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请问大班幼儿设计一个教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写出活动的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
解析: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活动《认识量的相对性》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量的变化,体会数学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长短,学会目测的方法。
3.认知目标:了解比较的含义,理解物体的“大小”“长短”。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对比出两组物体的“大小”“长短”的差异。
2.活动难点:理解比较的含义,知道量是具有相对性的。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伸缩棒若干、五组对比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大小、长短不一的物体。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关于孙悟空的谜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腰围虎皮裙,手握金箍棒,火眼金睛辨善恶,妖魔鬼怪消灭光,请小朋友猜猜这是《西游记》中的那一个人物呢?
幼儿积极讨论发言,教师示谜底,并引出教具。
师:今天孙悟空就带着他最厉害的武器——金箍棒,来到了我们活动室,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帮助悟空一起解决。
(二)展开部分
1.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感知物体长短的变化。
(1)教师分发教具伸缩木棒,引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准备了两根金箍棒,孙悟空希望小朋友们试着把这两个金箍棒,一个变得最长,可以降妖除魔,一个变得最短,可以方便携带。现在,请小朋友们尝试变一变,并比较一下两个金箍棒,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2)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将对比两个长短不同的伸缩棒并感受长短的比较。
(3)教师鼓励幼儿讨论关于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对比的差异,教师进行总结。
师:通过小朋友们刚才的操作与讨论,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不同的长度的,两组物体在比较之下,就会有一个是更长的,有一个是更短的。
2.教师出示加长版本的教具,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物体的长短比较
(1)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最长的金箍棒进行展示,并出示新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差异。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手中的那根更长的金箍棒拿出来,然后和老师拿的这根来比较一下,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差异。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并总结量的相对性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自己手中原本是“更长”的金箍棒,和老师新带来的这根进行比较的时候,金箍棒棒变成了“更短”的那一根,其实,“更长”和“更短”都是在两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得出来的结果,那不同物体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同的“更长”和“更短”的结果,这就叫做量的相对性。
3.教师创设“长长短短”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巩固长短的概念
(1)教师播放图片,并讲解游戏规则,幼儿积极参与
师:接下来,老师将会给小朋友们播放不同长短的物体,请小朋友们进行观察比较:你觉得哪一边的物体更长,你就举起哪边的小手,如果全部正确就能够得到今天的“小标兵”。
(2)教师依次播放图片,并及时指导幼儿比较的结果,巩同所学内容。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题,回归生活,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长”和“短”是相比较而言的,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多多观察,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比较超来更长,哪些更短。
五、延伸活动
户外游戏一教师带领幼儿前往户外进行吹泡泡的游戏,感受大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