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历史真题(406题)


第161题 不缩进段落的第一行,而缩进其余的行,可实现的操作是()。


A.悬挂缩进

B.首行缩进

C.左缩进

D.右缩进


参考答案:A


解析:

悬挂缩进,在这种段落格式中,段落的首行文本不加改变,而除首行以外的文本缩进一定的距离。首行缩进是将段落的第一行从左向右缩进一定的距离,首行外的各行都保持不变。左缩进是设置整个段落左端距离页面左边界的起始位置。右缩进是设置整个段落左端距离页面右边界的起始位置。


第162题 “医生—军人”一致的是()。


A.青年-少年

B.中年-老年

C.青年-干部

D.明星-影星


参考答案:C


解析:

医生一军人是交叉关系,而青年和干部也是交叉。青年-少年,中年-老年,属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属于全异关系(并列关系)。明星-影星是包含关系。


第163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析: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看出,前面三个图形都是外面的图形包含里面的图形,且两个图形无交点,故第四个图形也应是两个图形相互包含且不相交。


第164题

董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有一次上课时,王老师发现一个细节:董老师从头到尾都拿着教科书,而且上课过程中还时不时瞄上几眼,经过观察王老师发现师傅瞄的并不是教科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她事先就粘贴在书中的小纸片。通常,董老师会在分析这篇课文的单词或句型时看一眼,在讲到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时看一眼,又或者是在讲评学生作业时看一眼,这些卡片上都记的啥呢?

课后得到董老师的允许,王老师翻看了师傅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小卡片,发现这些纸片主要分为三类:绿色纸片是知识拓展类,黄色纸片是考点讲解类,蓝色纸片是错题分析类。王老师向董老师请教:“这样的小纸片密密麻麻,会不会不利于教学知识的梳理?董老师回答道:“不会呀,这是在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想出来的方法。其中知识拓展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问题,考点讲解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问题,错题分析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巩固性、综合性问题。所以,咱们的教学不仅仅要观察可以怎么做,还要去琢磨为什么。”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董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董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董老师通过分析学生学情,设计不同颜色的卡片分类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知识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引导学生会学习的体现,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董老师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整理出知识卡片,观察和琢磨怎样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并且董老师允许王老师翻看了自己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小卡片,耐心解答王老师的疑问,体现了对王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综上所述,材料中董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观的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第165题

2020年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准备开车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的王老师接到了居委会的疫情防控电话,二话没说立即报名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承担防疫值班工作。值班期间王老师耐心细致的做好防疫宣传和小区进出人员的排查,帮助邻居订购生活物品,他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天询问、记录、上报班上学生的动向、身体情况,并叮嘱指导他们做好防护。

因为疫情学生不能正常到校上课。初次线上教学的王老师遇到了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许多困难,他便就地取材,自制教学用具,布置好一直播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王老师精心设计和讲解直播课,引导学生互动,他还建立了班级学习群,引导大家讨论,气氛特别活跃,王老师坚持在线批改作业,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他调侃自己是“新晋十八线主播”,又学到了许多新技能。

总结会上,王老师说:“我是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对学生负责,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王老师的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王老师的行为遵守了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如下:

(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在疫情期间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承担起责任,就地取材,自制教学用具等保证学生学习,坚持在线批改作业,是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表现,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材料中,疫情值班期间王老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天询问、记录、上报班上学生的动向、身体情况,并叮嘱指导他们做好防护,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3)教书育人。材料中王老师疫情期间坚持教学,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王老师精心设计和讲解直播课,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4)为人师表。材料中王老师大年三十报名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承担防疫值班工作,起到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体现了邹老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王老师践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


第166题

(1)文章为什么说在我国“礼仪是文明的载体”?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与文明相统一,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


第167题

(2)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礼”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的意义。(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发展进程: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和社交领域。

存在意义有: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集体发展,文化和文明传承的载体。


第168题

汉朝董遇有“三余”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大意是,冬天是一年中的余暇,夜晚是一天的余暇,阴雨天是平时的余暇,这些时间正好可以用来读书。

画家齐白石曾以“余”“鱼”同音,作《三余图》,并题识:三余者,昔人故事,余字不能画,借鱼之形,取其音,白石有三余曰: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立意】

材料一中的三余是读书三余,即强调读书要抓紧一切空余时间;材料二的三余是白石老人的三余,意思是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事,也是在强调要利用好生活中的时间。两个材料的结合点是利用好时间读书学习工作,充实自己。因此可以围绕“珍惜时间”“读书”“用心生活”“忙碌与从容”等来立意。

【参考范文】

生命因惜时而精彩

齐白石曾说: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在这句中,白石老人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也反映出其珍惜时间并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时间是宝贵的,古往今来,惜时者,往往能有所建树。生命因惜时而精彩。

珍惜时间是对生命的尊重。岁月之羽,掠过时间之河,抚过浩瀚星海,我在斑驳最深处,聆听到因惜时而精彩的回音。巴尔扎克在五十一岁时,心脏病发作,医生说他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天,面对这些,他没有抱头痛哭:“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多活几天?”而是抓紧时间,继续工作,当他离开时,留下的是九十六部中长篇小说组成的雄伟史诗——《人间喜剧》。试想,如果巴尔扎克放任自我,自暴自弃,荒度余生,他还会完成这部闻名遐迩的巨著吗?答案是否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珍惜时间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珍惜时间是对事业的尊重。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无数仁人志士都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阐释了这一观点。对于科学家,研究事物是事业。我国伟大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珍惜时间,甚至熄灯后在卫生间刻苦读书。凭借珍惜时间,他以高出常人的努力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为我生物科学做出巨大贡献。任何人,只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开拓新的知识天地。简而言之,这是对事业最大尊重。

珍惜时间是对他人的尊重。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同于谋财害命。”一代文豪言简意赅地阐释了珍惜时间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他把浪费时间比作了谋财害命,可见对他人最好的尊重是珍惜他人的时间!珍惜时间,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可见,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尽可能多地做有意义的事,使人生多姿多彩,才是尊重自己的最好方法。古人闻鸡起舞,成就了一个个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科学家……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难道不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吗?

珍惜时间是对生命、事业、他人的尊重。因为惜时,巴尔扎克终成文学巨匠;因为惜时,童第周成为科学伟人,因为惜时,无数志士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尊重生命、尊重事业、尊重他人和自己,在有限时间里做无限的事情,生命因惜时而精彩!


第169题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列方法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是()


A.继承与开拓

B.学习与创造

C.思考与想象

D.熟练与传承


参考答案:D


解析:

创新精神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熟练和传承不能达到创新的要求。


第170题

工作多年的张老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技巧,班级管理井井有条,还注重激发自我潜能。张老师所处的教师发展阶段是()


A.专家生涯阶段

B.退缩生涯阶段

C.更新生涯阶段

D.预备生涯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斯德菲依据人文心理学派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教师的人文发展模式,又称教师更新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预备生涯阶段;主要包括初任教职的教师或重新任职的教师;(2)专家生涯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已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能,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也能激发自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3)退缩生涯阶段:包括初期退缩、持续退缩和深度退缩三个阶段;(4)更新生涯阶段:此阶段的教师致力于追求其专业成长、吸收新知,但仍需要外在的支持,更需要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协助;(5)退出生涯阶段:到了退休年龄,或由于其他原因而离开教育岗位。


第171题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仅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句话隐含的学生观不包括的是()


A.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完整性

B.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D.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中,为师者不是一味的去灌输学生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段话体现了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说明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重要性。题干中没有体现注重学生是完整的人的观点。


第172题

张老师选择用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学开展课例研究,并写成课例研究报告提供给青年教师学习。张老师的角色是()


A.教学过程的管理者

B.同侪共进的合作者

C.学生成长的示范者

D.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张老师用诗歌的教学开展课例研究,并写成课例研究报告的做法,体现了张老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题干中没有体现张老师的教学过程,故不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题干中体现的是张老师研究后,青年教师学习,不是共同研究,没有体现合作者,故不选。题干中未涉及学生,没有体现示范者,故不选。


第173题

李丁的妈妈情绪一直不好,经常拿李丁撒气,李丁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马老师为此多次找李丁妈妈谈话,李丁妈妈就找校长撒泼。了解真相后校长批评马老师“多管闲事”。校长的做法()


A.正确,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权力,与学校无关

B.正确,马老师只要管好学校里的事情就行了

C.不正确,学校应当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条件保障

D.不正确,学校应当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法》,根据《教师法》第9条,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174题

某中学将操场租借给当地一个企业主为其女儿办婚事,体育课改在教室上自习,该学校的行为()


A.合法,学校有自主安排教学场地的权利

B.合法,学校有创收增加教育经费的义务

C.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题干中该学校将体育课改在教室上自习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175题

派出所的两位警察来到一所中学,要求找该中学12岁的小华了解情况。得知警察没有联系小华的父母,班主任拒绝了他们当面询问小华的要求。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依法履行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B.正确,依法保护了小华的人格尊严权利

C.不正确,公民有配合公安机关立案的义务

D.不正确,干扰了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第176题

父母离异,法院判决小刚随母亲一起生活,小刚学习不太好,母亲多次要求小刚的父亲关心小刚的学习,小刚父亲却认为自己只负担小刚的生活费用,教育问题应由小刚母亲全部负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刚母亲应该全权承担监护职责

B.小刚父亲已尽到法律规定的责任

C.离异父母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

D.小刚的学习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177题

班主任李某怀疑班里学生张某早恋,为掌握张某的思想动向,多次翻张某的书包。李某的做法()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责任

B.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第178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A.6年

B.5年

C.4年

D.3年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根据《宪法》第98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179题

李某开设的营业性电子游戏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立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责令其改正的管理机关是()


A.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文化行政部门

D.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180题

14岁的初中生崔某借爸爸的名义买烟,扫码支付后,烟酒店老板王某给了崔某一包烟,王某的行为()


A.合法,因为王某有经营自主权

B.合法,因为崔某说是帮父亲买的

C.不合法,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D.不合法,如果是高中生购买就可以向其出售烟酒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9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