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
A.情感目标
B.认知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行为目标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第122题
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 )。
A.情感表达
B.自我反思
C.自我调节
D.交流信息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是伴随活动而进行的,具有反映行动结果和行为中重要转折点的作用。以后则出现在行动的开端,具有计划和引导行动的性质,即自我调节的机能。材料中阳阳的行为即体现了这一点。
第123题
人体各大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
A.淋巴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
参考答案:C
解析:
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机体各器官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和支配下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
第124题
教师通常在班级设置许多活动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这遵循的心理发展原则是( )。
A.阶段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C.操作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教师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第125题
幼儿园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用恰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让活动能持续下去。这里所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B.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着
C.幼儿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D.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幼儿老师作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第126题
下列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支持幼儿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
B.出示范画让幼儿模仿
C.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
D.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参考答案:B
解析: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建议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模仿。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A.认识和命名更多的几何图形
B.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
C.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数10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D.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幼儿目前还处于一一对应点数的状态,而且每次都是从头点数,所以下一个比较贴近的目标是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
第128题 列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15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化《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例如:课程內容的安排可依据节日顺序展开,或者依据时令、季节变化规律来组织等。
(2)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认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应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例如:主题活动秋天”,教师可利用秋天的树木、景色变化等自然资源组织活动;幼儿园中组织“安全防火活动,可利用幼儿家长的职业进行课程组织。
(3)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的生活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提倡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学前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经验加以整合。例如: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玩具、人际关系、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又如:为了了解秋天的变化,教师组织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带领幼儿到户外摘果实、捡树叶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索心理,真正了解秋天的特点。
第129题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幼儿的注意是否集中?(15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
2.注意维持的时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
注意发生时的行为表现
①适应性运动。幼儿在注意某一对象时,通常会形成有利于指向和集中的动作和状态。如,注意听时的“侧耳倾听”,注意看时的“目不转晴”,注意想时的“全神贯注。
②无关运动停止。当注意发生时,幼儿会终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例如,当幼儿注意听讲时,会停止小动作或不再交头接耳,表现得非常专注和安静。
③生理运动变化。注意发生时,幼儿的呼吸会变得轻微和缓慢,而且呼吸时间也发生变化,通常是呼得更长、吸得短促
④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观察幼儿在进行各种环节的活动时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进行。
第130题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涵义分别是什么(4分)?试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統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区别:①活动中的主体不同。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活动的真正主体,幼儿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协商自己的活动,教师更多起到的是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参与支配程度相对更高。②活动的形式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所进行的活动,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而游戏中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以小组或个别的形式组织。
联系:①教育目的一致。游戏的内容与目的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师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因此,教师既要熟悉游戏的理论,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又要找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活动,并与游戏结合在一起。②两者互为补充。游戏是顺利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温床”集体教育活动又能提升和巩固儿童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体现“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可以辅助集体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也可以用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活动后的延伸,让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起来。
第132题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判断依据:①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思维,材料中的亮亮看到饼干盒就认为里面是饼干。②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和判断事物。亮亮认为自己知道了是蜡笔,那么欣欣也会认为是蜡笔。
第133题
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大二班老师的做法更恰当。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去寻找和收集材料的做法更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第134题
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大二班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大一班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评析:①大班游戏指导中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环境,侧重语言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大一班老师材料均为自己准备,大二班老师则引导幼儿搜集材料,和幼儿商量,更好培养幼儿自主性。
②游戏中要允许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其中。材料中的大一班老师给幼儿提供逼真的材料,而大二班老师则让幼儿自己搜集,幼儿搜集更多象征性的材料,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③大班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游戏主题,有计划的开展游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一班老师没有让幼儿主动准备游戏材料,而大二班老师则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④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为以人代人,以物代物。大一班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了逼真的材料,不利于幼儿想象的发展,而大二班老师让幼儿自己搜集的小树叶等资料更具有搜索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总目标:
1. 了解汽车的种类、基本结构等相关信息,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汽车的认识。
2.运用多种手段,感受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汽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表现与汽车相关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创造性活动的快乐。
活动一
大班手工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结构、颜色、功能等。
2.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或者合作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汽车。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对汽车有所认识
2.物质准备:
(1)各种玩具汽车。
(2)积木、插塑若干。
(3)废旧皮鞋盒、牙膏盒、可乐瓶等废旧材料,胶水,即时贴、彩笔。
(4)音乐磁带、录音机、红绿灯信号牌。
三、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
活动展开:
2.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和这些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
(2)幼儿自由组合交谈,想象设计什么样的车
(3)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谈话,提醒个别幼儿专心听别人交谈,重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设计,要求说话声音响亮。
3.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来到建构区拼搭自己想象的汽车。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活动。
A组:用各种插塑、积木拼搭汽车。
B组:用各种废旧材料做汽车,可用彩笔、即时贴等做装饰。
4.作品展示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活动结束
幼儿游戏——红绿灯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听音乐在场地上玩自己设计的汽车。教师手举红绿灯,请幼儿注意交通规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手工角、美术角里进一步设计出更漂亮、更高科技的汽车。
活动二:大班 绘画活动 独特的小汽车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汽车的特点。
2.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小汽车,并能够画出自己设计的独特汽车。
3.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三:大班 语言活动 会滚的汽车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小动物的情绪变化
2.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说出自己想象的汽车的样子
3.喜欢参加故事活动
第136题
小班同一个“娃娃家”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每位幼儿都感到很满足。这反映了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 )。
A.喜欢模仿
B.喜欢合作
C.协调能力差
D.角色意识弱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平行游戏的行为特点。幼儿在小班时会产生平行游戏的行为,在这阶段,儿童由于自己的交往能力差,所以并不会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但是在进行游戏之后会进行观察和模仿。所以儿童在进行角色类的平行游戏的时候会出现大家扮演同一角色的情況。
第137题
下列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教育观点,哪种不妥( )。
A.应关注和尊重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B.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
C.应确保每位幼儿在同一时间达成同样的目标
D.应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予特别关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的知识点。其中说到,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故本题选C。
第138题
为保护幼儿的脊柱,成人应该( )。
A.推荐幼儿用单肩背包
B.鼓励幼儿睡硬床
C.组织幼儿从高处往水泥地里跳
D.要求幼儿长时间抬头挺胸站立
参考答案:B
解析:
背单肩包和从高处往水泥地跳均会对幼儿产生伤害,而要求幼儿长时间抬头挺胸站立,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幼儿不能长时间站立。
第139题
幼儿园教师应该是( )。
A.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
B.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C.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传授者和控制者
D.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决策者和传授者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于实施中第十条: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原文写到教师应该成为一种引导者。故本题选B。
第140题
幼儿出生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其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
A.生理性微笑
B.自然微笑
C.社会性微笑
D.本能微笑
参考答案:C
解析:
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发笑。出现“社会性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