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5题)


第61题

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些话都是我国传统家风的写照。姚明说他的家风是“诚实”,莫言说他的家风是“重视学习,与人为善”,傅雷教育孩子要“德艺俱备,人格卓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道德准则、处事规范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勤劳、诚实、孝悌、和睦、向善、进取等是中华民族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你是否关注到了你家的家风?你是否感受到家风对你成长的影响?围绕你的学习或生活,一定发生过一些事,而这些事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着你家的家风。


要求:


(1)以《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2)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
“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然,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点评】本文生动有趣,通过两个小故事和一些思考,明确的表达了一些家风中的思想,并表示这样的思想是值得传承的。父亲的故事相对详细,母亲的故事相对简单,作为记叙文,可以认为是详略得当。而且在每一个故事之前都有简单的一句话来表明本段的中心思想。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之一,是一种恪守道德准则的方式。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道德准别、处事规范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勤劳、诚实、孝悌、和睦、向善、进取等是中华民族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这道题目有明确的要求,“你是否关注到了你家的家风?你是否感受到家风对你成长的形响”,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以将生活中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进行表达,突出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影响,写出自己具体的感受即可。本题适合写记叙文,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体意识。


第62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职(xùn)   酝(niàng)  狭(ài)   轻怕重(niān)

B.塌(tān)   吝(sè)     临(lì)   堂大笑(hōng)

C.抽(yè)    搓(niǎn)   蝉(tuì)  人迹至(hǎn)

D.怂(yǒng)  静(mì)     怪(chēn)  团花锦(chù)


参考答案:B


解析:

A.轻怕重——拈轻怕重;


C.抽(yè)——(yē);


D.团花锦(chù)——花团锦簇(cù);


故选B


第63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3分)


A.博学笃志 畏罪浅逃 翻来覆去 大相径庭

B.怪诞不经 不求深解 淡泊明志 刨根问底

C.参差不齐 恍然大悟 惊慌失措 混为一谈

D.漠不关心 人声顶沸 温故知新 神采弈弈


参考答案:C


解析:

A.畏罪浅逃 ——畏罪潜逃;


B.不求深解 ——不求甚解 ; 


D.人声顶沸——人声鼎沸  神采弈弈——神采奕奕;


故选C。


第64题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静,      自然之美的精彩呈现,      内心修为的      展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方能专注于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让问题迎刃而解。


A.不是 而是 幽雅 探寻

B.不单是 更是 幽雅 探究

C.不单是 更是 优雅 探究

D.不是 而是 优雅 探寻


参考答案:C


解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本题的“静,    自然之美的精彩呈现,      内心修为的      展示”前后句间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个空应该填写“不单是……更是”。可排除A和D选项。幽雅:幽静雅致。优雅:优美雅致。根据适用的对象应该选择“优雅”。排除B。据此,答案为C。


第65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四川文化的辉煌成就主要取决于坚定不移地推行变革和发展经济。

B.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

D.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今天来体育馆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次少了—倍多。


参考答案:A


解析:

B.“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歧义,改为“学校的几个学生会干部”;


C.前后不照应,在“是”后加“能否”;


D.减少不能用倍数,可以改为“少了一半多”;


故选A。


第66题 下列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3分)


A.朱自清《春》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的人们,让人感受到春回大地的生机;老舍《济南的冬天》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美的享受。

B.《荷叶·母亲》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金色花》则写现实与联想,赞颂伟大的母爱。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关于年龄有许多别称,如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耳顺”。

D.《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植树的牧羊人》中艾力泽·布菲的故事,让人相信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就可以创造奇迹。


参考答案:B


解析:B.《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赞颂伟大的母爱;
    故选B。


第67题

阅读下面《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4分)


那些和尚见道士来,一个个心惊胆战,加倍着力,恨苦的拽那车子。行者就晓得了:“咦!想必这和尚们怕那道士;不然啊,怎么这等着力拽扯?我曾听得人言,西方路上,有个敬道灭僧之处,断乎此间是也。”


“此间”是车迟国,这个国家为什么“敬道灭僧”?



参考答案:车迟国二十多年前遇到了旱灾,和尚没能求到雨,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求到了雨,解了黎民之苦。


解析:考查名著情节。原文中表述为“你不知道,因当年求雨之时,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告斗,都请朝廷的粮饷。谁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经,不能济事。后来我师父一到,唤雨呼风,拔济了万民涂炭。却才发恼了朝廷,说那和尚无用,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御赐与我们家做活,就当小厮一般。我家里烧火的也是他,扫地的也是他,顶门的也是他”,二十多年前,车迟国大旱,和尚没有求到雨,反倒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道士呼风唤雨,拯救了黎民。所以国君才会“敬道灭佛”。


第68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把这两种活动形式的名称写出来。(4分)


(2)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请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1)活动形式如: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等
(2)示例:小明:你好!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解析:

(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如黑板报评比,诗歌朗诵会,问卷调查,征文比赛,交流会,主题班会等。本题要求扣住“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这一主题设计活动,比如办一期介绍名著的黑板报、举办名著交流会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本题应该扣住网络阅读的害处和阅读纸质书籍的好处来陈述理由,长期网络阅读对眼睛伤害很大,网上内容杂乱,容易让人浮躁。而阅读纸质书籍则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沉浸其中,陶冶性情。劝说时注意有称呼,语言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第69题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躁”“怜”“粹”“羌”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第74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7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4分)



参考答案: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即柳絮,给人一种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给人一种悲痛之感。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您到夜郎西,属于拟人的修辞。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第75题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相委而                                      


(2)人门不                                       


(3)遂于此                                      


(4)宜深克己反                                



参考答案:(1)离开、走了
(2)回头看
(3)到、到了
(4)好的(方面、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3)句意: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至:到,到了。


(4)句意:应该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而返回正道。善:正道,好的(方面、事情)。


第76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B.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C.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D.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B.句意:(陈寔)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所以停顿应该是: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故选B


第77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参考答案:(1)(我父亲)等待你很久(你)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2)有小偷在夜间进入陈太丘家里(陈寔住所亦可),躲在房梁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待:等待;君:你;至:到,到达;去:离开。


(2)盗:小偷;其室:陈寔家里;止:躲,藏;梁上:房梁上。


第78题 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太丘,父子俩的聪慧分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说。(4分)



参考答案:示例:甲文中陈元方的智慧体现在他面对友人无理指责时的聪明伶俐,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的父亲。乙文中陈太丘的智慧体现在他发现盗贼时的从容,宽宏大度。他以德服人,同情弱者,帮忙弱者,勉励盗贼弃恶扬善,从此全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事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甲文,我们可以发现陈元方的智慧体现在他在友人对子骂父时,敢于说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正是陈元方聪明伶俐,不卑不亢,敢于维护自己父亲的表现;分析乙文,我们可以发现陈太丘的智慧体现在“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和“宜深克己反善”,这正是陈太丘从容大度,勉励盗贼弃恶扬善的表现。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乙文: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而返回正道。然而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第79题

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情节。(4分)


转班后何老师紧盯我学习                                  吵架时何老师维护我的尊严。



参考答案:家访时何老师表扬我进步;工作后何老师劝我多读书(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从文中第④段“我爹比较狠,何老师知道他脾气不好。何老师家访时总是说成绩,说这学期不错,数学考到六十五了,比以前进步了十分,及格了。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啊”可以概括出A空:家访时何老师表扬我进步;从第⑥段“后来我工作了,经常还会遇见何老师。她早已退休了。她的个子更矮了,一头银发。她喜欢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摘我身上的线头,我就感觉自己像个永远摘不干净的毛线团子。她一边问工作好不好,一边叮嘱我要看点书”可概括出B空:工作后何老师劝我读书。


第80题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4分)


她天天笑眯眯的看着你,跟你着。



参考答案:“耗”字原意有“消磨,拖延”的意思,在这里是关心、督促的意思,写出何老师愿意花时间在“我”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紧盯我的学习,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何老师的倔强和韧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耗”字的本义是拖着,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她人还有一股狠劲,后来我总结,一般个子矮的人都比较有韧性”“她走到哪儿,我也得跟到哪儿,跟黑白无常似的。下午放学了,她不许我回家,要我跟她到办公室写作业,一路写到天黑,她什么时候作业改完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可知,“耗”字用在此句中,写出何老师愿意花时间在“我”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紧盯我的学习,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何老师的倔强和韧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