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2分)
(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二)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②奇之,稍稍③宾客④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⑤也,日扳⑥仲永环谒⑦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⑧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①收族:团结宗族。②邑人:同(乡)县的人。③稍稍:渐渐。④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⑤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⑥扳:同“攀”,牵、引。⑦谒:拜访。⑧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阅读语段(一),说说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根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应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