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第301题

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参考答案:C


解析: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听到可怕的声音,发冷,起鸡皮疙瘩,即听觉引起肤觉,是联觉现象。


第302题

隐藏图形测验佥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见图1中的右图)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图1中的左图)。有些被试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 )


A.整体性

B.序列性

C.场独立性

D.场依存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两种认知方式。容易地将一个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能力属于场独立型,相反,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属于场依存型。


第303题

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 )


A.零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题干中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的体现。


第304题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化指的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通过实验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光圈,就是刺激的分化。


第305题

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题干中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属于附属内驱力。


第306题

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参考答案:D


解析:

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理论认为,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第307题

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法

D.延迟满足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题干描述的是橡皮圈拉弹法。


第308题

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第309题

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关注情境阶段是指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心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因此,题干中江金老师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第310题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说法正确。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凭空而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第311题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题说法正确。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第312题

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所吸引,它是被动的,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二者并不相同。


第313题

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题说法错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第314题

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315题

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要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是要具备知识能力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要具备教育科学知识。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要有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善于沟通的能力。

三是个性心理品质。要具备与其职业相关的健全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四是身体素质。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316题

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2)学习动机的功能有: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


第317题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动作技能

(4)认知策略

(5)态度


第318题

结合材料,谈谈贾老师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则?(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材料中贾老师能够了解到并认可学生心肠好、乐于助人、力气大等优点,同时也教导学生重视科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第319题

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贯彻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 ②长善救失,因势利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 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修养水平。


第320题

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波动。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的表现;

②出现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嘱咐不要晚归后,情绪激动,走出家门,体现了对母亲的反抗情况和逆反心理;

③情绪的隐蔽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隐蔽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