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能试题(153题)


第1题

简述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2-7

概念: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 

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2.分工协作原则(分工粗细合当);

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权利的运用必须收到监督);

4.权责对应原则(明确责任);

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保证功能有效的前提下,减少办事程序及制度);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第2题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以及与组织规划的关系 。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1-2,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2.组织规划(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3.制度规划(目标实现的保证)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的整体规划) 5.费用规划(企业费用的整体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规划的关系: 1.组织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部分。2.人力资源要适应组织规划。 


第3题

NG公司原先为总经理统一领导的结构模式,因公司业务发展,人员增多,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家得不到日常工作的回应,需要及时处理的重大决策事件被耽误了,不能灵活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经营效率下降,问题多并且复杂。现在总经理进行组织调整,将公司划分成几个半自主的分公司,并给各个分公司安排了经理,设置了职能监督部门,并分配各经理相应的职权,由它进行监督。

结合案例分析该公司组织结构调整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后为事业部制结构。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势: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订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迥异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

(1)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

(2)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第4题

简述企业组织机构与组织构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12

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 

绘制方法: 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算起,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 。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3.表示接受命令的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两端横向引出线相接 。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线,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 。5.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 。


第5题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14

工作岗位分析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


第6题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13-14

工作岗位分析内容: 

1.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再对岗位活动进行分析。

2.根据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资格和条件。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等。

3.将分析的成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述,最终制定出人事文件。


第7题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工作岗位分析程序: 

(一)准备阶段。

1.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4.把任务任务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

(二)调查阶段。

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

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第8题

简述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38-39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统计:

1.按产量定额计算 2.按工时定额计算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分析方法:

1.分组法

2.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 


第9题

简述实耗工时统计汇总和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36-37

实耗工时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一)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 :

1.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

2.按产品投入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3.按照重点产品、中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4.按照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统计汇总实耗工时 。

(二)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 :

1.工作日写实。

2.测时。

3.瞬间观察法。 


第10题

简述企业定员的最新核算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50-54

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3.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4.零基定员法。


第11题

简述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6-49

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2.按设备定员(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3.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4.按比例定员(根据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5.职责分工定员(根据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标准) 


第12题

某机床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30台设备,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看管定额为每人看管3台,工人的出勤率是95%。

求该工种定员人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30×2)÷(3×95%)=21.052≈22(人)


第13题

简述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和衡量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P28-30

概念: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规定的劳动定额在数值上所表现的高低松紧程度。

衡量方法:

1.用实耗工时来衡量。

2.用实测工时来衡量。 

3.用标准工时来衡量 。

4.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

 5.用标准差来衡量 。


第14题

简述劳动定额不定期修订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32

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对劳动定额有重要影响时,可不受修订定额的间隔期的限制,对劳动定额及时进行调整:

1.产品设计结构发生变动 。

2.工艺方法改变。

3.设备或工艺装置改变。

4.源材料材质、规格变动。

5.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变更。

6.个别定额存在明显不合理 可给予补加偏差工时,而不修改现行定额。


第15题

简述企业定员的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5-46

企业定员的原则:

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第16题

简述劳动定额定期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31-32

劳动定额定期的内容和方法:

1.新产品的定额应在小批试制后完成。

2.小批试制后,成批生产前,再修改一次定额 。

3.专业生产或成批轮番生产的产品,修改间隔期一般是1年。

4. 对某些工艺操作方法业已定型、生产潜力不很大的老产品或标准件, 以及质量较好较高、工时定额比较稳定的时间标准,可以每年定期迸行一次 检查,全面修改的期限可以适度延长。

5.由于定额制定质量不高,定额水平参差不齐,可先进行内部调整,这种调整也应列入定期修订的计划内。 

 


第17题

简述企业定员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44-54

企业定员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第18题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66

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

1.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

2.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

3.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


第19题

简述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也称用人费用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 。

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

(以上为旧教材内容,新教材保留相关表述为:P84,企业人力资源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前者是指支付给员工的费用,如工资、福利、保险等。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工资项目、②保险福利项目、③其他项目。)


第20题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和程序 。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材P62、65

人力资源费用审核方法:

1.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 2.分析需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程序:

1.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 2.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变化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