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174题)


第61题

丁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投入量是多少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公式,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本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计算如下:

(1)确定车间,根据本题信息可知,本车间即“丁车间”,因此公式中所需的四个数据都是丁车间的相关数据,对应在案例资料中查找。

(2)案例资料告知“丁车间出产量为2000件,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为50件,期末在制品定额为300件,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为150件”,将四个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3)本车间(丁车间)投入量=2000+50+300-150=2200件。


第62题

乙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出产量是多少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公式,本车间出产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本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计算如下:

本车间(乙车间)出产量=2000+1000+400-200=3200件。


第63题

某机床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相关数据及计算如下表所示,试在表格中计算出齿轮零件在装配车间投入量、加工车间出产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计算过程如下:
1)装配车间投入量=装配车间出产量+装配车间废品及损耗量+装配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装配车间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4000+0+500-350=4150。
2)加工车间出产量=装配车间投入量+半成品外售量+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4150+200+600-700=4250。


第64题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第65题

XS公司选择口罩生产基地厂址选择的步骤?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厂址选择的主要步骤

(1)确定选址目标

(2)收集数据、分析因素,拟定初步候选方案

(3)评价候选方案

(4)选定最终厂址方案


第66题

简述对象专业化布置的优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对象专业化布置的优点有:

①可以缩短产品加工路线,节约运输工具和人力,减少仓库等辅助面积的占用;

②减少产品的运输时问和停放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③利于建立生产责任制,利于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⑤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67题

计算流水线的平均节拍是多少分钟/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公式

r=Te/Q=βT0/Q计算得出

0.95×8(小时)×60(分钟)/[100/(1-1%)]=4.51(分钟/件)


第68题

计算该流水线第1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设备负荷系数公式

Ki=Si/Sei=所需设备数量/实际安排的设备数量

计算得出:6/5=1.2


第69题

简述工序同期化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②改进工艺装备;③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④提高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⑤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合并与分解。


第70题

库存控制是生产运营控制的重要一环,企业库存量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如何进行库存控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库存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料、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1分)

库存最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了合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吴滞: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耗损和无形耗损;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詈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干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讨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订货成本增加;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件和装配时间的成套件。所以应该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3分)

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定量控制法、定期控制法、帕累托法等。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计算机的应用,许多企业采用了MRP、MRPⅡ,ERP等新方法。(2分)

降低库存的措施有:

(1)降低周转库存:基本做法是减少库存批量。

(2)降低在途库存:主要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

(3)降低调节库存: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和需求相吻合

(4)降低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以防缺货影响生产和销售,起缓冲器作用,降低安全库存应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4分)


第71题

厂址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企业建设投资、工期和经济效益,企业如何才能正确的进行厂址选择呢?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厂址选择就是确定工厂坐落的区域和具体位置。厂址选择是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地理,物流、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1分)

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5分)(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2)接近客户,交通便利,通信方便;(3)资源的充分获取和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4)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5)长远发展的空间。

厂址选择通常包括以下四骤;(1)确定选址目标。通常厂址选择是要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的。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建企业的选址,以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效益最好为选址的决策目标;二是由于生产经营的发展需要另选新址或在原地扩建,这种情况除了要考虑费用效益外,还要权衡与原有的生产运作设施之间的关系,以如何优化整体布局为目标;三是企业需要搬迁,另选厂址,这种情况则应分析迁厂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是为了扩大规模,获取资源还是降低成本,此时,选址目标应与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联系起来。(4分)

(2)收集数据分析因素,拟定初步候选方案。要收集各种影响因素的

资料数据,对其逐一加以分析,分清主次,进行权衡取舍,找出重要的因素并分析对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然后拟出初步的候选方案。(2分)

(1) 评价候选方案。要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或者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评价。(1分)

(4)选定最终厂址方案。在对每一个候选方案进行详细评价之后,就可以得出各个方案优省程度的结论,或者找到一个方案明显优于其他方案。选定方案后,应准备详细的论证材料,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2分)


第72题

试计算丁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投入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丁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投入量=丁车间出产量+丁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丁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丁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3000+800+500-200=4100(件)。


第73题

试计算乙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出产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乙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出产量=丙车间投入量+乙车间半成品外售量+乙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乙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3000+1000+300-100=4200(件)


第74题

在制品定额法适用于什么类型生产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该企业在编制四个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时,应当首先编制哪一个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制品定额法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该企业在编制四个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时,应当首先编制丁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在制品定额法是按照工艺反顺序计算方法,调整车间的投入和产出数量,顺次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而案例已知“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 故工艺的反顺序即“丁车间、丙车间、乙车间、甲车间”,因此,该企业应当首先编制丁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


第75题

该企业若采用对象专业化的空间组织形式,其优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对象专业化的空间组织形式的优点包括:①可以缩短产品加工路线,节约运输工具和人力,减少仓库等辅助面积的占用;②可以减少产品的运输时间和停放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③减少了车间之间的生产联系,从而简化并改进了计划管理与生产核算工作,有利于建立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④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⑤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76题

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测得一批该种零件直径平均值 =9.996mm,s=0.005毫米,求工序能力指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计算公差中心(M)。根据公式,公差中心=(公差上限+公差下限)/2,计算如下:
①公差上限,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则公差上限=10+0.022=10.022。
②公差下限,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则公差下限=10-0.022=9.978。
③公差中心=(10.022+9.978)/2=10毫米。

2)根据上一步结果可知,公差中心M为10毫米,且题目已知样本均值为9.996毫米,因此可以判断公差中心(M)≠样本均值,即工序有偏。
3)根据工序有偏时的计算公式,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公差-2x偏移量) / (6x样本标准差)计算如下:
①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公差=公差上限-公差下限=0.044毫米。

②偏移量,即公差中心与样本平均值差的绝对值:10-9.996=0.004,0.004的绝对值仍然是0.004。
③样本标准差:题目已知为“0.005毫米”。
④工序能力指数=(0.044-2×0.004)/(6×0.005)= 0.036/0.03=1.2。


第77题

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随机抽取样本均值=10毫米,s=0.005毫米,求工序能力指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判断工序无偏还是有偏。

(1)计算公差中心。根据公式,公差中心=(公差上限+公差下限)/2,计算如下:

①公差上限,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则公差上限=10+0.025=10.025。

②公差下限,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则公差下限=10-0.025=9.975。

③公差中心=(10.025+9.975)/2=10毫米。

(2)将公差中心的数值与题目已知的样本平均值数值比较,公差中心为10毫米,样本平均值()也是10毫米,即公差中心=样本平均值,可判断为工序无偏。

第二步: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根据公式工序能力指数( CP)=,计算如下:

(1)工序质量标准范围公差=公差上限-公差下限=10.025-9.975=0.05毫米。

(2)标准差:即样本标准差(s),题目已知为0.005。

(3)工序能力指数=0.05/(6×0.005)=1.67。



第78题

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测得一批该种零件直径平均值=9.996毫米,s =0.005毫米,求工序能力指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判断工序无偏还是有偏。

(1)计算公差中心。根据公式,公差中心=(公差上限+公差下限)/2,计算如下:

①公差上限,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则公差上限=10+0.022=10.022。

②公差下限,某零件的直径设计要求为10±0.022毫米,则公差下限=10-0.022=9.978。

③公差中心=(10.022+9.978)/2=10毫米。

(2)将公差中心的数值与题目已知的样本平均值数值比较,公差中心为10毫米,样本平均值()是9.996毫米,即公差中心≠样本平均值,可判断为工序有偏。

第二步: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根据公式工序能力指数( Cpk)=,计算如下:

(1)工序质量标准范围公差=公差上限-公差下限=10.022-9.978=0.044毫米。

(2)偏移量:即公差中心与样本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公差中心为10毫米,样本平均值为9.996,二者之差为10-9.996=0.004,0.004的绝对值仍然是0.004。

(3)样本标准差(s):题目已知为0.005毫米。

(4)工序能力指数=(0.044-2×0.004)/(6×0.005)=1.2。



第79题

某型号电热丝的设计寿命要求不低于20000小时,随机抽取该型号电热丝测得平均寿命  =20750小时,s=250小时,求工序能力指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设计寿命要求不低于20000小时”,可知属于只要求控制公差下限的情形,根据公式:工序能力指数=(样本平均值-公差下限)/3×样本标准差=(20750-20000)/3×250=750/750=1。


第80题

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随机抽样样本均值为10mm,s=0.005毫米,求工序能力的指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计算公差中心(M)。根据公式,公差中心=(公差上限+公差下限)/2,计算如下:
①公差上限,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则公差上限=10+0.025=10.025。
②公差下限,某零件的长度设计要求为10±0.025毫米,则公差下限=10-0.025=9.975。
③公差中心=(10.025+9.975)/2=10毫米。

2)根据上一步结果可知,公差中心M为10毫米,且题目已知样本均值为10毫米,因此可以判断公差中心(M)=样本均值,即工序无偏。
3)根据工序无偏时的计算公式,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公差/ (6x标准差),计算如下:
①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公差=公差上限公差下限=10.025-9.975=0.05毫米。
②标准差:此处即样本标准差s,题目已知为0.005。③工序能力指数=0.05/6x0.005≈1.67.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