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历史真题(406题)


第121题 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下列人物中,由英国作家哈代塑造的是( )。


A.卡门

B.简爱

C.娜拉

D.苔丝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故本题选D。


第122题 我国的成语常与历史传说和人物有关。成语“入木三分”原指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来形容书法笔力道劲,也常用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与这个历史传说相关的书法家是( )。


A.王献之

B.王義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参考答案:B


解析:

入木三分是一个成语典故,说的是东晋书大书法家王羲之写书法时墨汁浸入木头三分厚的故事。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第123题 古人用一些特殊的名称指代不同的年龄或年龄段,正确理解这些名称,有助于阅读古代文化典籍。下列选项中,不用于指代老年的是( )。


A.垂髻

B.耳顺

C.耄耋

D.期颐


参考答案:A


解析:

古代对老年人的雅称有:老苍、花甲、古稀、耄耋、期颐、耳顺之年,而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第124题 国际电影节是国际性的电影展映评比活动,各大电影节都设置了自己的奖项。下列选项中, 属于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 )。


A.金狮奖

B.金棕榈奖

C.金马奖

D.金熊奖


参考答案:D


解析:

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


第125题

下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青铜冰鉴, 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 方尊缶置于方鉴内, 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下列选项中, 青铜冰鉴产生的时代是(  )。


A.夏朝

B.战国

C.三国

D.唐朝


参考答案:B


解析:

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


第126题 中位数是一组统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在一次考试后采集到一组数据(54, 66, 87, 74, 69, 76, 81,78,73, 83, 77, 7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3

B.74

C.75

D.76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这组数据有12个数,按顺序排列: 54, 66,69, 71, 73,74, 76, 77,78, 81, 83,87,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为75。


第127题 如Excel数据表所示,下列选项中,可使成绩单中只显示科目二”成绩高于85分的运动员的是( )。


A.排序

B.合并居中

C.筛选

D.分类汇总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Excel基本操作。在Excel中,如果想只显示满足某些条件下的数据,可通过“筛选"功能来实现,它可以在设置条件后隐藏不满足条件的数据,C项正确。


第128题 在Word文档中,出现了多处相同的错误,下列操作中可一次性更正的是( )。


A.使用“修正”命令

B.使用“撤销”与“恢复”的命令

C.使用“定位”命令

D.使用“编辑”中的“替换”命令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Word基本操作。在使用Word时,如果想要删除多处相同的错误,最快的方法是将错误部分全部替换为无", D项正确。


第129题

下列选项中,与"大米一粮食”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


A.“蜂蜜”和“蜂巢”

B.“花生油”和“食用油”

C.“面包”和“面粉”

D.“冷却液”和“润滑液”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概念间的关系。"大米—粮食”之间是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大米是粮食的一种。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满足前者是后者的一种这样的关系,故本题选B。


第130题

根据所给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推理。图形中前三幅图都是相同图形的重叠,那么第四幅图应该也是某—图形的三次重叠,很明显C项满足要求,故本题选C。


第131题

 材料:

晓华学习成绩差,很多老师认为他学业上无可救药。有一天,张老师发现他的作文本里夹着一页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你如此多情,难到你也把我当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张老师赞许的神情,说:“看这是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晓华原本紧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张老师又说:“诗言志,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你是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你也有你的梦想。”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晓华非常激动,他没想到老师会给他这样的评价。张老师热情的鼓励驱散了他心中的阴影,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信心。从此以后,晓华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两年后,他顺利考取了高中。

问题:学生观角度,评价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张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教育和帮助的。材料中,张老师没有忽视学习差的晓华,而是,赞许鼓励晓华,把晓华看作发展的人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

(2) 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张老师针对晓华学习差的情况,通过赞许她的好诗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材料中,张老师对学习差的晓华,没有进行批评,而是通过夸赞她的好诗来鼓

励她,尊重了晓华的主体地位,调动晓华的能动性。

总之,张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132题

材料:

为了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初三(6)班班主任熊老师趁同学们在操场上体育课时,去教室里仔细检查了每位同学的课桌和书包,果然“收获”颇丰。有好几个同学携带了游戏机、漫画书、娱乐杂志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熊老师没收了这些物品,并对这些学生说:“为了防止你们学习分心,老师暂时替你们保管,期末考试之后再还给你们。”此外,熊老师在男同学李伟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封信,出于对李伟的关心,熊老师拆阅了这封信。令熊老师震惊的是,这竟然是李伟写给班里女生王森的情书。熊老师十分生气,也很庆幸自己及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为了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杜绝早恋现象发生,他在班会上读了这封信,并且严厉批评了李伟。周末熊老师还特意去了李伟家进行家访,和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强调了早恋对孩子学业的不良影响,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李伟进行教育。

问题: 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熊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熊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熊老师违背了关爱学生。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熊老师私自搜查学生的课桌书包,当众读学生的情书并对学生进行批评,没有尊重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

(2) 熊老师违背了教书育人。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材料中,熊老师采用私自搜查学生书包的方式,当众读学生情书并批评学生,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没有做到素质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要求。

(3)熊老师违背了为人师表。教师应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熊老师私自搜查学生课桌书包,属于违法行为,是不文明的,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示范,没有做到以身作则。

(4)熊老师违背了爱国守法。教师应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熊老师私自搜查学生的书包,读学生的情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没收学生的游戏机等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老师没有做到依法执教。

总之,熊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要引以为戒。


第133题

材料: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 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艺术的代表。每次念及,我不禁想起法国现代画家昂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 - - 1910)的杰作“沉睡的吉普赛人”。假使卢梭当日所画的不是雄狮逼视着梦中的“浪子,而是猛虎在细嗅含苞的蔷薇,我相信,这幅画同样会成为杰作。借乎卢梭逝世,而萨松尚未成名。

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雄踞在花旁”,那就会显得呆笨,死板,徒然加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只有原诗才算恰到好处,因为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面,而“细嗅”刚刚象征着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调和与统一。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 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有幕上,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他显然因此种阳刚和阴柔之分而感到自豪。其实东坡之词何尝都是“大江东去”?“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些词句,恐怕也只合十七八女郎曼声低唱吧?而柳永的词句:“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以及“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机高举。”又是何等境界!就是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能说它竟是阴柔?他如王维以清淡胜,却写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诗句;辛弃疾以沉雄胜,却写过“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的词句。再如浪漫诗人济慈和雪莱,无疑地都是阴柔的了。可是清啭的夜莺也曾唱过:“或是像精壮的科德慈,怒着鹰眼,凝视在太平洋上。”就是在那阴柔到了极点的“夜莺曲"里,也还有这样的句子。“同样的歌声时常一迷住了 神怪的长窗一那荒僻妖土的长窗一俯临在惊险的海上。"至于那只云雀,他那"西风歌”里所蕴藏的力量,简直是排山倒海,雷霆万钧!还有那一首十四行诗“阿西曼地亚斯’(ozymandias)除了表现艺术不朽的思想不说,只其气象之伟大,魄力之雄浑,已可匹敌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也就是因为人性里面,多多少少地含有这相对的两种气质,许多人才能够欣赏和自己气质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人。例如在英国,华兹华斯欣赏密尔顿;拜伦欣赏顶普吕夏绿蒂·白朗戴欣赏萨克瑞;史哥德欣赏简·奥斯丁;史云朋欣赏兰道;兰道欣赏白朗宁。在我国,辛弃疾欣赏李清照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备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梅村采山晚作悲凉,萨松在第一次大战后出版了低调的"心旅"(The Heart's Journey)。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业;涵蔓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一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控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牙,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旦(Philistine);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己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问题:

(1)   文中“猛虚”和蔷薇”各喻什么?请结含文章,简要概括。(4分)

(2)   文章认为,"完整的人生应将这两种境界调和与统一”,其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猛虎”和“蔷薇”分别代表人性的两面。“猛虎”代表人性中男性的一面,雄伟外向和阳刚。"蔷薇” 代表人性中女性的一面,秀美内向且阴柔。二者相辅相成,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

(2)①人生既是战场,又是幽谷。有猛虎才能在逆境中立定脚跟,把握方向,创造伟大事业;有蔷薇才能体贴入微,细嗅人生,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②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完整的人生应将这两种境界调和与统一,如此,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才会做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第135题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A.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B.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

C.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带领学生、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体现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属于教师观内容。


第136题 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钱老师的做法()。


A.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

B.不恰当,忽视学生的学习风格

C.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

D.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的拖堂行为会干扰了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制度,不利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题干中钱老师一味遵从教学设计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恰当的。


第137题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B.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C.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D.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授课过程中,注意力放在课件上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全程只在讲台上,缺乏师生互动,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课堂效果提升。


第138题 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室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与实施要注意的事项,从学生观的角度,吴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A.丰富课程资源

B.改善师生关系

C.优化教学策略

D.注重学习体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素质教育学生观认为学生是自身学习的主体,题干中吴老师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得知识,十分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


第139题 小秦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

B.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训戒或罚款

C.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D.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或者诉讼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第140题 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制教育趣味丛书,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A.扶持

B.奖励

C.保障

D.审定


参考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