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201题 小明在多次考试中发挥失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在某次考试中,他发现一向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小方取得了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他对自己能成功的信心顿时增强了很多。这表明(   )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


A.言语暗示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参考答案:B


解析:个人通过观察学习,间接习得了他人经验,这种经验即为替代经验。如果个体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就会提高自己的效能感。


第1202题

小勇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


A.内部稳定归因

B.外部稳定归因

C.内部、不稳定归因

D.外部、不稳定归因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韦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题干中小勇将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不够聪明,即自身能力,根据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题选A。


第1203题 下列因素中,属于成败归因理论中的稳定因素的是(  )。


A.能力

B.努力程度

C.心境

D.运气


参考答案:A


解析:在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稳定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和工作难度。


第1204题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启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个体的成就动机存在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2)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加强,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4)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对学生还应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第1205题

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第1206题

学习程度需达到(  ),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第1207题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认知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第1208题 甲乙两同学分别缺少哪些需要?根据甲乙两人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第1209题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第1210题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非常容易的任务

D.难度适中的任务


参考答案:D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第1211题

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考生对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的理解。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及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法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题干中学生为了“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奖励”等而学习,说明动机来源于学习的结果,属于近景的直接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第1212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马斯洛最初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前补充两种需要,即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即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即当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仍会追求该层次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第1213题 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第1214题 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第1215题

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避免失败者会(   )。


A.犹豫不决

B.可能选择这项任务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这项任务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追求成功者往往选择,而避免失败者则往往放弃。


第1216题

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第1217题

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第1218题 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第1219题

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1220题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例


参考答案:C


解析:

概括程度越高的材料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而概念和原理就是高度概括的材料。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