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材料:

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



知识点:2021年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职业理念和教学原则的相关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①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利用一位学生的提问引导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②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学生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关注到个别学生的疑问, 能够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想法,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指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材料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刘老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材料中,刘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背后的意义,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袖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 老师对学生突然的提问,体现出了教师的因材施教以及教育机智。

[其他可得分角度]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等。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