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1题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会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绪情感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②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③外露性和内隐性。青少年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带有很大的掩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④心境化和持久性。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情绪体验延长,表现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表现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①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材料中,李老师从王力一开始的“恶作剧”中发掘其绘画特长,采用师生平等、循循善诱的方式,在板报管理、与同学相处、画展评比活动中,都表现出对王力的充分尊重,认真倾听,从而使王力受到了鼓舞,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②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面对宣传委员的告状,王力也非常生气的情况,李老师先是倾听了王力的初衷,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肯定了王力热爱集体、精心设计的工作态度。接着李老师又循循善诱,帮助王力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育他尊重别人的劳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使王力认识到错误,并重新设计、完善了板报,最终板报得以获奖,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③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其品德上的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材料中,王力擅长绘画,但是一开始他利用这个有点总是戏弄同学。李老师发现王力的绘画特长后,请他负责班级板报,使王力的绘画特长充分的发挥了积极正向的作用,这也有利于王力在班级事务中培养自身认真负责的品质,促进了他行为习惯的改变。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④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济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王力对于画展评比获得的名次有错误的认识,李老师帮助王力正确认识其画得奖名次不高的原因,并鼓励他将来成为画家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好各科功课”。这既体现了李老师对王力的尊重与信赖,同时也表现了李老师对于王力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晓奇的问题是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同时没能进行积极的努力归因,而把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稳定、不可控的能力。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晓奇因为接连考试失利,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并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长此以往会导致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低成就动机、消极的思维定式和情绪失调等问题。
(2)张老师可以给提供以下建议:
①帮助引导晓奇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晓奇进行积极的努力归因,可以告诉孩子考试不理想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下次要更加仔细认真,一定会有所进步,并不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
②多关心鼓励晓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关心鼓励晓奇。通过获得的成功经历进而鼓励晓奇,重新建立自信心。
③调整动机强度。给孩子布置适中难度的学习任务,以调节适合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不要安排难度过高的任务,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
第65题 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李大钊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我国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第66题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反映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爱弥儿》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第67题 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人对于所处环境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
第68题 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第69题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力,可以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70题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第7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公益性,也称免费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第二,统一性,也称普及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三,义务性,又称强制性。各级政府有责任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受教育,同时也意味着父母(或监护人)有责任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管理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73题 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指导教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是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保加利来心理治疗医生洛扎诺夫提出来的。
第74题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学习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第75题 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境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德育方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第76题 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强化方式。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第77题 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学习迁移的类型。顺向迁移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
第78题 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第79题 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中学生的情绪波动性为情绪的大起大落,往往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顺利时晴空万里,受挫时愁云满天,今天对某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明天又觉得不屑一顾。
第80题 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那一特点( )。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意志的品质。果断性是指个体根据客观环境变化的状态,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的心理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