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6题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上下映衬、动静结合,写出月映清江美景,点明是秋夜行船。
B.第三、四句通过时间迅速转换,写船行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
C.“月”的意象贯穿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D.诗歌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山、月、江水等融合变幻,衬托诗人复杂的情感。
参考答案:B
解析:
B.“通过时间迅速转换”有误。诗中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B。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味作者融入在诗句中的情感。《峨眉山月歌》中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记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48题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2分) 屠 自 后 断 其 股 亦 毙 之
参考答案: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第49题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止有剩骨 止: (2)一狼仍从 从: (3)顾野有麦场 顾: (4)一狼洞其中 洞:
参考答案:(1)仅,只 (2)跟从 (3)看,视 (4)挖洞 (打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只有剩下的骨头。止:仅,只。
②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从:跟从。
③(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④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挖洞。
第50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参考答案:(1)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
(1)重点词:尽,完;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2)重点词:久之,时间长了;瞑,闭上眼睛;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第51题 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原文),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道理。(4分)
参考答案:(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 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提取。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看看文章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文中议论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此句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旨,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二问,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如,①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②狼虽然贪婪凶残,狡诈阴险,但在智慧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第52题
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参考答案:①获得长跑比赛第三名②期末考试数学取得好成绩③年龄大学不好外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分析表格可知要从文中找出阻碍人们的错误想法和观念以及去除这些想法观念后取得的成果,解答时根据已知信息锁定答案区间,进行信息提取或概括。
由第④段“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可知,去除“学习好则体育差”的想法观念后,“我”获得长跑比赛第三名;由第⑧段“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 150,我拿了 142分”可知,去除“语文好则数学弱”的观念后,我在期末考试数学取得好成绩;由第⑨段“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感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可知,这里“心里的篱笆”指的是年龄大学不好外语。
第53题 学校运动会上,为什么“我”想参加田径比赛却不报名?(4分)
参考答案: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体育方面会很差;认为自己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可利用就近原则进行分析,“我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出现在第②段,向上文查找,由文章第①段可知,“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认为自己“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所以没有报名。
第54题
品读句子,回答问题。(6分) 我听到这话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1)句中的“有戏”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感受?
参考答案:(1)有希望,有潜能。(2)“我”对自己有了新认识后的轻松、欣喜;对自己的数学有了信心和期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有戏”本义是指有希望,有希望;这里结合“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可知,是指自己学习数学还是有潜力,有希望的。
(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结合语境,第⑤段说“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但第⑦段数学老师的一番话刷新了我的认知,“感觉整个人都解放”可见我当时的放松。“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这表现了我重新认识自己后的喜悦之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参考答案:(1) 障碍阻碍 (2) 潜在的优势,未被发掘的长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词语的比喻义。由第⑩段“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可知,篱笆就是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心理障碍。延伸出去就是一切困难阻碍;“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结合作者经历体验:自己或某些人认为的的常识,却是错误的,打破错误常识,发现自己反而极具潜能,由此得出看似困难的东西有可能是一些自己没有发现的美丽的优点或长处,故“娇弱的花”比喻潜在的优势,未被发掘的长处。
第56题 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6分)
参考答案:合乎情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个性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写出自己成长中阻碍自己进步的错误观念想法,指出剔除它们的方法和必要性。
示例:留在我心底的篱笆是男生学理科比较有天赋,而学文科天生就不如女生。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也许看似正常的常识反而是错的,凡事都会有例外,世事也没有绝对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就能够拔掉心底的篱笆!
第57题
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3分) 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①→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② 老甘:③→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
参考答案:①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②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③准备转移队伍。
解析:
本文记叙了老寿向老甘报告敌情并让他来拿粮食;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把四袋粮食交给老甘;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老甘准备转移队伍;按约定来到老寿家取粮;只带上两袋粮食离开。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共同为解放中国而奋斗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结合“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①概括为:把所有粮食装成四袋;结合“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②概括为:发现老甘留下两袋粮食;结合“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③概括为:准备转移队伍。
第58题
口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3分)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参考答案:反映了老寿复杂的心理,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的粮食,但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无法直面老伴,因此又感到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结合前一句“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老寿已决定为革命献出所有的粮食,清楚这样做会给家里带来困难,因此感到愧疚,无法直面老伴,这个细节反映了他复杂的心理。
第59题 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4分)
参考答案:①脾气急躁,心直口快。从老寿的老伴还未等老寿把话说完就将粮食摔到老寿怀里的动作和“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等语言可以看出;②个性坚强,深明大义。从宁愿自家饿肚子,也愿意老寿把粮食给队伍可以看出;③温柔体贴,爱护家人。从她对老寿的关心,对孩子的关;心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表现了她脾气急躁,心直口快。“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表现了她个性坚强,深明大义。“‘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表现了她温柔体贴,爱护家人。
第60题
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5分) 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 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参考答案:第一句话写老寿为自己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四袋干粮,要混一袋饼条子,而感到羞愧,表现的是老寿这样的普通百姓对党的爱。第二句话写的是共产党员把四袋干粮留了两袋偷偷还给老寿,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对普通百姓的关爱。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主题分析。第一句话“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写的是老寿,为自己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四袋干粮,要混一袋饼条子,而感到羞愧,表现的是老寿这样的普通百姓对党的爱,哪怕自己本不富裕,也希望能为解放战争出力。第二句话“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写的是共产党员把四袋干粮留了两袋偷偷还给老寿,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对普通百姓的关爱。两句话相互照应,表现了共产党员与百姓相互关爱,共同为解放中国而奋斗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