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568题)


第101题 小文学习成绩不好,但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限量版运动鞋或其他高档物品,看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感到十分满足。小文的心理防御方式是( )。


A.升华

B.转移

C.补偿

D.退行


参考答案:C


解析:

补偿是指个体企图用各种方法来弥补其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产生的不适感,以减轻心理不安。题干中小文通过炫耀自己的高档物品来弥补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自卑,属于补偿,故选C。


第102题 下列词语中,体现注意品质广度特征的是( )。


A.一目十行

B.一心二用

C.目不转睛

D.心猿意马


参考答案:A


解析: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例如“一目十行”。故选A。


第103题 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 )。


A.科学性与思想性

B.生活性与情境性

C.系统性与逻辑性

D.专业性与学术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学内容的选择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104题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所列举的教学活动中通常被合称为“三字一话”的是( )。


A.铅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

B.钢笔字、毛笔字、电脑打字、普通话

C.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

D.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地方话


参考答案:C


解析:

三字一话指的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故选C。


第105题 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制定的“感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教学目标属于( )。


A.结果性目标

B.体验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知识性目标


参考答案:B


解析:

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其中,重点是经历(感受)水平,强调只要学生有机会并茯得一种经历和感受就表明课程目标实现了,至于还能进一步达到什么结果则不作要求。


第106题 有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数学课,这一观点符合的教学规律是( )。


A.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参考答案:D


解析: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认为,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题干中,认为小学数学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数学课,表明除了学习数学,还要渗透德育。故选D。


第107题 为了认识蚕的生长过程,李老师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卵-幼虫-蛹-蛾”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谈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题干中李老师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卵一幼虫一蛹一蛾”的变化就属于实验法。


第108题 从课程类型来说教室里的图画、标语及黑板报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隐性课程又叫“非正规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主要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和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里的图画、标语、黑板报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像学生们传递知识、行为规范等。


第109题 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运作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式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与理想的课程相比,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正式的课程只是理想的课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认可与授权的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


第110题 在小学阶段提倡运用“档案袋评价”属于( )。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绝对评价

D.相对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

质性评价主要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评判,通常表现为书面的“鉴定”或“评语”。一般来讲,书面的评语通常比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更清晰地传达出被评价者的优点与缺点,但这种评价方法不够精确,且主观性较强。在小学阶段提倡运用的“档案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


第111题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技能形成的所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知道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老师在黑板上清晰的演算例题。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

例如:学生借助纸、笔勾画进行运算或者掰手指。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特点: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

例如:学生算算数念念叨叨的表现。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特点: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例如:借助声音表象进行运算,如小学生在头脑内部复述算算数的表现。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特点: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例如:口算。


第112题

简述美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第113题

简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变量。包括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干扰变量)。

(2)事前测验与事后测验。

(3)实验组和控制组。


第114题

结合材料,从德育的角度评析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材料中,沈者师自己给小玉买了字典,引发了小叶羞愧心理,,从道德情感入手对小叶进行了教育,遵循了这一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斗争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沈老师在发现小叶的情况时,没有当众批评她,遵循了这一规律。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沈老师从小叶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小叶进行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第115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处理类似问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 如果你是名小学教师。处理类似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长的成长为目的。教师要本着教育从严、

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②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着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

③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

教师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消极不利的一面,又看到积极、有利的一面。

④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入,

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

⑤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对于有些突

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但是“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也不是拖到不能再拖时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的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处理。


第116题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篇课文写作特点: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②课文篇幅适中,结构反复。

“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3个部分,故事情节类似,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在“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分了”这些段落,语言的内容和形式也很相似。③详略得当,留有空白。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蜘蛛见到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吓得跑回网上。结合上文同学们可以分析蜘蛛逃跑的原因,也可以想象接下来蜈蚣将会做什么改变,这样留有想象空间,便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实了训练点。


第117题

若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店、蹲、寂、寞”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谈话的方式,获得初步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蜘蛛开了三次店:口罩店、围巾店、袜子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不退缩的美好品质。


第118题

根据蜘蛛开店“卖口罩”的内容设计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理由。(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和标题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1)指名读句子。
(2)提问:“决定”是什么意思?从“决定”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2.引导:蜘蛛决心开一家商店。谁能用肯定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好寂寞、好无聊的蜘蛛决定开店了,它会卖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简单讲述故事
三、深入研读:
(1)学生朗读文章,教师首先对店,蹲等重点生字词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探究矛盾点“很简单”和“好难织”。
(2)分组读。
(3)讨论:为什么先前说“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后来却说“口罩好难织”?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明确问题:这两句话对比,从中体会到蜘蛛开编织店选择织什么东西想法很简单,没有考虑到会遇到怎样的顾客,会有什么困难。具体地说就是蜘蛛自己擅长编织,觉得开口罩编织店是很简单的事。没想到来的顾客是河马,这里说“好难织啊”主要是指帮大嘴巴的河马织口罩花工夫费时间
(4)体会给大嘴巴河马织口罩的难处和心情。
①课件出示: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②指名读句子,并相机出示河马嘴巴图片。
预设1:学生读好关键词“那么大”,从这强烈的语气中更感受到河马嘴巴大得惊人。
预设2:学生读好关键词“一整天”“工夫”“终于”,感受口罩“好难织”。
③课件出示:顾客来了,( )是一只河马。
在括号里加一个词语,更好地表达河马此时此刻的心情。
④讨论:蜘蛛为什么会这样意外呢?
明确问题:蜘蛛开口罩编织店,觉得这事很简单,完全没想到遇到第一个顾客就会是嘴巴最大的河马。
⑤齐读第4自然段。
4.交流:蜘蛛用一整天的工夫织完河马的口罩,太辛苦了,卖出了好价钱吗?
小木屋外面挂了一张招牌, 上面写着: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1)课件出示: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2)学生谈看到这个招牌的体会。
(预设:蜘蛛想法太简单了,不计口罩大小和所需的工夫,都只能收一元钱。)
5.指名讲述“卖口罩”部分的故事。
6.想象:如果你是蜘蛛,经历了这些,你会想什么?
预设1:哎,一开店就遇到大嘴巴的河马,织个口罩花了一整天时间,真倒霉。
预设2:口罩那么难织,还是换个编织店吧,织别的东西吧。
童话故事有一波三折写作手法。什么是一波三折呢?一波就是以一件事情为线索,折就是指事情中的意外的变化,三折就是指三次意外变化。比如《蜘蛛开店》这篇童话以蜘蛛开店为线索,写了三个波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深入体会情节,完整讲述故事。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讲述故事,提高学生在设疑中主动探求故事的兴趣和欲望。
四、小结作业:① 归纳课程内容,提炼重点内容复述;
② 回家拓展或者改写
【设计理由】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学过的知识内容,设置开放性作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巩固所学。


第119题

(1)什么是符号意识 (4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4 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创设具体的情境,联系身边的事情,帮助学生去认识与理解符号,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教学中对符号演算的处理应尽量避免让学生机械地练习与记忆,而应增加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说明学生超越了具体实际问题的情景,找出了存在于某一问题中的共性和挖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120题

若指导五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