结果数为6,
所以滨湖湿地公园被选中的概率==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或B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