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社会工作者试题(629题)


第481题 社会工作者小马在与初中一年级学生小明交谈中得知,小明一到教室就莫名地紧张,常找各种理由不来上学。小马请小明写出他认为到教室上课有可能发生的三种危险情况,协助他分析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分析这些危险发生的概率,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小明克服焦虑情绪,建立理性想法。小马采取的上述干预方法是()。


A.辨识情绪

B.舒缓压力

C.转换想法

D.分辨是非


参考答案:C


解析:

C“转换想法”分为3个步骤:一是分辨与判断是否存有非理性想法,依据是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是否造成困扰;二是对非理性想法进行驳斥,既能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性驳斥,又能以事实为证据做实证性驳斥;三是重建合理想法,驳斥非理性想法之后,需要重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用证据去分析或推论的理性想法。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转换想法”,故答案为C。


第482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秦计划开展抗逆力提升小组,小组有“优点大轰炸”“学业压力应对”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主题活动。上述小组活动所体现的抗逆力要素包括()。


A.外部支持因素

B.内在优势因素

C.内部心理因素

D.效能因素

E.家庭支持因素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作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从构成要素上,抗逆力有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效能因素、三个部分。“优点大轰炸”体现了内在优势因素,“学业压力应对”体现了外部支持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体现了效能因素。


第483题 社会工作者小顾在为六年级学生小浩提供辅导时,老师反映小浩平时好玩、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与同学打闹,但在美术课上,却能用心画画。据此,小顾建议老师让小浩担任美术课代表,小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增强小浩的自我效能感

B.培养小浩的亲社会联结

C.促进小浩的认知能力

D.改善小浩的行动能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A小顾建议老师让小浩担任美术课代表,意在引导小浩辨识自己在美术方面的优势,培养其自尊与自信,这样做目的在于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故本题答案为A。


第484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莉引导学生学习辨别各种“扭曲思想”,为此设计了一个讨论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其中一个学生说:“我连英语也学不好,我将来就是个没用的人”。该生这种“扭曲思想”表现出“()”非理性认知的特点。


A.非黑即白

B.灰色眼镜

C.以偏概全

D.透视心意


参考答案:C


解析:

C引导学生减少扭曲思想对自我效能感的负面影响,学习识破4种常见的扭曲思想,一是“非黑即白”:用是或不是这样“绝对”的思想影响人;二是“灰色眼镜”:使人看一件事情时只着眼于负面或令人感到沮丧的地方,而忽略其他好的方面;三是“以偏概全”:使人把个别事件或贬低自我的想法无限放大;四是“透视心意”:使人单凭直觉猜测别人的想法和用心,还信以为真。根据题干描述,符合“以偏概全”,故答案为C。


第485题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控制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做的工作包括协助学生()。


A.辨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B.拒绝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C.提高对他人负面情绪的同感能力

D.学会运用不同的词语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E.理解个人内在情绪和外在表达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ACDE。要培养和强化学生控制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主要技巧如下:辨识自己的情绪;识辨他人的情绪;运用不同的词语和方法表达情绪;对他人的情绪经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了解个人内在情绪与外在表达的必然差异;以健康的方法处理负面情绪;了解情绪交流是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加强个人对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第487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运用培养学生抗逆力方法为支出型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服务,目标是帮助他们接纳自我,增强自我价值感和现实感。小张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应关注上述服务对象的内在优势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A.父母的合理期望

B.积极的个人形象感

C.关怀支持的环境

D.解决问题的能力

E.乐观向上的态度


参考答案:BE


解析:

BE抗逆力的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选项A、C属于外部支持因素,选项D属于效能因素。故答案为B、E。


第488题

社会工作者依据抗逆力理论,为来自服刑人员家庭、残障人士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提供服务。下列能够增进这些学生外部支持的方法有()。


A.教授学生生活技能

B.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感

C.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D.表达对学生的合理期望

E.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CDE


解析:

外部支持因素包括: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效能因素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等。选项C属于外部支持因素的有意义的参与机会;选项D属于外部支持因素的积极合理的期望;选项E属于外部支持因素的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


第489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接待了前来求助的王女士,王女士向小李抱怨,上小学的儿子上课总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教他也不愿意听;有时还和同学打架;玩过的东西从来不整理,行为习惯不好。小李拟运用聚焦的技巧,帮助王女士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适宜的提问有()。


A.“目前您最希望看到孩子改变的是什么?”

B.“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您就孩子的这些问题向其他人咨询过吗?”

D.“您之前针对孩子这些问题做过改变的尝试吗?”

E.“您能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下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吗?”


参考答案:AE


解析:聚焦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便对问题做出深入的探索,保证服务介入活动的效率。选项A、E都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收窄注意的焦点。


第490题

初一学生小李的父母几年前因车祸双亡,爷爷奶奶靠微薄的养老金抚养他。尽管生活艰辛,但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小李。老师和同学也都喜欢和关心她。小李有自己的理想,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从抗逆力理论视角看,上述案例中,对小李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个体的坚强与忍耐

B.支持性人际与社会关系

C.个人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D.家人与老师的殷切期待


参考答案:B


解析:

关怀与支持是抗逆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缺少关怀的人几乎不可能克服逆境。故本题选B支持性人际与社会关系。


第491题

初中二年级一班计划组织一次篮球比赛。黄同学的个子不高,平时很少打篮球。李同学对黄同学说:“矮冬瓜,你也参加吧!”同学们哄堂大笑。黄同学对李同学心怀不满,计划报复李同学。社会工作者小王得知此事后。帮助黄同学缓解怨恨情绪,与其一起探讨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李同学的行为,以及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应对此事。小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引导黄同学(   )。


A.学会尊重别人

B.辨识自己的情绪

C.学会宽恕别人

D.辨别益友与损友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引导小黄探讨宽恕的意义,让他明白真心原谅别人的重要性,并鼓励他用宽恕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最终希望他明白,责怪别人和以有仇必报的心态处理事情,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自己。故选C。


第492题

班主任向社会工作者小姚反应,学生小华最近数学成绩下滑,常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小姚通过小华的描述了解到,小华因在数学课上睡觉,老师很生气,对他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根本不像个学生,干脆收拾东西回家吧。”他现在很不喜欢上数学课。针对上述情况,小姚在介入时首先应关注的焦点问题是(   )。


A.小华的优势潜能

B.老师的教育方式

C.小华的学习兴趣

D.老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社会工作者通过小华了解到其目前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教育方式的问题,所以介入的焦点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故选B。


第493题

小杰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城里上学。在新学校里,小杰因打骂同学受到学校政教处的批评教育,后被转介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小李与小杰会谈后发现,小杰常常误会同学的语言和行为,缺之足够的自我觉察。为帮助小杰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小李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小杰分辨个人情绪的能力

B.指导小杰学会赞美他人

C.帮助小杰学会向他人道歉

D.引导小杰探讨宽恕他人的意义


参考答案:A


解析: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分辨个人情绪的能力,认识不同的情绪表达方法,通过分享和体会恰当表达个人情绪。题干中小杰常常误会同学的语言和行为,缺乏足够的自我觉察,此时应当增强他分辨个人情绪的能力,认识到不同情绪的表达方法。故本题答案为A。

 


第494题

14岁的女孩小花智力发育迟缓,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因家长监护不力,半年前遭受性侵,在侵害者受到处置后,小花被转介到某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魏开始为小花提供辅导与陪伴服务。此时,小魏最适宜开展的工作是(    )。


A.危机干预

B.关注小花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C.资源链接

D.为小花家长提供防性侵知识


参考答案:B


解析:题目中小花已经被转介到某特殊教育学校,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小花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提供及时的辅导和陪伴服务。选项A适合在危机发生时,选项C适合在小花需要转校的时,选项D属于间接办法,适合在前期使用。正确答案是选项B。

 


第495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孟发现很多高三学生十分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既缺乏清晰的目标,又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升学和就业抉择。为帮助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性需要,小孟最适宜的做法是(  )。


A.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B.开展特殊学生个案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C.举办学生生涯规划小组,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D.开展励志教育专题培训,协助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对引导和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科学抉择能力与生涯规划能力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行动力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对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介入。题干中很多高三学生十分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既缺乏清晰的目标,又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升学和就业抉择,此时应当从培养学生科学抉择能力与生涯规划能力的介入,选项C符合题意。


第496题

初三(5)班班主任向社会工作者小秦反映,中考临近,部分同学因信心不足、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为提升同学们的自信心,小秦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策划了小组工作方案。小秦策划的下列小组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是()。


A.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

B.培养亲社会的道德思考

C.学习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D.学习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引导学生辨识在不同领域里的自我效能感,体验自己在学业、社交、仪表和生活习惯方面的优势,拥有自尊与自信。②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其自身的成功经验体验自我效能感,从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挖掘和寻找成功的事例。③协助学生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白在订立目标时需要按照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做出调整,尽量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有意义的、可做到、实际的、适时的;体会成功实现目标后带来的自我效能感。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协助学生提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目标、困难或障碍、能力强或弱、提升学习成效的方法、时间管理,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发掘适合个人的学习策略。⑤降低负面自我效能感。选项B、C、D是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的服务;选项A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497题

小丽开始上小学了,父母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小丽妈妈每天早上需要早起,负责送晓丽上学;小丽爸爸每天下午需要准时下班,接小丽回家。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小丽父母在此阶段需要承担的新任务包括(   )。


A.调整夫妻角色

B.规范夫妻角色分工

C.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D.培养小丽的独立性

E.关注小丽所在学校的要求


参考答案:CDE


解析:

在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家庭需要承担的任务包括:①培养子女的独立性;②对学校等新机构和新社会成员保持开放的态度;③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第498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四年级某班有些学生存在不尊重他人,不善团结合作、遇到矛盾冲突也不能很好沟通交流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小王为该班学生开设了社交技巧训练课程。小王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社交技巧的是()。


A.引导学生探讨诚信守法的议题

B.教授学生提升自尊自信的方法

C.指导学生学习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的赞赏

D.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答案:C


解析:

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是指能够展现出为社会接纳的常规社交行为的能力,包括语言及非语言的行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①注重改善学生的常规社交行为;②帮助学生学会道歉;③指导学生如何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的赞赏,协助学生借感受赞赏及获得赞赏的快乐;④引导学生探讨宽恕的意义。选项A有助于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选项B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选项C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技巧;选项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故选C。


第499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苏在为初二学生小宁进行个案辅导时发现,母亲对小宁控制过于严格,不给她任何的自由空间,母子争吵不断,小宁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小苏接下来可以开展的工作有 ( )。


A.进行家庭走访

B.促进亲子沟通

C.鼓励小宁反抗

D.帮助小宁增能

E.帮助母亲澄清期望


参考答案:ABDE


解析:根据“母子争吵不断”可知选 B,“小宁无所适从”可知选 D,“母亲对小宁控制过于严格”可知选 E。利用上门“家访”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可知选 A。


第500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项目团队在某社区开展服务已近一年,他们以各种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项目活动,社区居民也感受到参与项目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项目中期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发现社区居民参与效果不佳。从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因素角度来分析,该社区发生上述情况可能是因为社区居民( )。


A.参与意愿不高

B.参与能力较低

C.缺乏参与机会

D.没有认识到参与价值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际经验看,社区居民时候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受到以下3个因素的影响:①参与价值。②参与意愿。③参与能力。参与能力可能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时间和金钱,第二个是知识与技巧。题干中居民感受到参与项目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并且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是能够认识到参与价值、并且参与的,A、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社区工作者以各种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项目活动,因此大家也是有参与机会的,C项不符合题意。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