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试题(1455题)


第361题

德尔菲法属于(  )中的主要方法。


A.编码字典法

B.专家评分法

C.频次选拔法

D.回归分析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P136,此题考查专家评分法。专家评分法主要以德尔菲法为主。


第362题

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它将使企业培训工作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更加具有()。


A.长远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规范性

E.实用性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P120,(三)培训开发。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它将使企业培训工作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更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第363题

关于行为事件访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似于绩效考评中的量化考核技术

B.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

C.重点在于了解访谈对象工作过程中的成功事件

D.访谈者事先不知道访谈对象是属于优秀组还是一般组

E.要求被访谈者描述自己处理关键事件时的思路、想法和感受


参考答案:BDE


解析:

P132,此题考查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评中的关键事件法,故A不选,B应选。它要求被访谈者列出关键事件,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各三项,故C不选。DE正确,应选。


第364题

下列关于胜任特征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在合格标准的基础上

B.包含了对所有职位的能力要求

C.是一组结构化的胜任特征指标

D.不要求和绩效有较高的相关性

E.经过深入调查和统计分析而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CE


解析:

P116,1.胜任特征模型反映了胜任特征的内涵,即胜任特征是区别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的标志,是建立在卓越标准基础之上的结构模式。2.胜任特征模型是在区别了员工绩效优异组和一般组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而建立起来的。3.胜任特征模型是一组结构化了的胜任特征指标,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或方程式表现出来,方程中的各个因子是那些与绩效高度相关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有机集合。


第365题

( )具有高任务具体性、非公司具体性和低行业具体性。


A.元胜任特征

B.行业通用胜任特征

C.标准技术胜任特征

D.行业技术胜任特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P127,此题考查胜任特征的分类。其中,标准技术胜任特征(StandardTechnicalCompetence)属于高任务具体性、非公司具体性和低行业具体性的胜任特征。故C应选。


第366题

岗位胜任特征可以引导工作分析的(),实现从任务型到结果型的转化。


A.价值导向

B.结果导向

C.行为导向

D.工作导向


参考答案:A


解析:

P120,岗位胜任特征可以引导工作分析的价值导向,实现从任务型到结果型的转化,原因在于,胜任特征是以绩效为测量标准的;


第367题

胜任特征模型与( )高度相关。


A.技能

B.绩效

C.性格

D.工作态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P125,此题考查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胜任特征模型是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显著区分某类人群中绩效优异与一般员工为基础来寻求鉴别性岗位胜任特征,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终确立起来的与绩效高度相关的胜任特征结构模式。故B应选。


第368题

( )的建立,为促进企业人才培训开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A.胜任特征

B.岗位胜任特征

C.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D.胜任特征模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P120,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为促进企业人才的培训开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369题

在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过程中( )。


A.首先要进行的是高层访谈

B.需要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的内容进行编码并分析

C.要遵循“不重叠、能区分、易理解”的建模原则

D.应保留优秀组和普通组的共性,去除两组的差异特征

E.除了寻找胜任特征的能力指标,还要对各种能力作出等级和含义的界定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P133,在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过程中,1.进行一系列高层访谈,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流程等;2.通过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胜任特征数据资料,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对比较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和相关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特征归类,并根据频次的集中程度,估计各类胜任特征组的大致权重;3.归纳出初稿,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得出模型。


第370题

概念胜任特征包括( )。


A.创造力

B.分析能力

C.社会敏感

D.合作能力

E.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ABE


解析:

P126,概念胜任特征包括分析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认识机遇和潜在问题的能力。


第371题

()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流动的理想目标。


A.能力+行为(态度)+机会+激励>绩效

B.能力+行为(态度)+结果+激励>绩效

C.能力+行为(态度)+结果+机会>绩效

D.能力+行为(态度)+机会+激励≥绩效


参考答案:A


解析:

P122,图2-4 绩效管理不同目标模式的分析。“能力+行为(态度)+机会+激励>绩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即开展绩效管理流动的理想目标。

 


第372题

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一般是以( )为主。


A.问卷调查法

B.专家小组法

C.行为事件访谈法

D.全方位评价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P132,此题考查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专家系统数据库和观察法等来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但一般应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主。


第373题

按照区分标准的不同,胜任特征可以分为鉴别性胜任特征和( )。


A.元胜任特征

B.概念性胜任特征

C.通用性胜任特征

D.基础性胜任特征


参考答案:D


解析:

P127,按照区分标准的不同,胜任特征可以分为鉴别性胜任特征和基础性胜任特征。


第374题

( )需要确定每个胜任特征的排名和重要性。


A.簇型胜任特征模型

B.锚型胜任特征模型

C.盒型胜任特征模型

D.层级式胜任特征模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P127-128,此题考查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分类。按建立思路的不同,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分为层级式模型、簇型模型、盒型模型和锚型模型。其中:层级式模型。该模型是先收集数据,找出某个岗位或职业的关键胜任特征,然后对每个胜任特征进行行为描述,根据其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每个胜任特征的排名和重要性。故D应选。


第375题

构建某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时,选取分析效标样本应()


A.随机抽取员工

B.抽取绩效优秀员工

C.抽取绩效优秀员工和绩效一般员工

D.抽取绩效优秀员工和绩效较差员工


参考答案:C


解析:

P123,选取分析效标样本应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在从事该类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人员进行调查。


第376题

()最类似绩效考评中的关键事件法。


A.观察法

B.专家小组法

C.问卷调查法

D.行为事件访谈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P123,行为事件访谈法类似于绩效考评中的关键事件法。


第377题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实施中,(    )。


A.一般只采取面谈的方法

B.要求被访谈者列出工作中最重要的三项技能

C.尽量让访谈对象简明扼要的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D.访谈者事先不知道访谈对象属于优秀组还是一般组


参考答案:D


解析:

P123-124,行为事件访谈法要求被访者列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各三项,并让被访者详尽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一般采用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 。访谈者会有一个提问的提纲,以此把握面谈的方向与节奏,并且访谈者事先不知道访谈对象是属于优秀组还是属于一般,避免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差。


第378题

构建胜任特征模型时,首先要( )。


A.分析效标样本

B.定义绩效标准

C.进行行为事件访谈

D.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P132-133,此题考查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程序问题。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步骤是:(一)定义绩效标准。(二)选取分析效标样本(三)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四)建立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五)验证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第379题

( )胜任特征模型对每个大的胜任特征维度用好几个方面的行为进行描述。


A.锚型

B.簇型

C.盒型

D.层级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P127,此题考查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分类问题。按建立思路的不同,模型可以分为层级式模型、簇型模型、盒型模型和锚型模型。其中,(2)簇型模型。在确定了某岗位或职业的胜任特征维度后,对每个大的胜任特征维度用好几个方面的行为进行描述。


第380题

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的方法包括(  )。


A.频次选拔法

B.专家小组法

C.编码字典法

D.全方位评价法

E.行为事件访谈法


参考答案:BDE


解析:

P132,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专家系统数据库和观察法等方法。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