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721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设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均有所提高。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运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一位数除两位数算理的理解,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 27÷3 ; 240÷8 ; 160÷4
(2)笔算
9÷3 ; 37÷9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出示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演)42÷2= ; 52÷2=
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3.自主探索,领悟除法
(1)用竖式计算,试试看,你们会吗?
(2)比较一下,你喜欢那种算法?说说理由。(学生发表意见)
(3)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4)让学生质疑。
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52÷2=
4.计算
55÷5= ; 34÷2= ; 18÷9=
5.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 商怎么写? 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 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第1722题 试简要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第1723题 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一实验分析一合情推理一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第1724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练习题1: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与老师所说的分数相等的分数吗?
[设计理由]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练习题2: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自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阐述,培养他们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题3:请大家拿出1张长方形纸片,把它对折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3份,写上分数。再把它继续对折平均分成8份,看看原来的现在成了多少。继续折成16份,看看原来的现在又成了多少。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看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引导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第1725题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1)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对本材料的学习,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2)在数学思考方面,学生通过对本材料的学习,能够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问题解决方面,学生通过对本材料的学习,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通过对本材料的学习,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第1726题 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
(2)掌握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算式。
(3)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4)激发计算兴趣,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第1727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小朋友,你们喜欢剪纸吗?小明和小丽想剪出10个五角星,他们正在分配任务呢(出示两位小朋友剪五角星的图片)。
请问,大家从这幅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剪掉几个星?教师提问: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2:还剩几个星?教师提问:谁能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有10个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星?)
(2)尝试探究,确定解题思路。
请学生根据上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学生讨论交流后,组织反馈。
思路一:10-2-3=5(个)。先算减去2个后剩几个,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几个。
思路二:2+3=5(个),10-5=5(个)。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对于每个思路,先让学生说清思路,明确算法。然后,教师借助课件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学生再次说清思路,教师完善板书,帮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
(3)认知冲突,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如果将分步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尝试写,教师巡视。
给出错误算式: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为什么?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教师写算式并用彩色笔加上小括号。这个符号叫“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小括号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这对好朋友围在一起。它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3=5,再算小括号外面的10-5=5(教师画运算顺序)。
那么,加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导读法。
做一做,说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对于两步算式,大家应当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巩固深化,强化小括号的用法。
我们学习了小括号的用法,那么你敢挑战这些题目吗?
请学生做练习十七第1题,算一算,比一比,更深刻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请学生以比赛形式做练习十七第2题,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请学生用不同的算法做练习十七第3题,同桌互相检查,保证全班学生都理解了小括号的含义和用途。
思维游乐园:给练习十七第4题的算式填上小括号。教师提醒:按顺序算不容易得出结果,就可以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简化算式。
(5)总结提升,拓展小括号的用法。
请学生自主总结小括号的作用、计算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确认、扩充。
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小括号。它就像左手和右手,让好朋友们围在一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时,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这节课,大家能独立思考、快乐地与他人合作。我相信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希望大家在数学王国里能结识更多的新朋友,让它们都变成我们的好朋友。
第1728题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要说明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四基”。(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落实“四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发现圆的特征活动,并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认识圆,并掌握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2)基本技能。在画圆、观察圆的特征、圆规画圆的过程中,锻炼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基本思想。让学生以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认识到圆的知识在生活应用中的趣味性,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第1729题 若指导六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在寻找圆、动手画圆、观察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增强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第1730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圆是什么样子么?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请在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
通过学生说圆、找圆、画圆揭示本课主题——圆。(适时板书:认识圆。)
投影展示各种类型的车辆,让学生观察车轮的形状。提问:“这些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都装在车轮的什么位置上?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那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车轮。
“做车轮”。学生分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然后把圆剪下来。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车轮,并说说是怎样画圆的。教师总结,然后指出用圆规画圆是最方便的方法。教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用法,重点指导学生按要求画圆(课件出示圆的画法图)。之后,请学生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
“安车轴”。每辆车都有车轴,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学生动手为自己所做的车轮装车轴。请学生回答: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地方就是车轴应该安装的位置。
“装钢丝”。请学生在车轮上画上钢丝。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半径的特点和写法(r)。
认识直径。请学生将“车轮”进行对折。折痕有什么特点?可以对折多少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直径的特点和写法(d)。
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车轮”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学生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回答所发现的规律。教师及时点评,最后总结:在同一个圆里,d=2r或2r=d(出示课件)。
(3)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请学生做填表题、判断题、选择题、操作题等练习题,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略)
(4)全课总结,知识系统化。
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总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r)。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d)。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d=2r或2r=d。
(5)课外延伸,灵活应用。
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1731题 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能使某些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通常所说的运算能力还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四则运算、方程运算,等等。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帮助学生形成计数能力。计数能力是运算的基础。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万以下的数,通过推理而掌握更大的数,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归纳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运算。
(2)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公式。首先,让学生在大量感知具体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法则的存在,到一定阶段用文字或数学方式对法则进行科学的表达。其次,把单个的法则公式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这有助于灵活进行运算。
(3)通过解答应用题发展运算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在于列式。学生应能够理解题意,迅速回忆相应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利用图示或表解把思路形象化、条理化,最后列出算式进行运算。这一过程体现出了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品质,也是运算能力的集中表现。
第1732题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第1733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导入环节】
(1)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下面各题。
40×8 30×5 2×30 9×20 ;
12×4 8×11 7×10 12×3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够得到有效迁移。)
(2)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请学生根据该情景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上不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理解。因此,学生若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理解了该情景中的数学关系,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口算方法,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1734题
请为此课编写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
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l=365天(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4.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
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2)5月1日的前一天是(4)月(30)日;(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4)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第1735题 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有:
1)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也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以后开口说英语提供了前提准备。
3)有效导入课堂内容或者新授内容,通过学唱歌曲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新课内容,自然的融入到学习当中,轻轻松松掌握新知识。同时也为对话或者课文的开展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教学。。
5)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语言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
第1736题 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ims)
1) Ss are able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such as: pig, hen...
2) S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 How many....?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bility aims)
1) Ss’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an be greatly stimul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group discussion.
2) Ss are able to make a dialogue themselves based on the sentence pattern and words learnt.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motional aims)
Ss’ interests to the farm will be aroused an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grain conservation.
第1737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好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一:
导入(Leading in and Warming up)
1. Play a word chain game for warming up.
2. Ss listen to a song about farm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 Do you like the song, children?
T: What does it about?
Justifications: Ss' interests of learning can be greatly stimulated through the word chain gameand song.
操练 (Practice)
1. Ss read the new words of “Look and Learn” part following tape. Teacher should help Ss to pronounce the words properly, especially the pronunciation of “hen” .
Then, play the What’s missing game to practice the new words. The one who can write the words can get extra points.
2. Ss read the “Look and Say” part in pairs, then a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nd encouraged to make a new dialogue based the “Look and Say” and “Ask and Answer” and show it.
3. Teacher and Ss play the sentence dragon game.
Justifications:
Ss can master knowledge in a relaxed atmosphere which is helpful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T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eacher can help Ss for their learn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reate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s. Trough The Communicative Method to improve Ss' communicative skills.
参考答案二:
导入:
1. 玩单词锁链游戏以热身。
2. 学生听并跟唱一首与农场相关的歌曲,跟唱完之后,师生互动,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孩子们,喜欢这个歌谣吗?
教师: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歌谣呢?
设计意图:单词锁链游戏不仅能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单词。歌谣导入,自然的引入今天的话题,学生会更愿意加入课堂的学习。
操练:
1. 学生跟着磁带朗读“Look and Learn”部分。老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尤其是“hen”的发音。
然后,玩游戏What’s missing来练习新单词,能够把单词写下来的同学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
2. 学生分角色朗读“Look and Say”部分,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鼓励学生根据“Look and Say” and “Ask and Answer” 部分去编一个新对话,然后展示新对话。
3. 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句子接龙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心得单词和句型,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着极大地帮助。在一系列的游戏当中,老师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这对创造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另外本环节的交际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第1738题 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情境的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以歌曲组织教学引入;②会话导入;③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④看图说话;⑤用打字形式辅助英语学习法;⑥利用《轻轻松松背单词》软件,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
第1739题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能力目标:
能够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如:This is the teacher's office.That is my classroom.
②知识目标:
掌握A、B部分Read and match的单词和句子并能做到会听、说、读、写。
③情感目标:
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构思未来学校的蓝图。
第1740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导入(Lead-in)
(1)Enjoy a song:“Our school”
(2)Let’s chant:
Where is my pen? Here it is.
Where is my bag? Here it is.
Where is my ruler? Here it is.
理由:温故知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知识点上来。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Let's lear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This is our new classroom.Do you like our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接着问: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 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school? Look! This is a map of our school.接下来教师借助校园分布图教授生词。
(2)教学“Where is the library? It’s on the first floor.”
a.借助教学楼图示呈现句子。
b.学生学说、认读句子。
(3)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brother, friend, hungry。
(4)游戏
a.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 red, colour, trees 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 do 打下基础。
b.教师或学生做动作,让其他的学生猜并说出该单词。
Let's do
a.Listen and point.
学生听音,边听边手指图示
b.Listen and do.
c.Charades.
教师做出某种动作,让学生猜接下来的动作意图,或教师说出某种指令,让学生来说、做指令的后续动作。
理由:讲练结合,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