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186题)


第1题

幼儿园教师通过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的表现来分析其心理特点,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故选A。

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实验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第2题 下列几种意外事故,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


A.有小飞虫进入幼儿眼里,翻开眼皮后用海绵签轻轻擦去

B.幼儿跌倒后轻微的擦伤,对伤口清洗去污,涂上消毒药品

C.幼儿鼻内进了小珠子,豆粒等圆滑异物,用镊子去取

D.幼儿被蜜蜂轻度蜇伤后,在伤口涂淡碱水或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鼻腔异物:不可用镊子去夹异物,特别是圆形的异物,否则可能使异物深陷,落入气管,异常危险。可让幼儿按住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擦鼻,使异物排出,也可用棉花捻或纸捻刺激幼儿的鼻黏膜,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如上述方法无效,应送往医院处理。故C错误。


第3题 3.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教师要求幼儿有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这是因为幼儿 ( )。


A.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强,易变形

B.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小,易变形

C.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小,易变形

D.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强,易变形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骨骼中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所以骨骼柔软、弹性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可塑性强,故选A。


第4题

小军打打针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我是男了汉”这表现出他初步具备()。


A.情绪理解能力

B.情感表达能力

C.情绪识别能力

D.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情绪的能力。D项,情绪自我调节能为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策略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幼儿情绪调控可以通过外在力量进行,也可以自我调控;可以调控别人,也可以调控自己。题干中,小军“我不怕,我不哭,我是男子汉! "是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自我调节不愉快的刺激,属于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情绪的理解能力是指即认识到别人的情绪体验跟自己不同,如晓晓在两岁时,看到邻居小弟弟在哭,她就把自己的玩具能拿去安抚他。

B项,情绪的表达能力是指情绪表达能力包括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音调来传递非言语情感的能力。

C项,情绪识别能力是指个体觉察自身、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包含正确觉察、评估、表达情绪等方面。


第5题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定》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参考答案:B


解析:

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


第6题

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点不包括( )。


A.言语发展迟缓

B.对人缺乏兴趣

C.胆小怕生

D.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典型的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1)言语发育障碍;(2)社会交往障碍;(3)行为异常,兴趣奇特;(4)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现象。要为儿童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最好让患儿上普通幼儿园,有利于孩子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康复计划。


第7题

十个月大的贝贝看见妈妈把玩具塞进了盒子,他会打开盒子把玩具找出来。这说明贝贝的认知具备了( )。


A.守恒性

B.间接性

C.可逆性

D.客体永久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的思维特点一客体永久性。D项客体永久性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题干中被塞进盒子里的玩具消失在幼儿眼前,幼儿仍然能找出来是客体永久性的表现,因此D项符合题意。

A项,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项,间接性是指人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进程,不符合题意。

C项,儿童思维的可逆性出现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向不是单一的,可以向相反方向思考,或者是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不符合题意。


第8题 婴儿说:“妈妈抱”“要牛奶”“外面玩”等句式,一般被称为( 〉 。


A.单词句

B.双词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双词句又称电报句,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岁半至2岁半左右。题干中婴儿的语言均是以两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妈妈抱”“要牛奶”“外面玩“属于典型的双词电报句,故选B。A项,单词句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1岁半,如"妈妈","狗狗","拜拜""。

C项,简单句就是只含有一个主谓结构并且句子各成分都只由单词或短语构成的独立句子或分句,在简单句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的核心。

D项,复合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组成的句子。题干中婴儿说的话都是两个词组成的简单句,不符合题意。


第9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当以( )。


A.幼儿评价为主

B.家长评价为主

C.教师自评为主

D.专家评价为主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第10题

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


A.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B.建构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参考答案:A


解析:

张雪门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人,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行为都决定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后期的新行为主义还通过强调“操作"这一互动行为把人的心理与意识也纳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张雪门将这些观点运用到他的行为课程之中,提出活动是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的主要手段,幼稚园应创设积极的环境以引起儿童的主动活动。


第11题

根据右图写一下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性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第12题

教师“以幼儿为本”的内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是指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本"可解释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幼儿为本",即"幼儿本位"之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幼儿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是幼儿教育本质的重要内涵,也是幼儿园教师应秉持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价值,满足幼儿的需要。维护幼儿的权利,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等,乃为"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倡导"幼儿为本"但不能将之孤立化。


第13题

发展纲要里面提出了五大领域,有人说是五大学科。这个说法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学科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其设置应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并兼顾教育统计分类的惯例。


第14题

有个小班的小孩,他角色游戏的时候,把小娃娃拿着脚丫吊起来,然后说不听话就打你,哭就打你。

(1)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2)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①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惩罚②模仿

(2)教师做法:

①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②善于发现本次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面对孩子类似的情况,教师应在充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③关注该幼儿的特殊需要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家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④关注该名幼儿在活动中的其他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


第15题

小明4岁多,然后他妈发现,他不接受批评,妈妈一批评,他就说老师夸我爱帮助人,我画画好,我这个好那个好的。

问题:根据这个材料,说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则材料体现了幼儿自我意识中自我评价方面的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依从性评价为主。幼儿早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材料中小明不接受妈妈的批评,但他反驳的理由来自于教师对他的评价,体现了小明还处于依从性评价为主的阶段。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步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材料中,小明在复述教师评价时,更倾向于复述具体的行为,如喜欢帮助小朋友,喜欢画画等,体现了这一发展特点。

(3)幼儿早期的自我评价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由于较好的评价会引起幼儿的愉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往往更能接受好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也往往过高。材料中小明更倾向于接受老师的表扬而拒绝妈妈的批评,体现这一特点。

(4)幼儿的评价倾向于个别方面的评价。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时,主要是从单-角度或个别方面评价自己。材料中,小明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却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体现了这一特点。总之,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相对较差。因此,成人要善于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第16题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感知和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条件。针对幼儿这一问题,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写出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班 科学活动 植物生长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尝试自己参与种植。

3.体验种植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园种植园的蔬菜:水萝卜,生菜、大葱、油麦菜:还有幼儿园种植区的树:山楂树

2.活动前准备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

3.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我们的种植园的植物,看看种子它们长大没有?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并提问:前几个天这里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二)活动展开

1.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植物请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名称以及特征。

(1)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2)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类植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2.分组讨论: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为什么?

教师总结: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

3.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土壤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4.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5.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三)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第17题

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 )。


A.听老师讲课

B.阅读图书

C.实际操作

D.看他人如何做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第18题

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 )。


A.家长的教育要求,

B.上级领导的要求

C.小学的教育要求

D.幼儿发展的需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19题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是( )。


A.传授丰富的知识

B.尊重理解幼儿

C.不批评幼儿

D.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和成人一样,有各种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只有在幼儿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20题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 )。


A.多交流多表达

B.多模仿别人说话

C.多认字多写字

D.多背诵经典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