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801题

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是对信度的解释。


第1802题

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自我评价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测验法是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第1803题

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检查课的依据是(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上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课可以划分新授课和巩固课等。


第1804题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第1805题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第1806题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校外活动

D.教师的培养工作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


第1807题  通常所说的备课要“三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通常所说的“三备”需要在备课时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


第1808题 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第1809题

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第1810题 在教学中国地形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形图进行教学。运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是(   )。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B.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C.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D.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参考答案:B


解析: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是指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或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再现课文情境的技能。


第1811题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  )。


A.客观性

B.事实性

C.主观能动性

D.必然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1812题 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第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第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第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第1813题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也是如此。


第1814题

简述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清楚;

(5)授课中是否有创新之处;

(6)教师的思维是否流畅,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第1815题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布置课外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第1816题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学指的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在这种认识具有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该教师在讲授落花生这一课时,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了语文的学科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我们如今讲体面也好,讲实用也好,都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有用的人。在当今只认衣裳不认人、做事虚浮的社会环境下,更需要像落花生那样埋头实干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遵守了该规律。

(2)在上述片段当中,该教师遵循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前者主要表现在该教师在保证语文教学科学性的同时,结合落花生这一课主要内容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告诉同学们要做像落花生那样埋头苦干的人,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后者该教师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当双方都陷入矛盾的同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教诲”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3)该教师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说明该教师采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第1817题

依据新课程知识对《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

要求:(1)结合学生特点;(2)教学过程要具体;(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②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同伴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感情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自然之道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说句子,学生仿造,如:要下雨了,蚂蚁搬家,这是自然之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这也是自然之道。究竟什么叫“自然之道”呢?学生猜测后教师点题:“道”指规律。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2)初读故事,感知道理。

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②检查词语,想象画面。教师抽读检查,提问: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换位思考,感悟道理。

①学习3~4段,指导讨论。思考:

A.幼龟出来做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情?重点分析由“探、欲前又止、踌躇不前”可得知幼龟很警惕。

B.游人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体会“紧张、焦急”与“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的鲜明对比。

②学习5~8段,小组自学,教师指导讨论:

A.向导为什么说违背了“自然之道”,又为什么不情愿救小海龟呢?

B.违背了这个“自然之道”将有什么后果呢?(出示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C.他们是怎么救幼龟的?快速读第7段,把他们救幼龟的动作找出来。体会幼龟的可怜及作者对幼龟的同情。

D.思考第八段,想象:我和同伴们在想什么?向导又在想什么?引导体会其复杂的心情。

(4)总结拓展,再悟道理。

①试着用文中的词语串联复述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形象。

②分享:生活中,你们是否见到或听到违背“自然之道”的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师生互评,总结出: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自然规律。因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

(5)布置作业,内化道理。

①给家人讲讲《自然之道》的故事。

②写一份遵循自然之道,保护自然环境的倡议书。

(6)板书:略。


第1818题

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  )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参考答案:C


解析: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第1819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学者把教学过程看做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第1820题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题干中说明该测验区分度较高。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