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
师:同学们去过大雁塔吗?知道关于它的历史吗?那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里的D表示什么? (大雁塔) H表示什么? (西安市)
师: D和H都是字母。(板书--字母)
师:在生活中还有没有用字母表示的例子? (生自由发言)
师:来我们看一看。(KFCCCTV1P)
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扑克牌?生:玩过。
师:扑克牌里有没有字母?生:有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里的J表示(11) , Q表示(12),K表示(13) A表示(1或24) 并及时板书。
师:看来字母很神奇,有时可以表示名称,有时可以表示计量单位,有时可以表示数。今天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数》。(补充板书)
二、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
1.儿歌激趣,初步建构。
师:同学们,有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叫"数青蛙”, 你们会说吗?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男女对唱,师做暂停手势,问:能唱完吗?生:唱不完。
师:那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表示这首 儿歌吗? (生交流汇报并展示学生表示方法)
师:你觉得那种方法比较合理?在这首儿歌中,n分别表示那些数字?
师: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相同,都用n来表示。
小结:在同一个算式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
2.提出问题,感悟新知。
(1)通过这个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当淘气1岁时,妈妈1+26岁;当淘气2岁时,妈妈2+26岁;当淘气3岁时,妈妈3+26岁... .
(3)当淘气10岁时,妈妈多少岁呢?算式是什么?谁能像这样接着往下说? (请3个学生继续说。)
(4)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妈妈得年龄是多少岁呢? (板书: a+26岁)
(5)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式子的? (引导学生说出: 妈妈比淘气大26岁是永远不变的,如果用字母
a表示淘气的岁数,妈妈的岁数就是a+26岁。)
(6)来,一起读一读。同学们看这个含有字母的加法式子(指着黑板上的a+26) ,从这个式子
你们能知道些什么呢? (请学生任意 说说意思。大家说得有点意思,对,这个式子表示出了淘气和妈妈之间的年龄关系。)
(7)淘气的年龄是在不断变化的,妈妈的年龄也随着变化。而a+ 26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正
如德国数学家开普勒说的一一(读课件: 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3.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 (课件: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用什么算式表示?
(3x2=6)摆3个三角形用几根?自己写算式。摆3个三角形呢? 4个呢?
(2)还可以继续摆下去,摆5个,摆6个,摆10个,摆50个,你能把算式写下去吗?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
(4)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 学生说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师:在这一串式子里,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量是3; 1、2、3、4、5、....是另一个量,在变化。我
们永远写不完,你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a3)
(5)你是怎么想的? (当三角形个数是a时, 小棒根数是它的3倍,就是(ax3) 根。)
(6)在这里,a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 1、2、3、、.... )这个a只能表示整数,能表示小数吗?
(7)用字母表示的数有一定的范围 ,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听故事《数学国王》,学习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中,字母与字母之间,母与数字之间的简写方法。
紧跟练习:
1、填空题。
2、判断。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快乐广场
师: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这里的x米、y米分别表示什么?
生: x米表示生活馆到音乐吧的距离。
生: y米表示生活馆到智薏屋的距离。
师:从门口出发,你想去哪里,要走多少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我想去(),从入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米。
生:我想去音乐吧,要走(50+x) 米
生:我想去生活馆,要走50米
生:我想去智慧屋,要走(50+y)米
师:为什么这里的字母都不一样?
生:因为它们的路程不一样
师:哦,原来不一样的路程,也就是说不-样的数要用不-样的字母来表示。
2、生活馆(讨论n只手有() 手指头。)
3、智慧屋(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
4、音乐吧(继续读儿歌)
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10只青蛙呢? a只青蛙呢?让我们为全世界的青蛙编一句数学歌吧!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小结:这里的字母n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数。它不仅表示了数,而且表示了青蛙的只数n
与它的嘴的张数n,眼睛的只数2n,以及腿的条数4n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122题
1.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全面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题干概括来说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这个道理的最佳阐释。故本题选D。
第123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
A.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
B.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C.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D.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故本题选C。
第124题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它是以洋务派思想为指导的,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另外,该学制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例如,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既规定了读经课程,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开设一定数量的西学课程,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故本题选B。
第125题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
A.火炬加斧头
B.镰刀加斧头
C.五角星加镰刀
D.火炬加五角星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旗。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故本题选D。
第126题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 )。
A.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B.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C.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D.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三种。探索性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检验新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的特点在于求新,是研究一个新的课题,验证一个新的假设。鉴别性实验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因素的实验研究。这种实验研究并不一定是提出新的假设,而是对原有的几种做法加以比较以确定最优的方案。验证性实验是对他人已经研究并得出结论的问题,再进行重复性研究。验证性研究并不是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将一项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或不同研究对象中进行研究,以检验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会取得同样的结果。故本题选D。
第127题
小学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成立班委会
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定班级工作计划
D.开展班级工作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包括以下阶段:(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128题
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她送往医院
B.让她躺下,垫高头部
C.让她休息一下,不用特别处理
D.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首先,带领琳琳立即离开高温环境,避开太阳直射,在阴凉处通风休息;其次,如果感觉乏力、胸闷等可以平躺,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顺畅。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要及时更换上干燥的衣服,及时补充含盐的水分或运动饮料等;再次,对于高热的幼儿要进行物理处理降温。如头部冰敷,用凉水擦身体,转运到有空调的房间,以降体温;最后,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加快、高热无汗、意识不清,应立即送往医院。
第129题
8.识字教学中, 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这一做法符合(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题干中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汉字,属于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第130题
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
A.情境
B.定势
C.动机
D.酝酿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定势。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故本题选B。
第131题 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
B.可逆性
C.客体永久性
D.可验证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①具体逻辑思维。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具体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②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③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④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根据选项,B选项符合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故本题选B。
第132题
.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总是急于表现甚至没有弄清题意,便先回答,这种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冲动型认知风格。这种认知风格最早由杰罗姆·卡根提出。两种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具有这种认知风格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没有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就开始解答问题。故本题选A。
第133题 在教师的帮助下小学生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元认如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题干中出现的“提纲”“思维导图”都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选C。
第134题 某小学为了引扬传统文化,开设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等课程,这类属于( )。
A.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题干中“某小学制定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故本题选A。
第135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用“会读会写、会说、会背”等行为目标表述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能力目标
B.价值观目标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目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类目标中经常用到词语“会读、会写、会背等”。故本题选A。
第136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了提高义务教学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 )。
A.小组教学
B.开放课堂
C.小班教学
D.个别教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改的教学组织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义务教育规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第137题
相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习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评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顾名思义,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①学科课程是从各文化领域精选的基本知识,利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历史文化高度;②学科课程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能深化学生对某一专门领域的认识,培养其专业素养;③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的传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故本题选A。
第138题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和改革公导“教师即教程开发者”。该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A.实取向
B.创生取间
C.实践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取向。课程缔造取向(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种供这种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课程创生取向强调“课程是实践”。课程不是被传递的教材或课表,不是理所当然的命令与教条,而是需要加以质疑、批判、验证和改写的假设。课程创生取向涉及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体现创生取向。故本题选B。
第139题
《学记》中的下列语句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开而弗达
C.禁于未发
D.罕譬而喻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循序渐进性原则。它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意思是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故本题选A。
第140题
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台上做水的加湿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探究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演示法。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做实验,学生观看,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