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历史真题(406题)


第181题

姜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经常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姜老师的教育行为选择是()


A.基于关怀

B.基于直觉

C.基于原则

D.基于关注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老师的行为基于关爱学生。


第182题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知识认同

B.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C.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意志认同

D.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行为认同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第183题

暑假来临,王老师找到主管校长说:“我教了几十年书,虽说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获得过不少奖励,而且过几年就退休了,但学无止境,我还是希望和几位年轻老师一起外出参加培训。”这表明王老师()


A.重视教师道德荣誉

B.善于核算教育行为利益

C.关注教师集体利益

D.注重公平分配教育资源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荣誉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自我意识。教师荣誉包括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性质,崇高的人格形象,丰厚的劳动回报。题干中王老师虽然年长,但是注重终身学习,体现了王老师重视教师的道德荣誉。


第184题

某中学规定: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穿超短裙、破洞牛仔裤等服装。这一规定是()


A.对教师着装个性的规范

B.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

C.对教师仪表得当的规范

D.对教师举止文明的规范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不穿超短裙、破洞牛仔裤是对教师仪表得当的规范。


第185题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人们对佛经译文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有一位僧人有感于中国经律残缺,西行求法,前后凡十四年游历三十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并进行翻译,又将其旅行见闻撰成《佛国记》。这位僧人是()


A.法显

B.玄奘

C.朱士行

D.竺法护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在399年,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撰写《大唐西域记》。朱士行,三国魏高僧(203—282)。法号八戒。竺法护,鸠摩罗什尚未来中国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


第186题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先后发明了磁针和罗盘。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下列选项中,中国最早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北宋人朱或在1119年写的《萍洲可谈》中,有关于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明确记载。指南针是从北宋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的。世界上最早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


第187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到国家机关的运行、企业的经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对信息系统安全掉以轻心,对安全风险置之不理,就可能给个人、企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灾难。下列操作中,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是()


A.在公共区域中关闭免费Wi-Fi的自动连接

B.包含个人信息或隐私内容的文件加密发送

C.在电子邮件客户端直接打开附件文件查看

D.不轻易更改防火墙的入站规则和出站规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关闭免费WIFI的自动连接,加密发送文件,不轻易更改防火墙规则,都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措施。直接打开附件查看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第189题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个人奋斗的经典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


A.于连

B.杜洛瓦

C.莫罗

D.拉斯蒂涅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主人公为于连。杜洛瓦为莫泊桑《漂亮朋友》中的人物,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以及整个《人间喜剧》中的人物。莫罗为干扰项。


第190题

古人在交际或著述中,谈及年龄,除了直接用数量词,还常使用隐喻、转喻和借助诗词、典故来代称。下列选项中,代称与所表示的年龄对应不正确的是()


A.豆蔻年华—13岁

B.桃李年华—30岁

C.知天命—50岁

D.古稀—70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30岁是而立之年。


第191题

彩塑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胶泥,多在木制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我国的彩塑发展到盛唐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


A.云冈石窟像

B.山西晋祠像

C.麦积山石窟像

D.甘肃敦煌塑像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术常识,根据题干关键词“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敦煌塑像。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的。山西晋祠像是明代重臣王琼为纪念先祖太子晋所建。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


第192题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张家口举办,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比赛。下列体育图标中,标识“高山滑雪”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技常识是“跳台滑雪”,为冬季两项,为“高山滑雪”,为越野滑雪。



第193题

在一次测试中,高分组通过某试题的百分比为85%,低分组通过该试题的百分比为25%,则该试题的区分度是()


A.0.25

B.0.55

C.0.60

D.0.85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题干区分度为85%-25%=60%,即为0.6。


第194题

如下图所示,在Excel中单击单元格E2,欲求出甲班20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应输入的公式是()


A

B

C

D

E


1

甲班

乙班



标准差


2

28

76


甲班



3

79

77


乙班



4

80

80





5

65

79






A.=SUM(A2:A21)

B.=STDEVP(A2:A21)

C.=MODE(A2:A21)

D.=AVERAGE(A2:A21)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SUM是求和函数,STDEVP是标准差函数,MODE是一个位置测量函数,AVERAGE是求平均值函数。


第19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机构网址后缀名的是()


A.gov

B.edu

C.org

D.com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gov为政府部门,edu为教育部门,org为非盈利组织,com为商业机构。


第196题

下列选项中,与“大学生一志愿者”的逻辑关系不一致的是()


A.“英文书”和“教材”

B.“铅笔”和“画笔”

C.“老年人”和“科学家”

D.“医生”和“护士”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概念间的关系。题干关系为交叉关系,“医生”和“护士”为并列关系。


第197题

根据所给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推理。前面几幅图中可见小方块的数量分别是2块、4块、6块,呈等差数列,所以空白处应是8块。


第198题

材料:

有一天李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公开课,听课的一位教研员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无精打采,也不跟着课堂的节奏走。趁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研员悄声问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几个学生怎么回事。那几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明了缘由,原来那几个学生都是班上的英语“差生”,上课之前,李老师特意安排那几个学生坐在最后面,以免影响公开课的效果。公开课结束后,教研对老师说,“应该对后面的几位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总比干坐着强。”李老师一脸茫然,并不认可这个建议,只是勉强点点头。

问题:请结合材料,以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李老师的行为并提出另一种对“差生”的正确处理方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材料中李老师把班上的“差生”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违背了学生具有发展潜能这一理念。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完整的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差异性。材料中李老师没有从整体看待“差生”,没有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未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人、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此,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第199题

材料:

刚毕业的邹老师被安排担任我们这个“难管”班级的班主任。我们可高兴了,因为从年龄、性格上看,他是我们这些“顽皮生”不难对付的,我们决定给他来点“下马威”。于是我们不断制造各种无聊的“难题”。出乎意料的是,他并不生气。还总是不厌其烦地解决这些“难题”。他不仅在课堂上对我们难懂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直到我们弄懂为止,还利用课余时间跟我们聊生活、学习。甚至还带我们到校外参观、郊游。

我们曾问邹老师“我们总是犯错,您为什么不像别的老师那样惩罚我们呢?”邹老师说:“你们出现错误,我提出意见,你们做出改正,我们像朋友一样不好吗?”

其实我们也不是冷血动物,一段时间过去,邹老师终于把我们都感动了。我们集资给邹老师买了一条领带,邹老师执意不要,坚持一起和我们到商场把领带退了。

问题: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邹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邹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爱岗敬业。材料中邹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关爱学生。材料中邹老师面对学生的刁难,没有生气、批评学生,而是耐心地解释,体现了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3)教书育人。材料中邹老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体现了教师育人的职业道德。

(4)为人师表。面对学生送给自己的领带,邹老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坚持将领带退掉,体现了邹老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第200题

(1)文章认为当代非洲传染病有哪两个来源?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是非洲传染病的两个主要来源。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