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5题)


第1题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xūn    基(diàn   bài   鞠躬尽cuì

B.yín    然(     猎(shè   为人知(xiǎn

C.堂(nòng   pìn    陶(xūn   气冲牛(dǒu

D.kǎi    徨(fáng   jié   痛绝(


参考答案:B


解析:

A.“湃”应读作“pài

C.“弄”应读作“lòng”;


D.“彷”应读作“páng


故选B。


第2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姿招展 拈轻怕重 各得其所 截然不同

B.疲倦不堪 沉默寡言 波光鳞鳞 不毛之地

C.不求甚解 漠不关心 澄澈空灵 热烈粗犷

D.混为一谈 喜出忘外 咄咄逼人 恍然大悟


参考答案:C


解析:

A.花姿招展——花枝招展;

B.波光鳞鳞——波光粼粼;


D.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故选C。


第3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________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________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____且历久弥新。


A.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C.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参考答案:A


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语境中有“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描述,这些东西,已经表现在面前,所以用“呈现”最合适;启迪有开导,启发启发的意思;从“思想、湿润”两个词表现了童话对后人潜移默化影响,故可判断,第三空格处用“熏陶”更合适;代代相传的东西,显然不仅是传播,更是一种承接与传递,用“传承”一词更合适。 故选A。


第4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理念,是低碳生活能实现的关键。

C.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校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A.“研究并听取”语序不当,改为“听取并研究”;

B.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或在“能”后面加“否”;


D.否定不当,把“不再”改为“再次”;


故选C


第5题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成语“温故知新”“杞人忧天”都出自此书。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用“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谦称自己的父亲。

D.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具体事物,如“太阳”,有的表示抽象事物,如“精神”。


参考答案:B


解析:

B.“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故选B。


第6题

这学期我们进行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活动。读完了《朝花夕拾》,你要与同学们分享,下面是你分享的片段,请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书名或标题。 6分)
我们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答案:《狗•猫•鼠》 《藤野先生》 《五猖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五猖会》写了家乡的赛会风俗,表现了封建家长制的阴影。


第7题

友情放在心上,是一首甜蜜的旋律;好朋友记在心头,是一份温柔的鼓励。因为有友情一路同行,为我护航,为我遮雨,我的旅途才更加精彩。七年级(2)班要开展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师生们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7分)


(1)[活动一:言开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3分)


(2)[活动二:话相逢]此次活动中,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学生小林将到七年级(2)班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你想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位新同学,希望和她成为朋友,你该怎么说?(要求:语言连贯、得体)(4分)



参考答案:(1)示例: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让我们带着真诚和热情,一起来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朋友们,我们将一起开启友谊的新篇章!
(2)示例:小林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你的新同学,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开场白所讲的内容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紧扣“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并具体指明活动的意义。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小林,你好!);然后要表达自己的期望(期望成为好朋友,共同学习和进步);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第8题

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参考答案:若出其里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第15题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发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渝州、阔、岐、傍、芦管。


第16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被人称道,“生”和“入”用的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1.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行去。
2.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或者揭示了大自然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

1.本题考查四联的称呼及画面的描绘。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据此描绘即可。抓住关键词语:平,阔,正,悬来写展开描述。语句流畅,要点齐全。


2.本题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理趣。


第17题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_______(作者)为告诫劝勉儿子而写的_______。2分)



参考答案:诸葛亮 一封家书(家信)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第18题

“/”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夫 君 子 之 行


2)非 志 无 以 成 学



参考答案:(1)夫/君子之行
(2)非志/无以成学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进行划分。

1)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是句首发语词,其后要停顿,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夫/君子之行。


2)句意: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非志”表假设,不能分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非志/无以成学。


第19题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无以                


2)无以广                


3)意与                


4)悲守穷                 



参考答案:(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房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3)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日:岁月,时光;


4)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庐:房屋。


第20题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参考答案:(1)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明(明确,坚定),志(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慢(懈怠,懒惰),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治(修养)”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