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81题
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从迁移的角度说,学习材料如果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各材料的构成要素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是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学习材料如果与学习者头脑中认知结构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是可以发生迁移的。所以,学习材料对学习迁移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越难的材料越难以迁移,该说法是错误的。
第283题
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即所授的知识应准确无误。②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第284题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阶段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他根据性感器的不同将人格阶段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到1.5岁左右) 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婴儿从口腔刺激获得满足。
(2)肛门期(2到3岁) 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婴儿通过肛门排泄获得满足。
(3)性器期(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儿童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7到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期) 个体产生两性意识,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第285题
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3)有效利用记忆术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
(6)合理进行复习
第286题
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主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应把握如下策略: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材料中,老师通过制定近期目标,搞好课堂纪律和班风建设;中期目标,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为学生明确目标,并逐步实现。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材料中,班级生活委员带头说话,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同班委会商量撤换生活委员,并进行安抚,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原生活委员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班主任并根据原班委会成员的特长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了良好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材料中,班主任深入到了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 严格运行德育考核,奖惩结合,并定期向家长汇报,建立了良好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材料中,班主任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班级活动,既有主题活动,又有实践活动,灵活多样。
(5) 培养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材料中,班主任在组织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6)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个别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材料中,班主任找后进生个别谈心,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同时,班级中赖明同学爱打架,但是爱好体育活动,于是老师鼓励赖明同学参加篮球比赛,并推选为篮球队长,正是发现了赖明同学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后带领班级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大家对赖明同学取得了信任,使赖明同学从“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
第287题
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马英同学处于中学生过渡阶段,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智力迅速发展;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形式复杂、重感情、讲友谊,稳定性也在逐步提高,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展现出一定的兴趣。
中学生的这些身心的变化,集中地表现出此阶段的四个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材料中马英同学属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与异性交往的需要与实际交往状况存在差异;异性交往主要倾问于友谊的交往;交往动机的多样性以及趋于强烈化。因此表现出对异性的情感,向老师倾诉,喜欢上班里的周勇同学,总是关注周勇的身影,看不到周勇就会觉得心神不定等一系列反应。
第288题
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首先,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需要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老师和家长要重视性教育,而且要把握好教育尺度,在传授性知识的时候,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能被他们接受的方式为宜。其次,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可以组织男女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引导学生广泛交往,并把握好深浅。另外,要培养健康交往意识,做到落落大方,要稳重大方,对异性有礼有节。引导学生注意交往的分寸,避免产生早恋。最后,老师应该尊重马英同学,将马英同学与她倾述的内容保密,并且正向引导。引导其将精力重点放在学习上,为其指明正确方向,树立理想。
第289题
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参考答案:B
解析:
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第290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记》是我国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因此,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第291题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即相对独立性。故选D。
第292题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最重要形式。
第293题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教学认识中,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因此,教学活动将要教授的课程内容经过筛选和科学编排,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过程中省略掉很多知识获取的过程,具有认识的简捷性。学生短时间内学会复杂的知识,体现的是复杂知识以简捷的面目呈现,被迅速接受和学习。
第294题
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其根本取决于国家的经济能力、财力。因此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因素,不是根本因素。而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因此,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295题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参考答案:C
解析:
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它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第296题
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是学校的物环境,其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是陶冶法。
第297题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
A.指导性教学
B.情景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第298题
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易于使各级学校的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知识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体系。因此,学科课程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
第299题
.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是( )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组织
D.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
第300题
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
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
参考答案:B
解析:
维果茨基使用了发生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的发展的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四种分析水平的相互交织:第一种分析水平是种族发生分析,即系统层面分析,种族发生分析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其标志是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第二种分析水平是文化历史分析,即社会历史层面,关注特定文化和同一文化群体的实践在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所具有的过程是迥然不同的;第三种分析水平是个体发生分析,即个体层面,主要关注个体特征,如个体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年龄、气质等;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即微观层面,关注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真实的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人际之间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