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班主任通过全班讨论的共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田老师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专制式
B.放任式
C.民主式
D.竞争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班主任通过全班讨论共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准则来规范学生行为,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体现了民主式管理。民主式管理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管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答案选 C。
第342题
高三学生李丽,参加考前心理辅导,辅导老师给她佩戴了监测身体状态的智能手表,每当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智能手表就会实时反馈当前她的身体状态,并提示她做出相应调整,辅导老师采取的做法是( )。
A.放松反应
B.行为调节
C.生物反馈
D.预先应对
参考答案:D
解析:
辅导老师给高三学生李丽佩戴智能手表监测身体状态,并在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提示她做出调整,这是辅导老师帮助李丽在考试前预先应对可能出现的紧张情绪,采取的是预先应对策略。预先应对是指在面临压力或潜在问题之前采取行动,预防或减轻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所以答案选 D。
第343题
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的特长教育。
参考答案:↓
解析:
题干说法错误。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虽然素质教育不反对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它强调这些特长的培养应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来追求特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专注于课外活动的特长教育。
第344题
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解析:
此说法错误。
学生的主体作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和实践,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增长。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调控,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会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被削弱。相反,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故此说法错误。
第345题
教师的唯一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答案:↓
解析:
题干说法错误。
首先,教师角色最大特点是多样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一单一角色。
其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负责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是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此外,教师还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因此,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远比单一的学习促进者要丰富和复杂。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和引路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教师仅仅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忽略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多面性和重要性。
故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第346题
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就是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
参考答案:↓
解析:
题干说法不正确。
首先,青少年同一性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过程,它远远超出了仅仅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青少年同一性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性别认同、职业认同、价值观认同、社会角色认同等。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个关于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自我角色定位以及自我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清晰、稳定且一致的内部形象和心理状态。
其次,性别认同虽然是青少年同一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只是众多构成要素之。青少年还需要在职业选择、人际关系、价值观形成等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和认同,以构建全面的自我认知。
因此,将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简单地等同于获得自我性别的认同,是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因此题干说法不正确。
第347题
教学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解析: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因此,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第348题
班级/课堂管理原则
参考答案:↓
解析: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系统性原则:课堂系统是指只有当课堂众多因素协调一致时,课堂的整体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2)自组织性原则:教师通过发展和完善课堂内部结构及其积极的引导作用,使课堂在积极的建构中得到发展。
(3)内在性原则:内在性原则是指课堂管理要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规定目标,实现学生的内在控制。
(4)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是指以变化的眼光看待课堂问题,以发展的视角进行课堂管理。
(5)目标原则: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作为衡量激励原则。
(6)激励原则:是指在课堂管理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7)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是指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
第349题
中学生同伴关系特点。
参考答案:↓
解析:
(1)选择性
中学生结交朋友时,一般都是选择在空间上比较接近、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朋友的选择越来越重视兴趣爱好与自己相投,性格上与自己较合拍的。
(2)亲密性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有针对闭锁性”的突出表现是他们的隐私或感受更多地愿意与自己的亲密朋友进行分享,而不愿意与老师或家长进行交流。
(3)易变性
中学生的朋友关系存在一定的易变性。有人曾对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朋友关系容易改变熒鋦腱雑相情况占了大多数。
参考答案:↓
解析:
孙老师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上,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材料中,孙老师在课上根据学生的发
言总结燃烧的概念,并在演示时辅以语言的讲解。
(2)谈话法。谈话法的特点是教师问、学生答。材料中,孙老师在课前抛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讲完概念原理后又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讨论法。讨论法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探讨。材料中,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积极讨论发言。
(4)演示法。演示法的特点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材料中,孙老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一些灭火的例子,也通过做实验向学生展示原理和结果。
(5)练习法。练习法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材料中,孙老师通过一个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练习,使得学生最后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技能技巧。
(6)实验法。实验法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材料中,孙老师选取了几位同学和自己一起动手示范。
参考答案:↓
解析:
(1)同化是个体面对新刺激情境,将其整合到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是图式量变过程。顺应是个体不能用原有图式接受新刺激时,改变原有图式适应环境,是图式质变过程。
(2)王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计算矩形面积,学生利用已有的矩形面积计算图式(长 × 宽)轻松回答,这是同化过程。接着让学生计算非直角三角形面积,学生原有知识无法解决,产生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改变原有认知结构,这是顺应过程。王老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理解。
第353题
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者查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他为“万世师表”,A项正确。
B 项,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
C项,晏阳初是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他提出要“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
D 项,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B、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A。
第354题
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美国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他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中的定义、原则或法则;强调早期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教学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实质重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些策略和思想都可以被看作为结构主义教学论的,B项正确。
A 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了“最优化”的理念,C 项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D 项,洛扎诺夫提出的是暗示教学法,也叫“洛扎诺夫教学法”,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第355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曾经有过漫长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和专门参与学习的学生,至此,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因此,B 项符会题意。本题易错项为C项,封建社会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彻底脱离,不符合题意,A、C、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B。
第356题
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能动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持点、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题干中,“先天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B 项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发展的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制约个体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以及发展的速度。C项,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D项,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故本题选 A。
第357题
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该理论认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这一理论充分注重到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体现了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第358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
A.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时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第359题
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
A.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从学制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D。
第360题
教材编排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C项正确,A、B、D 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