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了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什么原则?( )。
A.兴趣性
B.时代性
C.生活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联系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重阳节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对重阳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142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蒙台梭利教育观点的是( )。
A.注重感官教育
B.注重集体教学的作用
C.重视恩物的使用
D.通过游戏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参考答案:A
解析:
蒙台梭利注重感官教育,幼儿各种感觉的敏感期,要使感官得到充分发展。感官是心灵的窗户,对智力发展很重要。
第143题
教育过程中,教师评价幼儿的适宜做法是( )。
A.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
B.根据一次测评的结果评价幼儿
C.用标准化的测评工具评价幼儿
D.根据日常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评价幼儿
参考答案:D
解析:
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容易出现“一刀切”;一次测评结果测评的容易不准确;标准化的测评工具也不利于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所以选D。日常观察最容易测得准确的结果。
第144题
下列表述中,与大班幼儿实物概念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
A.理解本质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现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前儿童实物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1)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实物概念的内容基本上代表其所熟悉的某一个或某些事物,如问"什么是马?"儿童回答:"马就是那个大马"(指儿童所看见过的马)。(2)中班儿童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如回答:"马是拉车的。"(3)大班儿童能指出某一实物的若干特征的总和,但只限于熟悉的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而且不能将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
第145题
小班幼儿观察植物时,下列哪条目标最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 )。
A.能感知到周围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B.会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C.能察觉到植物的外形特征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D.能发现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差距
参考答案:A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小班是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第146题 请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4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4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幼儿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频繁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思维特点:
1.思维具体形象,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具体的物品。
2.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例如三山实验,很难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思维不可逆、不守恒,例如对数的理解不守恒,对概念的理解不可逆。
4.泛灵,认为世界万物皆有生命有灵魂。
5.象征性思维阶段。开始玩角色游戏,向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发展。
第147题
什么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2分)?论述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意义和方法。(1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常规教育的意义:
①一日生活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一日生活常规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③一日生活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维持班级的秩序。
④一日生活常规能够增强幼儿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常规教育的方法:
示范讲解法、操作法、随机教育法、集中训练和个别指导法。
第148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石头在班里朋友不多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石头在班里朋友不多的原因:
①环境因素影响,家庭环境中家长没有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石头可能是独生子女,家长平时没有带他与其他幼儿接触。幼儿园环境,幼儿园中老师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幼儿,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②教育方面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家长和老师平时没有及时发现石头小朋友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幼儿如何很好的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导致石头没有掌握正取的与其他幼儿的沟通方法。
③幼儿自身特点的限制,石头自身的气质和性格,石头有可能是比较内向的性格,平时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较少,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友方法。
第149题
教师应如何帮助石头改善朋友不多的状况?(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教师帮助石头的策略:
1.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
2.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3.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4.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第150题 (1)你更赞同哪位教师的想法(2分)?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我更赞同B老师的做法。
原因:1. ①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材料中的幼儿自主的进行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玩的特别开心。
②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好奇、好玩、好动、好问,对此,教师应支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启迪其兴趣,鼓励其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材料中的幼儿积极创新,发现了游戏的新玩法,而且在游戏过程中特别开心,教师应该支持幼儿的做法。
③教师应尽量满足儿童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儿童的游戏予以支持,推动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材料中的幼儿在游戏中很顺利很开心,没有遇到困难,那么游戏则不需要被打扰。第151题 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游戏的价值
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运病人的游戏中,几个幼儿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有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并且很好的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2.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玩的不亦乐乎,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运病人,拖、推等动作有利于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促进身体的发育。
4.游戏有利于认知的发展。拓展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有助于思维发展、问题解决,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
活动总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上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小学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3.用谈话,讨论、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理解的小学生活。
4.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一
一、活动名称:大班 绘画活动 我心中的小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小学生活,知道小学生的一日生活。
2.在了解小学的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心目中的小学。
3.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活动准备:图片、笔、视频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导入
教师与幼儿展开校园生活的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来说一说在幼儿园中我们一天都做了什么?
那么你们想知道我们即将进入的小学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吗?
2.活动展开:
(1)教师出示小学生活的视频片段,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的一日生活。
问题一:小朋友们,小学生早上来到学校做什么了?
问题二:他们上课和我们上课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结合小学视频片段,分组讨论幼儿心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视频中的小学,那么你们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进入小学之后都想做些什么?
(3)教师出示小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邀请小朋友们画一画心目中的校园。
教师出示小学的相关图片,请幼儿观察,并带领幼儿来到美工区,出示作画材料,并进行相应指导。
3.活动结束—作品展示结束
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自己心目中的校园介绍给大家。
4.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明天回来讲给大家听。
活动二:大班 社会活动 准备做个小学生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上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2.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的行为规范的不同。
3.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喜欢小学生活
活动三:大班 艺术活动 幼儿园毕业歌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知道马上就要毕业,进入小学生活
2.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伴奏演唱歌曲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第153题
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
A.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促进幼儿身心快速发展
C.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我国学前教育的任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通过对适龄儿童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154题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
A.要求幼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曲
D.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参考答案:D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要求幼儿能用自然、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第155题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
A.羞愧
B.伤心
C.害怕
D.生气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心、害怕、生气都是婴儿期最初的基本情绪体验,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属于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第156题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
A.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幼儿的规则意识
D.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B
解析:
主动协调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体现,同伴交往属于社会性交往的一种。
第157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讲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5—3岁,第二阶段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所以幼儿在1—3岁形成的人格品质是自主性。
第158题
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
A.能概括不同声音产生的条件
B.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C.能描述出玩具是怎么发声的
D.能描述出不同玩具发声特点
参考答案:B
解析:
《指南》中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第159题
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
A.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引导幼儿识别常见事物的形状
C.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
D.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参考答案:A
解析: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应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
第160题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
B.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C.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
D.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