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户外活动时,幼儿玩得很高兴。部分幼儿已满头大汗,脸色通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解析:
(1)体育活动中应遵循适量性原则
一切的体育活动都应当遵循适量性原则,运动的负荷量较大,又会损害幼儿的身体影响正常发育,并且,过大的运动量,会让幼儿过于劳累,可能会让幼儿产生讨厌运动的心理,严重时,甚至还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运动安全事故,因此,透当的运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运动量有一个全面性的把控,游免运动量过多成过少情况的出现。
(2)体育活动中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避免运动过量,还要充分强调活动中的安全要求,不断提醒参与运动的幼儿,在幼儿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他们的情绪。
(3)在体育活动中应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待不同幼儿要做到不同处理,容易出汗的幼儿,教师就要为其准备毛巾便于在活动中擦汗;而体质差的幼儿,或者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就要适当减少其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教师只有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才够使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每个幼儿,使幼儿得到全面、适当、协调的发展。
(4)体育活动中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幼儿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在教学中,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性。
(5)体育活动应遵循日常性原则
幼儿园每天开展2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教学活动:其中要兼顾室内体育活动和室外体有活动的时间,最好是室内体育活动1小时,室外体育活动1小时。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遵循一动一静的方式,一般在开展过比较安静的智力活动之后,可以紧接着安排体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劳逸结合,更好地锻炼身体。
第182题
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观察目的性加强
学前初期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于在观察中忘记,很容易变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
(2)观察的延续性延长
学前儿童,特别是小班孩子的观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注意的方向和对象,到中班,特别是大班,幼儿的观察时间才能逐渐增加。
(3)观察的细技性增加
学前初期儿童的观察不够仔细、认真,常常粗枝大叶、笼统、片面,准确性偏低。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观察的概括性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学前初期儿童观察时,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和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知觉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以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
参考答案:↓
解析:
(1)续编故事是语言领域讲述活动的一种类型,即给幼儿提供一段故事情节,或提供故事的开头,让幼儿续结尾或中间情节,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并讲述,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不同年龄班的活动三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在评价续编故事能力应注意:
①小班活动重点:编结局,即幼儿根据个人对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在故事即将结束时为故事想象编构出一个结局。
②)中班活动重点:编高潮和结局,即编“有趣情节”,教师在讲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突然停止,并提示幼儿发挥想象,编构接下来的部分。
③大班活动重点:编完整故事。到了大班,幼儿编构故事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尝试编构完整的故事。
④对幼儿编构的故事要求不必过高,只要具有人物、情节、对话和主题等基本构成要素即可。
⑤在评价时还应注意幼儿故事续编的完整性、流畅性等。
另外,在《指南》语言领域具有初步的阅该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指出:①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②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③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统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因此在评价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时应注意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对故事内容进行续编。
参考答案:↓
解析:
(1)结合材料分析该幼儿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一切以自我中心的特点。材料中描述的实验是著名的三山实验,实验中的幼儿大多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座山丘”的形状,而不能从玩具娃娃的角度进行照片选择,证明了幼儿选取的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单向思维,缺乏观点选择的能力,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2)关于当前思维特点的例子如下:
①幼儿认为自己喜欢的礼物,别人也一定喜欢,如:3岁半的小男孩选了一辆玩具车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认为自己买的礼物妈妈一定喜欢,这并不表明他自私,只是说明他还不明白妈妈的喜好可能与他的不一样;
②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他们想看看我”。
参考答案:↓
解析:
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巧妙的化解了莉莉尴尬的场景,又充分保护了莉莉的自尊心。其做法的优点具体体现在:
(1)遵循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儿童同成人一样具有人格尊严,幼儿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同时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材料当中刘老师发现莉莉尿床之后,第一时间关心莉莉的情绪,并对旁观的幼儿说:“莉莉出了好多汗”,巧妙的帮助莉构化解了尴尬的场景,充分的保护了莉莉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2)全面关注每一位儿童,教师要能够全面关注班级里每一位儿童、每件事,刘老师及时的关注到了莉莉的异常情况,并采取了恰当的方式帮助莉莉解决问题。
(3)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帮助幼儿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其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乐趣。“尿床”事件的发生,是孩子非常难以启齿的事情,但刘老师正确的处理方式,既保护了莉莉的自尊心,也维护了莉莉在同伴面前的形象,给莉莉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助于莉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刘老师在莉莉尿床后没有批评她,而是温和的告诉莉莉“没事的,尿湿了,擦擦身体,换一套衣服,把褥子晒晒就好了”,也在同伴的面前维护了莉莉的形象,让莉莉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因此当刘老师将晾干的睡衣递给莉莉时,莉莉开心地笑了,这有助于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第186题
请问大班幼儿设计一个教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写出活动的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
解析: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认识量的相对性》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量的变化,体会数学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长短,学会目测的方法。
3.认知目标:了解比较的含义,理解物体的“大小”“长短”。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对比出两组物体的“大小”“长短”的差异。
2.活动难点:理解比较的含义,知道量是具有相对性的。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伸缩棒若干、五组对比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大小、长短不一的物体。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关于孙悟空的谜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腰围虎皮裙,手握金箍棒,火眼金睛辨善恶,妖魔鬼怪消灭光,请小朋友猜猜这是《西游记》中的那一个人物呢?
幼儿积极讨论发言,教师示谜底,并引出教具。
师:今天孙悟空就带着他最厉害的武器——金箍棒,来到了我们活动室,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帮助悟空一起解决。
(二)展开部分
1.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感知物体长短的变化。
(1)教师分发教具伸缩木棒,引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准备了两根金箍棒,孙悟空希望小朋友们试着把这两个金箍棒,一个变得最长,可以降妖除魔,一个变得最短,可以方便携带。现在,请小朋友们尝试变一变,并比较一下两个金箍棒,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2)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将对比两个长短不同的伸缩棒并感受长短的比较。
(3)教师鼓励幼儿讨论关于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对比的差异,教师进行总结。
师:通过小朋友们刚才的操作与讨论,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不同的长度的,两组物体在比较之下,就会有一个是更长的,有一个是更短的。
2.教师出示加长版本的教具,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物体的长短比较
(1)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最长的金箍棒进行展示,并出示新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差异。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手中的那根更长的金箍棒拿出来,然后和老师拿的这根来比较一下,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差异。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并总结量的相对性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自己手中原本是“更长”的金箍棒,和老师新带来的这根进行比较的时候,金箍棒棒变成了“更短”的那一根,其实,“更长”和“更短”都是在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结果,那不同物体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同的“更长”和“更短”的结果,这就叫做量的相对性。
3.教师创设“长长短短”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巩固长短的概念
(1)教师播放图片,并讲解游戏规则,幼儿积极参与
师:接下来,老师将会给小朋友们播放不同长短的物体,请小朋友们进行观察比较:你觉得哪一边的物体更长,你就举起哪边的小手,如果全部正确就能够得到今天的“小标兵”。
(2)教师依次播放图片,并及时指导幼儿比较的结果,巩同所学内容。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题,回归生活,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长”和“短”是相比较而言的,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多多观察,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比较超来更长,哪些更短。
五、延伸活动
户外游戏一教师带领幼儿前往户外进行吹泡泡的游戏,感受大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