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社会工作者试题(629题)


第21题 王女士觉得儿子小强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母子经常争吵。王女士找到社会工作者小秦,希望小秦帮她改善与儿子的关系。此时,小强属于()。


A.现有服务对象

B.潜在服务对象

C.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D.转介的服务对象


参考答案:B


解析:潜在服务对象是指有可能发展成为但尚未成为服务对象的个人或群体。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希望改善母子关系,这时他儿子小强有可能发展成为服务对象,所以这时小强是潜在服务对象。故选B。


第22题 小红最近与同学发生了争吵,觉得委屈,找班主任哭诉,班主任将小红转介给社会工作者小王。小王在与小红接触中初步了解了小红的情况,小红同意让小王帮助她。上述小王所做的工作属于()阶段的任务。


A.接案

B.预估

C.介入

D.计划


参考答案:A


解析:“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小王与小红接触,初步了解其情况,属于接案阶段。故选A。


第23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个人、家庭和社区呈现出新的多样性需求,特别是脆弱群体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小卫联系了公益基金会,与街道办事处共同为社区低收入家庭和独居老人提供了防疫和日常生活用品。小卫所做的社会工作介入包括了( )。


A.能力的提升

B.系统的改变

C.资源的运用

D.部门的合作

E.环境的改善


参考答案:CD


解析:题干中“防疫和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资源的运用(选项C);“联系了公益基金会,与街道办事处共同…”体现了部门的合作(选项D)。


第24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与服务对象小郑最后几次会谈中都提到过结案的事,但在最后一次面谈中,小郑请求小王继续提供服务。对此,小王应采取的做法是()。


A.转移小郑的注意力

B.委婉拒绝小郑的要求

C.了解小郑的感受

D.指出小郑请求的不合理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在结案时,服务对象出现一些负面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否认、倒退、抱怨、讨价还价等反应。小郑的这种表现属于结案时对社会工作者的过分依赖,当社会工作者与他的专业关系即将终止时,他内心产生“分离焦虑”的感受,这时需要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表示理解其感受,减轻其负面情绪,以促成顺利结案。故选C。


第25题 王女士近来情绪波动很大,严重影响了生活。情绪低落时,王女士觉得生活没意义,不愿与他人交往;情绪平稳时,王女士能够像平时那样生活。对此,社会工作者应制订的服务目标是()。


A.防止王女士情绪进一步低落

B.帮助王女士发现生活中的积极方面

C.鼓励王女士主动与他人交往

D.延长王女士情绪平稳的时间


参考答案:D


解析:制订的服务目标时,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本题情境中,延长王女士情绪平稳的时间符合上述要求。


第26题

为了帮助精神病患者老张出院之后在社区进行康复,社会工作者小王来到老张家中做家庭会谈,了解老张的日常起居情况和居住环境,询问老张与家人的交往状况之后,小王又联系了老张的主治医生,了解老张就诊和服药情况。此外,小王还查阅了老张的社区档案。在上述工作中,小王运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    )。


A.询问

B.问卷调查

C.观察

D.利用已有资料

E.咨询


参考答案:ACDE


解析: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包括:询问、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题干中社会工作者来到老张家做家庭会谈,了解他的日常起居情况和居住环境,这是属于观察的方法;询问老张与家人的交往状况,这是属于询问的方法;随后社会工作者又联系了老张的主治医生,了解老张就诊和服药情况,这属于咨询的方法;又查阅了老张的社区档案,这属于利用已有资料。故本题答案为选项A、C、D、E。


第27题 在接案会谈中,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不顾家,下班回家只顾上网。此时,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提问是()。


A.“觉得丈夫有问题,是吗?”

B.“你是否觉得自己也有过错?”

C.“你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是吗?”

D.“你能说说丈夫不关心你的具体表现吗?”


参考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会谈中,要引导服务对象将感受具体化,通过丈夫具体的行为表现帮助王女士寻找到丈夫对其不关心的根源。故选D。


第28题

社会工作者小吕在某村开展“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服务项目,村里有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老钱有劳动能力,但拒绝参加就业扶贫项目,他今天找村委会主任要补助金,明天找村支书要救济品,村干部想了很多方法帮助老钱都不见成效。为有针对性地为老钱提供给帮助,小吕准备去老钱家做家访,入户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    )。


A.去邻居家了解老钱的家庭状况

B.向村委会主任了解老钱的情况

C.找民政专干查询老钱家以往接受救助的资料

D.为督促老钱自立自强,准备好服务协议让老钱签字

E.将老钱家至今未脱贫的原因归结为“多重问题的结果”


参考答案:ABC


解析:

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其中在会谈前需要准备服务对象资料。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故本题答案为ABC。


第29题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防控期间多发的亲子关系紧张问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组建社区家长微信群,开办“家长加油站”线上小组。经过六周线上服务,基本实现了帮助家长减压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目标,进入结案阶段。此时,小组成员菲菲妈妈在小组微信群中,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又回到了参加小组前的状态,不知该如何处理;还说此时结束小组,社会工作者太不负责任了,菲菲妈妈的这些表现属于结案期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


A.愤怒

B.倒退

C.否认

D.依赖

E.抱怨


参考答案:BE


解析:结案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①否认一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②倒退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③依赖—一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④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⑤愤怒—一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题干中“又回到了参加小组前的状态”属于倒退;“社会工作者太不负责任”的不满情绪,属于抱怨。选项B、E正确。


第30题

刚上小学的小强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课上不是玩玩具,就是与同桌大声说话,受到老师的批评。小强的父母担心小强的学业,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王了解了小强的行为表现后,制定了行为矫正的服务方案。为实施该方案,需要建立基线,小王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建立基线的有(   )。


A.明确小强行为改变的目标

B.选择测量小强行为改变的工具

C.记录小强目前违反课堂纪律的次数

D.测量介入后小强违反课堂纪律的次数

E.比较介入前后小强违反课堂纪律的次数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建立基线的方法有3种:①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的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②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③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故本题答案选A、B、C。


第31题 初三学生小刚不满父母对其上网和打游戏的监督,常反锁房门不理父母,亲子关系紧张,社会工作者小李发现社区里还有其他家庭也出现类似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小李建立了家长和学生两个微信群。教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及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小李的上述工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类型中的 (  )


A.直接介入

B.间接介入

C.综合介入

D.分层介入


参考答案:C


解析: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直接行动。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甚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进行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务活动和间接实务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与服务对象系统有关的系统进行的介入,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治理的理念。题干中社工小李建立了家长和学生两个微信群,既教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之道,也教授学生自我管理方法。采取的是综合介入的方法,故选 C。


第32题

刘先生失业后,一家人依靠“低保金”生活。为鼓励刘先生一家,社会工作者小候做了下列工作:与刘先生和刘太太进行了面谈,询问他们失业后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感受,了解刘先生和刘太太的教育背景、专长和再就业经历,向居委会和刘先生的邻居了解其与邻里的关系。这些是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   )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参考答案:B


解析:预估的主要任务是:(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①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②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与其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③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④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题干中社会工作者小侯了解刘先生与刘太太的生活情况属于识别服务对象所处的生活环境;倾听他们对目前生活处境的感受属于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了解刘先生和刘太太的教育背景、专长和再就业经历属于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向居委会和刘先生的邻居了解其与邻里的关系属于了解服务对象与生活相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故选B。


第33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由邻居陪同前来求助的李奶奶,李奶奶说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天因脑梗住院治疗。她每天要去医院送饭,昨天在回家途中扭伤脚踝,行走困难。经过沟通,小王与李奶奶定了需要小王协助解决的具体困难,小王所做的是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中(   )阶段的工作。


A.接案

B.签订协议

C.预估

D.制定方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题中社会工作者小王了解李奶奶面对的具体困难,双方约定初步协议,属于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故选A。


第34题

社会工作者大张注意到,每次说到爸爸妈妈离婚这件事时,小刚都会发火或是沉默。大张求教心理学专家魏教授,与其讨论了有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期望通过会谈帮助小刚认识父母离婚对自己的影响。大张在与小刚会谈时以“父母离婚,你有什么感受?”来协助小刚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述大张收集有关小刚资料的方法是(   )


A.询问

B.咨询

C.观察

D.调查


参考答案:B


解析:

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的方法包括:①询问: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通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提供依据。②咨询:为获得服务对象的准确资料,社会工作者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③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感,使所收集的资料更准确。④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以获取相关问题的客观资料,以及服务对象对问题的主观看法以获取服务对象的资料。题中社会工作者求教心理学专家魏教授,与其讨论有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属于咨询的方法。


第35题

李奶奶与儿媳因为孙子的教育问题经常争吵,婆媳关系紧张,李奶奶对此很苦恼,希望得到社会工作者小王的帮助。为了了解李奶奶的问题和需要,帮助李奶奶识别和善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小王应做的是(   )。


A.了解李奶奶的背景资料

B.明确李奶奶的问题所在

C.了解李奶奶曾经得到的帮助

D.分析李奶奶问题的成因


参考答案:C


解析:

积极因素指的是环境中的资源,李奶奶曾经得到过的帮助就是她身边有的资源


第36题 某全国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专业服务相结合,组织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暑期到西部地区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他们策划并实施了村民社区参与能力提升项目,项目开始前,研究生小余对参与项目的村民做了“参与态度和参与技能”的测量,项目结束时再次对上述相关指标做了测量,小余评估项目成效采用的方法有 (  )。


A.过程评估

B.结果评估

C.基线测量

D.绩效评估

E.介入期测量


参考答案:BC


解析:项目结束时对参与项目的村民做了“参与态度和参与技能”的测量,属于结果评估。故B正确。项目开始前对参与项目的村民做了“参与态度和参与技能”的测量,属于基线测量,故 C 正确。



第38题

李奶奶的三个子女相互推诿赡养责任,在社会工作者小李的调解下,李奶奶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工作者准备结案时,李奶奶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害怕小李不再来看她,会谈时心不在焉,认为自己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李奶奶的表现反映了结案阶段服务对象常会出现的反应,其中包括()。


A.倒退

B.依赖

C.否认

D.抱怨

E.愤怒


参考答案:BC


解析:

BC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题干中,李奶奶害怕小李不再来看她,会谈时心不在焉,体现了依赖、否认的反应,故答案为B、C。


第39题

小陈随丈夫从小城镇移居到了大城市,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陪她。小陈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朋友,非常孤单,几次应聘工作失败,感到很沮丧。为此,小陈找到社会工作者大李寻求帮助。大李与小陈一同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商定期望达到的具体目标,并一一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优先顺序。大李此举的目的是为了()。


A.解释服务目标

B.选择服务方案

C.筛选服务目标

D.执行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筛选目标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同找出期望达到的初步目标并对各个目标进行讨论,以决定具体的目标。本题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同就需要解决的问题商定期望达到的具体目标,并一一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优先顺序,属于筛选服务目标。


第40题

老王最近因照顾年迈母亲的事常与兄弟姐妹发生争执,向社会工作者小赵求助。小赵与老王初步沟通后,决定进行接案会谈。为做好这次会谈,小赵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


A.了解老王之前接受服务的情况

B.走访老王的兄弟姐妹

C.走访老王生活的社区

D.阅读老王的有关资料

E.为老王制订干预计划


参考答案:ACD


解析:

ACD会谈前,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故而答案选A、C、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