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第361题

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哪类课程?(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2 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2版)》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 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亲身实践的过程综会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A项正确,B、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A。


第362题

为了避免学生考试作弊,学校规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B 项,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种方法,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决定学生是否有参与荣誉评选的资格,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惩罚、约束作用,属于品德评价法B 项正确。

A 项,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C 项,自我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稳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D 项,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变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第363题

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 )岁以后。


A.10 岁以后

B.12 岁以后

C.14岁以后

D.16 岁以后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2)权威阶段(6-7 岁);(3)可逆性阶段(8-10 岁);(4)公正阶段(11-12 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因此,公正阶段一般是指10岁以后,A项正确。B、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A。


第364题

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C项,再认是指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时,人们能够确认和辨认出该事物的心理过程,题于中张明一眼认出人群中的同学王刚,是再认的过程,C项正确。A项,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B 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D 项,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第365题

刘庆复习历史科目时,技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构建了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她的学习策略主要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者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会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题下中刘庆按照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顺序构建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属于组织策略的体现,A 项正确。


第366题

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容易被学生关注。这反映了知觉的哪一特性?(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学生会优先关注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属于知说选择性的体现,B项正确,A、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67题

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


A.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题干中刘新的阅读速度快,能够一目十行,是注重广度的体现,C项正确,A、B、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第368题

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韧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意志品质,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意志品质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每天早晨期读英语半小时符合意本品质的坚韧性,D 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D。


第369题

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幽默、反问等,其中,代偿(又称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题干中,李辉成绩不理想,通过炫耀自己的长跑冠军来弥补心理上的不安符合补偿的含义,B 项正确。A 项,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变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C 项,退行是指利用一种与当前年的完全不符合的幼稚行为来抵抗焦虑,来抵抗焦虑。D 项,投射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观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A、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B。


第370题

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哪一种学习动机?(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类型,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结果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很具体且不稳定,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志向相连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题于中,张老师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符合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项正确。A、B、C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D。


第371题

孙英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市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2)想象的道德情感,也叫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题干中孙英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这种心理活动属于直觉的道德情感,B 项正确,A、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B。


第372题

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力各异,要求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内隐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策路,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题干中梅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合作学习,A项正确。

B项,接受学习是指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

C 项,替代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D 项,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提出的,它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些经验,并因之而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故本题选 A。


第373题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


A.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属于教学监控能力。C 项正确。

A项,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发展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B 项,教学操作能力是指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故本题选C。


第374题

人格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


解析:

正确。人格是个体特有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是在客体条件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相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化,例如儿童的人格还不稳定,环境影响会比较大,成人的人格虽然比较稳定,但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对格产生改变,因此题干说法正确人格具有可塑性。


第375题

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参考答案:↓


解析:

正确。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第376题

 教学就是智育。



参考答案:↓


解析:

错误。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智育是指向由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故上述说法错误。


第377题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


解析:

错误。(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成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3)因此,该说法错误。


第378题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解析: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


第379题

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途径。



参考答案:↓


解析: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380题

德育的陶冶法以及运用要求。



参考答案:↓


解析:

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治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治和艺术陶治等。运用陶治法的要求:①加强修养;②创建良好的环境;③引导学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