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丈夫对夫妻问题的看法
B.李女士为处理夫妻问题所作的努力
C.李女士对夫妻问题的看法
D.丈夫为处理夫妻问题所作的努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谓主观因素是指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即是要认识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理解、它们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社会—心理影响是什么,即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A.询问赵奶奶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了什么努力
B.了解赵奶奶之前是如何应对类似问题的
C.与赵奶奶确认这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D.引导赵奶奶说出她自己担心背后的原因
参考答案:D
解析:所谓主观因素是指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即是要认识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理解、它们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社会—心理影响是什么,即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ABC属于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A.服务的对象
B.关注的问题
C.评估的方法
D.介入的行动
参考答案:D
解析: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改善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的问题。故B错误。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故A错误。介入可以采用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法,而介入行动则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 辅导等多种行动。根据题干“请老年科医生到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检查身体,举办慢性病管理和健康饮食讲 座"可知为介入行动,故选D。题干中并未涉及评估方法,故C错误。
第4题 社会工作者老赵在居民议事会上汇报了近年来老年人上下楼跌倒事件多发,—些独居老人因下楼不便而多日不出门等情况,以及部分居民对安装电梯的建议。老赵上述做法属于预估阶段的 ( )。
A.描述社区居民具有的资源
B.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C.描述居民的问题与需要
D.探究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
参考答案:C
解析: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严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根据题干,社工老赵主要是汇报了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需要,故选C。题干并没有涉及到资源和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
A.“你希望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B.“你认为自己目前遭遇的问题是什么?”
C.“你认为丈夫染上酗酒恶习的原因是什么?”
D.“你认为你们夫妻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时最重要的起点,因此,在使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会谈时,服务对象关心的问题、他们的困惑即是界定问题的入手点。从询问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开始来界定问题,其道理在于,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可以让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A.转介服务
B.跟进服务
C.时机选择
D.情绪处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结案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服务就结束了,社会工作者要在服务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和跟踪,了解他们的情况和服务需要;这就是跟进服务。跟进服务是结案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跟进服务重点要了解服务对象在结案后的情况,以提供必要的帮助。跟进可以让社会工作者知道服务是否真正有效,也使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增强他们继续改变的动机和信心。
A.接触
B.接案
C.预估
D.会谈
参考答案:B
解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故本题答案为B。
A.回顾工作过程
B.延长服务时间
C.征得服务对象同意
D.稳定服务对象情绪
E.让服务对象做结案准备
参考答案:AE
解析:
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包括:①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②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③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④社会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网络,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后,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⑤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9题
初二学生小强经常与同学吵架,老师为此批评过他很多次。小强说自己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为了帮助小强,社会工作者与他一起确定了改变的目标。以下属于正面目标陈述的是( )。
A.降低情绪失控的频次
B.记录与同学争吵的次数
C.减少与同学争吵的次数
D.增加与同学心平气和沟通的次数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面目标陈述是指将服务对象要做的有益改变和成长作为目标的界定重点,强调服务对象的成长目标以及具体的指标。题中A、B、C选项均属于负面目标陈述,只有D逸项属于正面目标陈述。
A.接案
B.预估
C.介入
D.评估
参考答案:A
解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A.“陈先生,您对我们有什么期望?”
B.“陈先生,您是怎么知道我们机构的?”
C.“陈先生,您为这次面谈做了什么准备?”
D.“陈先生,您来我们机构之前做过些尝试?”
参考答案:D
解析:
为了准备接案,社会工作者除了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类型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求助过程。选项A、B、C的提问与陈先生的求助过程没有直接关系,选项D符合要求。
第12题
小王上大学后一直处于“亚心理状态”,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缺乏学习动力。他向社会工作者小李表达了希望改变目前状况的想法。为了识别影响小王当前状况的客观因素,小李适宜的提问是( )。
A.“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亚心理状态的?”
B.“亚心理状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C.“你的亚心理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D.“你觉得这种亚心理状态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C
A.“我能理解您的苦恼。”
B.“您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女儿?”
C.“您觉得自己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女儿改变?”
D.“您发现女儿有小偷小摸行为时做了什么?”
参考答案:D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阶段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进行的“事实性沟通”的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选项D属于事实性沟通。
A.基线测量
B.目标核对表
C.差别影响测量
D.满意度测量
E.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参考答案:CD
解析: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包括:①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②差别影响评分。选项A,基线测量属于评估方法,不属于对服务对象影响评估;选项B、E属于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方法。故选C、D。
第15题
社会工作者老李在学校个案工作室接待了由老师转介过来的小明,与其进行初步的接案面谈。老李的下列工作中属于收集环境资料的是 ( )。
A.了解小明的行为方式
B.了解小明的成长背景
C.测试小明的认知能力
D.了解小明的兴趣爱好
参考答案:B
解析:
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状况,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服务对象成长 的背景 (B正确) ,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之间的关系形态,父母的影响以及邻里关系等。AC属于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D属于个人资料。
A.协助小明分析害怕上学的原因
B.帮助小明处理结案时的离别情绪
C.帮助小明回顾会谈过程中的成长
D.鼓励小明把会谈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回顾服务对象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通过这样的回顾社会工作者也能帮助服务对象形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认知,进一步巩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本题答案为C。
第17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与服务对象小强的面谈中了解到,小强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学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为此,小李与小强共同制订了改善小强学习状况的目标。下列目标中,恰当的是()。
A.减少小强上课走神的次数
B.提高小强的学习能力
C.延长小强上课注意力的集中时间
D.改变小强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参考答案:C
解析:
C小强的问题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跟不上进度。选项B、D属于最终目的,作为目标不够具体;选项A减少上课走神的次数,并不代表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延长,而只有延长上课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才能改善学习状况。选项A、C比较而言,选项C更契合、更准确
第18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正在开展一个震后伤残学生家长减压互助小组工作,督导要求她对小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分别做出评估。为此,小王应向督导提供有关服务过程中的()信息。
A.服务网络
B.服务结果
C.介入对象
D.介入行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D过程评估提供有关服务过程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
第19题 小强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他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遇事时管不住自己。社会工作者为实施帮助小强的行为矫正计划,需要进行基线测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小强目前是否欺负同学
B.观察小强目前欺负同学的次数
C.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的变化
D.观察小强欺负同学行为是否消除
参考答案:C
解析:
C。基线测量要观察变化。
第20题
在小组工作的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小凤发现,有些组员开始表现出不安,要求延长服务时间。有些组员则表现出心不在焉,对小组的投入明显降低。小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A.对组员的不安不予回应
B.指出组员心不在焉的表现
C.告知组员服务即将结束
D.让组员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
E.关注不同类型组员的需要
参考答案:CDE
解析: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在结案期服务对象可能会有的上述负面反应,并在结案阶段审慎处理它们。具体方法如下:①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②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方法是:鼓励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公开讨论结案问题,并告诉他们结案可能使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社会工作者要以同感的态度向服务对象传达愿意与他们讨论他们的反应、理解他们的心情等信息,以减少负面情绪。③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④社会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网络,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后,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⑤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