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第141题 小红语文测验得了90分,但与全班平均成绩比属于中下,老师鼓励她能继续努力,争取限得更好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成绩优劣。题干中教师主要评价学生成绩“中下”,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较,属于常模参照。故本题选B。


第142题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关键期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要做到适时而教。在关键期施加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状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关键期理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关键期,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了解,与动物“印刻”不同,错过关键期的儿童或成人仍可通过适宜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


第143题 简述学校德育陶治法及其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 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

①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加强自身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第144题

简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要掌握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3)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第145题

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职业理念和教学原则的相关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①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利用一位学生的提问引导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②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关注到个别学生的疑问, 能够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想法,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指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材料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刘老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材料中,刘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背后的意义,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袖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 老师对学生突然的提问,体现出了教师的因材施教以及教育机智。

[其他可得分角度]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等。


第146题

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懂得道理,体现出了促进学生发展。

②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刘老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考,体现了促进者的角色。

③教师承担着传道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激烈讨论,体现了传道者的角色。

④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并引导得到答案,体现的是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第147题

概述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能辨认圆、掌握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相关概念;知道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2倍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特点。


第148题

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材料中的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理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动手实践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感受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特点,领会数学的对称美。


第149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重点:会画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理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特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漂亮的喜字剪纸、风筝、蝴蝶、天安门、脸谱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后,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环节一

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学生可以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环节二

给学生发放2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提出问题:你能分别画出这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呢?引导学生独立画出两个圆的对称轴。

在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讨论在画图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经历讨论交流后,能够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因为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所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的对称轴只有1条,哪些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发现等腰三角形只有1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五角星形有5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 从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入手,再到画出不同圆的对称轴,体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特点,再经历思考其他图形的对称轴问题,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课堂练习,深化巩固

学生根据对称轴,独立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不局限于单个图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查漏补缺、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方式,可以及时查漏补缺,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后看看家里哪些物品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还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150题

简述小学阶段英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语音: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模仿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易于学到地道的发音;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对语言学习来说,音韵学习的关键期在幼年;小学学好语音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大脑机能的可塑性较大,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

词汇: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要求都有提高,词汇量的学习也相应地增加,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更好地学习词汇,才能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才能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来提高英语水平。


第151题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字母组合a-e的发音规律并学会说、读以及拼写包含这个字母组合的单词。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how to pronounce the letters a-e.Learn to speak,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 that contain the letters, such as cake, take,gate, etc.

Ability aims: Through the colorful activities and games in class,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develop a stronger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第152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词汇、语音部分的呈现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新授

单词:在图片的帮助下,老师呈现新单词的含义、发音和拼写。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讨论图片中有些什么内容。

教师讲解新单词“cake,take,gate”,学生们大声朗读,并书写新单词。

教师提问,找出共同之处,教师总结发音规律。

②操练

抢答游戏:老师先介绍抢答游戏的规则,学生分成3组,当老师出示闪卡,学生举手说出单词正确的发音以及含义,每个单词得一分,得到最多分数的小组胜出。

将学生分成小组,找出具有一样发音规律的单词。教师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学生进行展示,最后总结。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介绍并描述人物特征,仿照阅读文本的形式,帮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并为课后的写作任务奠定基础,同时,渗透本课的情感目标。


第153题

简要分析歌曲的节拍、风格、节奏特点及情绪情感。(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F大调,4/4拍的歌曲,歌曲是革命历史歌曲,情绪为坚定地;整首歌曲是进行曲风格,旋律中的小附点节奏型贯穿始终,节奏鲜明、结构方整,有强烈的行进感,表现出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热情,速度适中,适于集体演唱。


第154题

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革命历史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了解进行曲的风格;体验爱国主义热情。


第155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唱歌曲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27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是什么拍子? (速度适中, 情绪坚定; 4/4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教学铺垫。

②再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尝试跟着老师的节奏打拍子并小声跟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知歌曲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范唱更能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③学唱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旋律,重点强调小附点音型(用形象的马蹄声举例子,哒·哒),学生自主联系旋律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歌曲的节奏让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行进感强烈),这一类风格的歌曲就是进行曲。

【设计意图】形象的方式讲解小附点节奏型,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准确演唱,顺势引出进行曲的特点。

④学习歌词

教师按节奏拍手读歌词,学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按节

奏拍手打拍子(在小附点节奏型处观察学生是否有误);教师询问:从歌曲的歌词中有怎样的联想? (积极向上、 充满阳光),革命年代的少年儿童们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的大家也要学习先烈们积极向上、 充满阳光。师生齐声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按照节奏读歌词,进- -步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与掌握,从歌词内容中引申现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心态。

⑤完整演唱

教师弹琴,学生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第156题

请简述“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点。(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动作要点:预备动作前脚异侧臂在前,起跑两脚用力蹬地,反应快;起跑后,上体保持适当前倾,并随跑速的逐渐加快而逐渐抬起;途中跑后蹬充分,积极前摆,动作协调、舒展。


第157题

拟定中年段学生练习“50米快速跑”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掌握“50米快速跑”途中跑的基本技术,着重发展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及协调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跑的本事,协调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第158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7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尝试学习50米快速跑动作。相互讨论并交流,说出该技术动作重难点及动作要领。

理由: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尝试,之后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对50米快速跑动作要点及重难点更加深刻。

②讲解示范,模仿学习

教师细致讲解并正确示范50米快速跑技术动作,学生观察老师动作,并认真模仿练习。

动作方法:采用站立式起跑。“各就位”时,站在起跑线后面,两脚前后开立,有力脚靠近起跑线;“预备”时,两腿稍弯曲,前脚的异侧臂屈附在体前,上体稍前倾; 听到“跑”或信号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跑出;途中跑时,后蹬充分有力,大腿积极前摆,用前脚掌着地;眼看前方,上体保持正直;两臂屈肘前后协调摆动,并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

理由: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对50米快速跑有了初步认知,但对具体细节和重难点的问题理解不透彻,接下来通过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练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③自由练习,场边指导评价(采用积极发展性评价)

练习1:起跑动作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起跑动作练习。

练习2:10—20 米起跑+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组8人,在起跑线进行10-20米起跑+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练习3:听哨音快速起跑练习

组织: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快速起跑练习。

练习4:体育游戏:泰山、黄河

组织:学生分为两个小组,面对面间隔3米站立,听到老师喊泰山,黄河追泰山,听到老师喊黄河,泰山追黄河。

理由:通过4步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50米快速跑,教师将练习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起跑练习;第二步是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结合练习,第三步是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第四步是将50米快速跑运用到实际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通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了50米快速跑的动作要点,并且运用到游戏中去。


第159题

请列举4种中国民间美术。(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国民间艺术有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或者其他如脸谱、面具、皮影、雕塑等)。


第160题

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虎在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地位,学习虎头饰品的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虎头装饰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联想了解虎头饰品的基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创作的乐趣。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