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集(205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7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4分)



知识点:第三套


参考答案: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即柳絮,给人一种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给人一种悲痛之感。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您到夜郎西,属于拟人的修辞。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