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拟定小学中年级““武术基本动作——-弹踢”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武术弹踢的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概念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的力量和灵敏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礼仪,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第42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导入:采用直观导入的方式。运用抱拳礼手势向学生问好,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武术弹踢技术。
新授:1.示范讲解: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各一次,并讲解动作要领。
2.练习:
(1)分解练习:一令一动,喊“一”时,做提膝动作,喊"二”时,做弹踢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2)行进间弹踢练习:全体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每人向前走一步,做一次弹踢动作练习距离10米,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3.巩固:游戏“谁是武术小达人”
游戏规则: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两组站在起点处,每组第一名同学进行行进间弹踢至前方20米标志杆处,绕过标志杆后,迅速跑回,与第二名同学击掌交接,第二名同学继续完成动作,以此类推,哪组用时最短,且动作最标准为获胜组。
设计理由:采用直观导入方式,使学生了解武术礼仪,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兴趣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建立动作概念形成动作表象:练习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分解练习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正确动作细节,完整练习使学生动作连贯,最后通过游戏环节进行巩固,将弹踢动作可运用实践当中。
第43题
简述象形文字的含义及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含义: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
特征:①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
②利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第44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了解象形文字,根据字意进行联想和添加,创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第45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新授:
1.欣赏感知
对比“雨”的象形文字和现代文字,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观察,并思考该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这象形文字跟平时下雨的情景很像,感觉像图画。
教师总结:对象形文字含义进行讲解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是种最古老的字体。
设计意图:内容简单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启发性教学加上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象形文字的特点进行讨论与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全方位位探索。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象形文字是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这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用象形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你们会如何添加背景与创作?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可以通过字意进行图案的添加和背景的想象,还可以运用颜色叠加或水油分离的方法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借助集体的力量分析和讨论问题。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参考答案:B
解析: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职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则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救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制约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第47题 “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这一属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第二,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第三,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48题 1912 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参考答案:C
解析:
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人,是美感教育的首倡者,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
第49题 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
A.具体化与人格化
B.标准化与系统
C.标准化与制度化
D.人格化与系统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学生又富有模仿性,爱效法父母、师长,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伟人、英雄、学者。在良好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第50题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其内容为:指导思想(方针)为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的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故又名六三三学制;首次提出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划分教育阶段;首次将“幼稚园”纳入了学制体系,确定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和基础地位;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立,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故正确答案为C。
第51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繁重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③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进而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52题
夏天,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
A.站在开阔的地方
B.在大树下避雨
C.在建筑物下避雨
D.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防范常识。在室外活动遇到雷雨天气时,师生应立即进入建筑物并关好门窗,不在大树下避雨,不使用金属杆雨伞,故本题选D。
第53题 “及时复习”是学生记忆学习材料的有效策略,依据的遗忘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时快时慢
C.先慢后快
D.呈倒U形
参考答案:A
解析:
大量实验证明,遗宁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违忘很快,越到后来就越缓慢,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即要在遗忘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违忘。故本题选A。
第54题 小明性格与脾气敏捷活泼,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气质类型。多血质感情丰富、外显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基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题干中小明活泼,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是多血质的体现。故本题选A。
第55题 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棍、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物质活动是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小学生利用小石子等实物来完成计算活动,属于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故本题选D。
第56题 小红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类型。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属于内部动机。题干中小红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好奇心和兴趣属于认知内驱力,故本题选B。
第57题 小学三四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会出现飞跃,表现为( )。
A.从直观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B.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直观行动思维
C.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D.从直观行动思维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1)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2)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平衡性。(4) 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出现“飞跃”或“质变”。B、D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属于小学之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故本题选C。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C.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
D.课程管理的层次
参考答案:A
解析:
A选项,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选项,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选项,按照学科的国有属性,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选项,根据课程管理、开发的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故本题选A。
第59题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参与、交流、经历、发现、探索”等行为助词表述的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行为与实践目标
C.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题干中交流、发现、探索等词语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要求。故本题选C。
第60题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教育部倡导小学生的评价应采用( )。
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与评语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阶段的评价方法。在普通中小学中,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有三种形式:撰写评语;评定操行等级,如优、良、及格、不及格;记分法。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前两种方法较普及,而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大多采取第一种与第三种相结合的办法。班主任在评定操行中,既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现状,又要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