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根据文意,补充下面空缺内容。(3分) 小时候,①______,畅谈人生愿望→18岁,山村任教,②_____→中年,品味人生,③_______
参考答案:①看火烧云; ②欣赏黄昏景色; ③珍爱黄昏(赞美人生黄昏;从容度黄昏)
解析:
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提示填空。结合“能让我安静一霎的,倒是有一样物事,那物事,是西天的火烧云。”分析:看火烧云;结合“我在一个山村中学教书。走在归家的小土路上,黄昏,是最甜美、闲逸的时刻。眼前被黄昏涂抹出油画般典雅的氛围:破石头房穿上了镀金的衣裳,房顶的青草在夕照里妖娆,小土路铺一层彩绸,白杨树的枝叶眼波灼灼。夕阳还未落山,半个月亮已印上天幕。黄昏,含住它,像含住一枚透明的糖果。甜味,模模糊糊晕开,晕开,一直晕到心里来。”概括得出:欣赏黄昏景色;结合“心平气顺、无忧无虑的人生时段,定是轻松、怡然的生命的黄昏。夕阳无限好,从容度黄昏。”得出:从容度黄昏。
第142题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这时被落日收去,染成了万匹绸缎,又无情绞碎,投入大火炉。碎布褴褛在火里飘摇、燃烧,好像西天就要被烧塌。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棉花云比作绸缎、碎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云绯红、火烈的壮观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及黄昏的喜爱之情。
解析:
结合题干要求分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首先指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棉花云)这时被落日收去,染成了万匹绸缎,又无情绞碎,投入大火炉。碎布在火里飘摇,燃烧,好像西天就要被烧塌。”分析,“把棉花云比作绸缎、碎布”,采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染成了万匹绸缎”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综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作者……之情”即可。
第143题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既承接上文对青少年时期所见到的山村黄昏的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中年人生的叙述与感悟。
解析:
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文本是按照“少年——青年——中年的”的顺序叙述的,结合“天色浓暗,阳光收起,喜鹊不再飞翔,我‘吱呀’一声关闭大门,也关上了三十年的光阴。”中的“也关上了三十年的光阴”说明已到中年。据此分析,第⑨段内容上既承接上文对青年时期山村黄昏的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中年人生的叙述与感悟。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144题
本文通过对黄昏美景以及自己人生经历的描写,传达出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理解:①对黄昏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辛苦打拼的中年人生的感喟。③对安宁、愉悦的家庭生活的感恩。④对疾徐有致(忙碌与轻松交织)生活的向往和赞美。⑤从从容安闲度过人生黄昏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肯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仔细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关键是它能变。颜色,形状,大小,腾挪流转,变化万端,比露天电影还耐看。”得出:对黄昏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结合“中年的人生,尤其珍爱这黄昏的安宁。职场与家庭之间三十年游走,经历了许多,快乐,痛苦,无奈,遗憾,打拼,放弃,白昼里的生猛、风口上的飞行,最终都将落脚于这水样黄昏。”得出:对辛劳打拼的中年人生的感喟;结合“实、结实的日子,少不了黄昏的一点松散,来撑开完美一天的疾徐有致。黄昏,不是终结,是对于新一天起点的靠拢,也是对于平静的宏伟阔大的靠拢。它是种放松与宽慰,是一篇暖色调的赞美故事,是献给你一天劳作的温馨。”得出:对疾徐有致(忙碌与轻松交织)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结合“心平气顺、无忧无虑的人生时段,定是轻松、怡然的生命的黄昏。夕阳无限好,从容度黄昏。”得出:对从容、安闲度过人生黄昏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肯定。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成长,因挫折而精彩
瀑布选择了悬崖,使它跃宕成一道奔腾的歌;荷花选择了淤泥,便成就了高洁的风姿;珍珠选择了创伤,它才孕育出了夺目的珍珠。人事间因为有了挫折,才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精彩。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的挫折,我们要培养随挫折的健康心理和坚强意志,掌握有效克服挫折的方法,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茅以升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如果他没有惊人的毅力,就不可能完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没有惊人的毅力,就不可能秦出《命运交响曲》,身受宫刑的司马迁不可能完成《史记》。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士,扼着命运的咽喉,与命运抗争,而他们在这些挫折面前,从不低头,而是怀着一颗坚毅的心,迈着坚毅的步伐,永往直前。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从古到今,没有哪个人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战胜挫折是我们成长关键的一大步,挫折就好比是人生中的敌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对手。它能够帮助我们茁壮成长,会锻炼出我们的一颗坚定的心,为我们的成长打下基础,从此走向成功。但是有些人非常地害怕面对挫折,一遇到挫折就望而却步,不在前进,到了那时候,挫折就会将我们完全吞没,将掉入一个无底的深渊,永不见天日。
挫折在我们面前,并不意味着我们停止步伐,我们因该万出坚毅的步伐,永往直前,不退缩,不回头,而在前面所等待的,是超自无法意料的精彩。
朋友位,挫折在我们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在经历风云,怎能见彩虹,在挫折面前,如果不去拼一拼,闯一闯,怎么能知道成败呢?朋友们,迈出我们坚毅的步伐,勇往直前吧!
有人说,没有你,世界照样转,我说,世界因为我而变得更加精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标题的命题作文。
首先,审材料。
所给的材料属于引语式材料。材料中首先指出一个人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人和事精彩着人的生活,比如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书香的熏陶,这就提示考生的写作内容或重点。成长路上,既会有鲜花的芬芳,也会有泪水的苦痛,选择的迷惘……不管是喜悦还是忧伤,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都给人的成长带来一些精彩。这就提示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成长路上的得失和喜忧等。总之,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提示选择自己的写作重点和文章的主旨。
其次,审题目。
要求以“成长,因 而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补题作文,首先需要填入合适的词语,比如补上“对手”“挫折”“拼搏”“苦难”“奋斗”“友谊”“阅读”“合作”“坚持”“思考”“承担”……这就体现了作文的开放性。这次作文采用的是主谓短语命题的,“成长”是主语,限制了作文的写作的范围,所写的内容要与“成长”有关;“因 而精彩”的关键词是“精彩”,考生要通过合适而新颖选材告诉读者成长的“精彩”具体表现在哪里。“因 ”要求考生写清楚成长精彩的原因,即因何人何事而精彩成长。
最后,构思。
体裁选择记叙文时,文章要通过对具体事情的叙述,自己从中感受到这些人或事给自己的成长带来怎样的精彩。比如可以写自己遭遇梦想破灭后,在亲友、师长的帮助下精神成长了,重新树立理想,并有信心实现理想。记叙文在叙事时要有一定波澜,写人时要有细节描写。
第146题
下列画线的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心性不定,常见异思迁,所以至今一事无成。
B.我们对学生年阅读书籍数量的调查结果与预测的大相径庭。
C.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咄咄逼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D.只要我们加强防护就能有效避免病毒感染,你就别杞人忧天了。
参考答案:C
解析:
A.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截然不同,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原指说话刺人,使人难堪,现也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语句的意思是“校长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该词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使用有误;
D.杞人忧天: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A.追求 评判 清脆 淋漓尽致
B.追赶 判断 清冽 惟妙惟肖
C.追赶 评判 清脆 惟妙惟肖
D.追求 判断 清冽 淋漓尽致
参考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极致“是一个不固定的状态,所以“追赶”不合适,而“追求”则体现一种态度;“评判“是评价及判断的意思,符合司马迁对“人”的态度描述,并不仅仅是“判断”;“清冽”指清澈、清凉的意思,常用于描写溪水,“清脆”则体现了鸟鸣的美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符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与语境无关。答案:A。
第148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目前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约2800万左右,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B.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得原定于11月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延期举办。
C.珠海洪鹤大桥是世界首座大跨度串联式斜拉桥,该桥的正式通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D.灯光如昼、璀璨夺目、光影交汇、乐曲声声,今夜的香山湖公园展示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
参考答案:C
解析:A.语义重复,应删掉“约”或“左右”;
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掉“使得”;
D.搭配不当,应将“展示”改为“呈现”;
故选C。
参考答案:必有我师焉 落花时节又逢君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注意“寥”“悬”“藤”的书写。
参考答案:(1) 吴承恩 四圣试禅心
(2)当唐僧拒绝了老妇人后,猪八戒借口喂马与老妇人接近,可见他爱耍小聪明的性格特点;几次三番要娶亲可见他贪恋女色、贪图安逸的性格特点,说明他取经意志不坚定;一见老妇人就称“娘”,还有说自己勤劳能干表明猪八戒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3)①不能有凡心,如有凡心,后果可能比猪八戒更严重;②要有领导的担当,怎么能随便把一个徒弟置下来做女婿呢;③管好自己团队的人,不能任凭自己的手下胡作非为;④取经路上困难重重,要有吃苦的准备,不能贪图享乐;⑤要谨慎小心,不要被外表迷惑,外表看着美的人,内心不一定美。
解析:
(1)本题考查结合语段理解名著《西游记》有关知识和给文段拟写标题。《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作者是吴承恩。结合文本内容及积累的名著知识可知,文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讲的是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女婿。其中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结合语段分析猪八戒性格。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根据具体的情节来分析体现的人物性格。结合选文中“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那呆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等内容分析可知,当唐僧拒绝招赘后,老妇人生气离去,之后猪八戒借口喂马与老妇人接近,可见他爱耍小聪明的性格特点;由选文中“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等内容,再联系作品中猪八戒几次三番要娶亲等故事情节可知他贪恋女色、贪图安逸,体现了他取经意志不坚定;“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猪八戒一见老妇人就称“娘”,还称赞说自己勤劳能干,这体现出他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3)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选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下文的情节有“那妇人转进房里,止取出一件来,递与八戒。那呆子脱下青锦布直裰,取过衫儿,就穿在身上,还未曾系上带子,扑的一蹻,跌倒在地,原来是几条绳紧紧绷住。那呆子疼痛难禁,这些人早已不见了”“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喊,痛苦难禁”等情节,八戒被“娘几个”戏弄一番后,网住吊在大树上,还是被师兄救了下来。再结合选段内容来看,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导,在担当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告诫大家外表看着美的人,内心不一定美,不要被外表迷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示例:忆点滴关爱 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2)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竟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3)符合题意即可(较精练,具有激励、勉励、警醒、鞭策……之意都可)
解析:
(1)设计时扣住“幸福的家”的主旨,仿照示例(动宾结构)即可。示例:唱亲情歌曲,画全家福。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邓稼先(人名)鞠躬尽瘁(赞扬品质四字词语)“两弹”(功勋)扬国威(动词+名词)。可以选用材料中的词语。示例:黄大年殚精竭虑“深探”展风采;黄大年赤胆忠心“深探”书春秋。
(3)本题考查拟写座右铭。解答时结合“复兴的民族”这个活动主旨,围绕民族复兴、追梦等进行拟写。示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第152题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再次被打成黑画,他又落魄了,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对小说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
B.第⑨段“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老范真诚赞美烟斗柜,收到别人的礼物时懂得感谢,通过神态与语言描写表现出老范纯朴、真诚的人物形象;刻画“老范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表述错误;
C.根据第⑩段“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老范嘱托送花,表现了对唐先生的感激与敬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文章主要体现的并非“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的形象;
D.第⑩段“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联系后文“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可知:通过唐先生的际遇变化,展现出老范这一人物的质朴真诚的形象,暗示社会的残酷,人们的虚伪;“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表述有误;
故选A。
第153题
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凤尾菊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是连接小说中两个人物感情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画家因凤尾菊而悔悟。
②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感情的歌颂。
解析:
考查对文章线索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应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得出答案。
文章的情节主要是围绕着凤尾菊展开的,凤尾菊是文章的线索;唐先生初识老范,以及与老范的交往,都是由凤尾菊连接的,凤尾菊是小说中这两个主要人物情感联系的纽带;美好的凤尾菊是花农老范种植出来的,无论老范是荣耀还是落魄,他都向唐先生送花,临终时还交代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美丽的,就好像老范淳朴、善良的心,因而凤尾菊是老范美好心灵的象征,同时也寄托着作者对这种美好情感的歌颂。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第154题
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解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
文中的唐先生擅长画画,从第④段老范的叙述“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第⑧段“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可知:唐先生还会雕刻精致的烟斗,这说明唐先生是一个有才华,热爱艺术的人;
根据第⑦段“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可知:唐先生对老范很客气,没有因为老范的身份而疏远他,并且还赠送老范烟斗,这说明他还是有善良、温和的一面的,懂得感恩;
根据第⑧段“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可知:唐先生东山再起时,对于送花到他家的老范,他生了嫌恶之意;联系后文“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与送给老范一支“一般水平”“雕工比较简单”的烟斗可知:他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就漠视曾经真挚的情意。
第155题
阅读文章③~⑦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参考答案:①很早以前的一个春天,②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引发其他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成湖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段内容。
细读语段,根据第③段“这是很早以前的事,发生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这一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早”分析可知,时间是很早以前的一个春天。
根据第⑤段“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那样的认真,顽强”,第⑥段“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出现了第二条裂缝……冰面终于塌陷了,琥珀色的水珠冒了出来,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工人’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有一只天鹅也来帮忙了,接着第二只,第三只……很快整整一群天鹅,大约有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以及第⑦段“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等内容分析可知,文章③~⑦段叙述了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引发其他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成湖的故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第156题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一次又一次”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强调老天鹅一次接着一次不停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使劲扑打冰面,没有丝毫间断,表现了老天鹅的坚持、顽强、执着。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画线句“接着是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描写了老天鹅用身体撞击冰面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强调了老天鹅无惧寒冷与疼痛,一次接着一次不间断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使劲扑打冰面,表现了老天鹅的坚持、顽强和执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第157题
你从该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做任何事情,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示例二: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解析: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这是开放性试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获得的人生感悟,言之成理即可。文章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的行动的感召下,齐心协力破冰成湖的故事,赞扬了天鹅坚持不懈、团结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的法宝。除此之外,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结合分析谈自己的感悟即可。
第158题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达到 ②增长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①句意为: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②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第159题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参考答案: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
第160题
阅读语段(一),说说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根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应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