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186题)


第21题

制定一日活动计划主要是依据( )。


A.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B.当地文化特点和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状况

C.本周计划和本班幼儿兴趣与需要

D.幼儿园和班级的学期计划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22题

通过分析幼儿手工成果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自然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研究对象的作品很多,如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考试试卷、工艺制品等。


第23题

在幼儿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有意记忆

B.语调记忆

C.形象记忆

D.意义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


第24题

某一时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个时期被称为( )。


A.反抗期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危机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敏感期的概念。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第25题

有些幼儿经常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其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电视的暴力内容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习惯起到( )。


A.定势作用

B.惩罚作用

C.依赖作用

D.榜样作用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幼儿看到暴力镜头也会发生攻击性行为,正是通过榜样进行学习的体现。


第26题

与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相关联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由下到上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出现最早的、与婴儿情绪反应相关的需要为生理需要。


第27题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主题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内容零散不成体系。


第28题

简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3)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29题

阵鹤琴说过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虽然他把幼儿发展划分为健康,科学,艺术,社会,文学等5类,但是他们是相互作用的,结合陈鹤琴的观点,分析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陈鹤琴提出了把幼儿发展分为健康,科学,艺术,社会,文学五指活动。按“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而以“五指”作比喻,是因为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联的整体。

(2)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幼儿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割裂的,心理的发展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生理和心理共同构成了儿童发展的整体。

(3)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幼儿学习内容的角度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同样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30题

根据同伴发展对于幼儿的影响来看,评析蒙蒙奶奶的做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蒙蒙奶奶的做法是不对的。

(2)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还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儿童间的争论,可以促进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材料中蒙蒙奶奶因害怕蒙蒙被别人欺负而不让他与其他小朋友玩,是非常不利于蒙蒙同伴关系发展的,从而也不利于蒙蒙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思维,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3)综上所述,蒙蒙奶奶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31题

评析两位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①环境创设中提出环境创设要体现儿童参与性原则,在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来,而材料中的张老师自己布置了全部的环境,李老师则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剪纸,画画才布置春天,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②幼儿园环境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认知、审美、动作等各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张老师只是自己布置环境,没有考虑幼儿的审美和幼儿开动自己的脑筋动手操作,不利于幼儿对春天有更深入的认识;而李老师在环境创设中,引导幼儿进行布置,剪纸画画,让幼儿对春天加入了自己的认识,幼儿动手布置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促进幼儿认知,动手能力的发展。

③儿童观提出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李老师尊重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张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没有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材料中,李老师有意识的预留了儿童创造的空间,但张老师只顾创设环境,却忽视了幼儿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应是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非代替者。

(3)综上所述,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第32题

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在玩买卖的游戏时,不管物品的价格多少总是随意的付款和收款,比如:3元钱的东西,孩子们总是会拿1元,5元,10元的代钱币付钱:有的幼儿不计算总和,不管多少钱都随意给钱。收款的幼儿也随意收下。



针对幼儿这一问题,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写出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大班 数学活动 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二、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 ~ 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

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情境导入

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 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二)活动展开

1.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2.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弓|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一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 可以怎么付钱?

3.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三)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分配角色,玩夹子商店买卖夹子的游戏。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玩钱币游戏。


第33题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3~6岁儿童平均每年健康检查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定期健康检查规定,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儿童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


第34题

下列对儿童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儿童是无知无能的

B.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

C.儿童可以按成人的意愿随意塑造

D.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拥有独立的人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利,具有独立的人格。故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35题 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是( )。


A.经济性

B.安全卫生性

C.功能性

D.美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安全,是指教师应把设施、设备、操作玩具等物质环境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第36题 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正确的表述是( )。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

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

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

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丰富言语、熟练掌握口语的关键期,也是言语从外部过渡到内部并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中,语音知觉在前,正确发音在后。理解语言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展在后。


第37题 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 。


A.深刻化

B.丰富化

C.内隐化

D.精细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到了内隐化;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第38题

关于自发性游戏的正确观点是(  ) 。


A.幼儿园游戏不包括自发性游戏

B.自发性游戏不需要教师指导

C.教师组织的游戏比自发性游戏有价值

D.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指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一种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第39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是( )。


A.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B.教育应让儿童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C.幼儿教师是揭示儿童内心世界的观察者

D.自由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D


解析:

蒙氏教学法的三要素,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幼儿以及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提倡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为幼儿提供教具、自由、结构与秩序等,这里蒙台梭利一方面强调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的发展,一方面又强调对于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当是有范围和限度的。


第40题 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有缺陷

B.生理成熟迟滞

C.自然环境恶劣

D.社会环境缺乏


参考答案:D


解析:

狼孩生活在狼群的环境中,没有参与社会活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教育引导,因此没有受到社会性刺激。所以导致其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缺乏。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