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真题(383题)


第1题 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黄炎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参考答案:D


解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第2题 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3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

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

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

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此,二者的共同点是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本题选B。


第4题 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水平

B.政府重视

C.人口数量

D.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A


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其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和办教育的人口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实体和可能,而且也对教育事业的发提出了需要。


第5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苟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遗传的先天制约

B.教育的主导作用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环境的潜移默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思是蓬草长在意思是蓬草长在麻丛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苟况的这段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本题答案选D。


第6题 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D.教师、学生、教学计划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故选项A符合题意。


第7题 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


A.六三分段

B.五四分段

C.四二三分段

D.九年一贯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故本题答案选D项。


第8题

强调教学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罗杰斯


参考答案:C


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第9题 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应该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B.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准备教具

C.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考虑教法

D.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了解学生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备课的要求。一般备课要做的三项工作,就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即我们常说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故本题答案选A项。


第10题 美国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指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实验中学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问朋友自选,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11题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班主任李老师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周后,李老师安排学生值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了值日任务。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自我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李老师作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体现了榜样示范法的运用,故本题选C。


第12题 苏菲想给王老师打电话,却没有电话号码询问同学后随即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她便忘了电话号码。苏菲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长划分: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本题中苏菲询问号码后随即拨通然后通话之后又是由话号码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现象。


第13题

丁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这时学生都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门口。学生的这种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的概念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重点字词为:无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第一,从客观条件上看有: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例如,在安静的课堂上,老师突然咳嗽一声,学生不自觉抬头看,吸引的就是学生的无意注意,这与刺激物的强度是有关的;夜空中划过流星,也会不自觉地注意到运动的流星,这与刺激物的运动变化是有关系的。除此之外,还与个人的状态有关。例如,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无意注意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男男女女逛商场,女生倾向于逛服装店,男生倾向于去找网吧打游戏。

2.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在备考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彻夜苦读。读书是有目的的,读书很枯燥但用意志力去克服了,其实就是属于有意注意。

(2)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那为什么读书这么枯燥可是我们还是彻夜苦读呢?因为教招考上后了,继而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了。那是真的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感兴趣吗?现实是一部分人感兴趣,一部分人不感兴趣。对于教育学不感兴趣但仍旧彻夜苦读,这其实是一种间接兴趣,是你本身不感兴趣而只是对做完这件事情的结果感兴趣。其实是对兴趣的依从性。

除此之外,还有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给出的目标越具体,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久;还有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还有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及对人格的依从性,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比较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

3.有意后注意

(1)有意后注意概念:

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刚刚提到非常热爱教育学心理学的那些同学,他们读书也有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但他们会不会觉得枯燥读不下去呢?不会,因为是真正的热爱。因此,有意后注意需要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2)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第14题

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这反映了她的哪一心理品质?()


A.自我效能

B.自我促进

C.自我监控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题干,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完成各科作业,是相信自己的表现,因此本题选A。


第15题 杨亮常制定学习计划,但执行计划时总是半途而废。这主要反映了他意志品质的哪一特性?()


A.果断性

B.坚韧性

C.理智性

D.独立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具有四种品质:(1)独立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坚持性)。题干杨亮总是半途而废,说明他对学习计划的执行不能长时间坚持,体现了坚韧性的缺乏。故本题选B。


第16题

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哪种特点?()


A.动荡性

B.自主性

C.前瞻性

D.失衡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荡性。由于受到经验、见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整个心理面貌表现出很不稳定、

动荡不安的特点。中学生易出现的表现:跳楼:和父母或老师对着干;一点小事就火冒三丈;看不惯就动手;很在乎别人的看法等。


第17题

白雪自小受到母亲细心照料,从未离家独立生活。她初中入学刚住校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哭泣、无力、心疼与食欲不振。为此,母亲到学校陪她住了几天,白雪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但母亲返家,其症状再现。白雪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学习问题

B.适应问题

C.气质问题

D.认知问题


参考答案:B


解析:

白雪从不曾独立生活到初中住校生活,属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属于适应问题,故选项B符合题意。


第18题

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便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儿。他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压抑

C.退行

D.补偿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防御机制。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应对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题干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后,以小孩子的哭哭啼啼方式应对失败,是退行的体现。因此本题选C。


第19题

张铭非常喜欢王老师,愿意接受王老师的教导,并在观点、行动方面与王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说明张铭的品德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


A.认同阶段

B.服从阶段

C.依恋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过程: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阶段态度与品德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题干,张铭愿意接受并与王老师保持一致,处于认同阶段:因此本题选A。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例如:有人看见红灯时,就立刻想到不能闯红灯,如果闯红灯会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即使他看见别人都闯红灯,自己也不会闯,这种现象就是内化。


第20题

张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非常严厉,且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他的班级管理风格属于()


A.仁慈型

B.民主型

C.专断型

D.放任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勒温等人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题干说对学生非常严厉、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属于专断型,本题选C。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