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61题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考查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第262题
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考查德育方法。自我修养法,即个人指导修养法,强调采用反思、立志、慎独等方式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第263题
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
A.娱乐与竞技性
B.普及性与文化性
C.教育性与基础性
D.全体性与全面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考查学校体育的特点。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第264题
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会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考查课程类型。题干中所述为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进行管理的课程,因此属于校本课程类型。
第265题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考查教学评价类型。发生在教学活动之前的教学评价为诊断性评价。
第266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中,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进行反映。
第267题
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和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考查德育途径。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第268题
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考试也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变化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受到奖励而引发自己的学习,这种变化属于替代强化。
第269题
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实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参考答案:A
解析:
既想看足球寒,又想看演唱会,两者都想要,双趋冲突。
第270题
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的例题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促进学生哪种思维的发展? ( )
A.动作思维
B.直觉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题多解”属于发散思维。
第271题
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学阶段(12-13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第272题
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
A.两极性
B.适应性
C.复合性
D.社会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情绪的两极性。
第273题
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失眠、食欲不振、对事物不感兴趣、没有希望、悲观(心境低落)都符合抑郁症的特征。
第274题
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参考答案:A
解析:
持续一段时间都很开心,典型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心境。
第275题
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激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
A.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
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参考答案:B
解析: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形象性道德情感、想象性道德情感和伦理性道德情感。形象性道德情感是指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徐燕是直接感知到一幅场景,属于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故选B。
A项: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为拼凑选项,故不选。
C项: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伦理的道德情感,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伦理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不符题意,故不选。
第276题
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拿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
A.教学知识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操作能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路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题干所述符合教学操作能力的概念。
第277题
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属于( )
A.强硬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民主平等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老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属于仁慈专断型。
第278题
教育对人的发展总是积极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教育具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第279题
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但也要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第280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因此不能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到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