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主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应把握如下策略: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材料中,老师通过制定近期目标,搞好课堂纪律和班风建设;中期目标,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为学生明确目标,并逐步实现。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材料中,班级生活委员带头说话,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同班委会商量撤换生活委员,并进行安抚,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原生活委员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班主任并根据原班委会成员的特长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了良好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材料中,班主任深入到了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 严格运行德育考核,奖惩结合,并定期向家长汇报,建立了良好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材料中,班主任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班级活动,既有主题活动,又有实践活动,灵活多样。
(5) 培养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材料中,班主任在组织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6)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个别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材料中,班主任找后进生个别谈心,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同时,班级中赖明同学爱打架,但是爱好体育活动,于是老师鼓励赖明同学参加篮球比赛,并推选为篮球队长,正是发现了赖明同学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后带领班级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大家对赖明同学取得了信任,使赖明同学从“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