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61题
甲乙两地各抽取100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体重测量,相关的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选项中,对这次测量结果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地别 | 人数 | 平均体重(KG) | 标准差 | 标准差系数 |
甲地 | 100 | 37.3 | 11 | 0.295 |
乙地 | 100 | 38.2 | 13 | 0.340 |
A.甲地的标准差为11,甲地学生的体重更具有代表性
B.乙地的标准差为13,乙地学生的体重更具有代表性
C.甲地的标准差系数为0.295,甲地学生的体重更具有代表性
D.乙地的标准差系数为0.340,乙地学生的体重更具有代表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标准差系数越小,代表性越强。
第262题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选择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删除行”命令,对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表格中一行被删除
B.整个表格被删除
C.表格中一列被删除
D.表格没有被删除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如果选中了整个表格,然后执行“删除”命令,会使整个表格被删除,故选B。
第263题
如下图所示,在Excel中单击单元格F2,欲求出表中所列6名学生的总成绩排名,应输入的公式是()
A.=RANK(E1,$E$1:$E$7)
B.=RANK(E1,$E$2:$E$7)
C.=RANK(F2,$E$1:$E$7)
D.=RANK(E2,$E$2:$E$7)
参考答案:D
解析:
rank函数, 题中F2单元格中输入的函数应是D,E2表示总成绩,使用相对地址引用,代表的是要排序的数,$E$2:$E$7,表示的是整个总成绩所在的区域,使用绝对地址引用。
第264题
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教授”和“科学家”一致的是()
A.夹克-衬衫
B.中文书-英文书
C.足球-篮球
D.大学生-运动员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授”和“科学家”是交叉关系,D项符合题意。
第265题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4”“2=8”“3=24”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4=()”空缺处的是()
A.88
B.96
C.104
D.112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题干中1=4,2=8,3=24,可以看出规律为从第二个等式开始,每一个等式的前一个数字乘以前一个等式的后一个数字,构成本等式的后一个数字。所以本题选B。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发展。材料中徐老师通过“课前五分钟”等活动,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徐老师用别具一格的形式进行教学,尝试不同的授课方法,重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做到了这一点。
再次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教师应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材料中,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课本剧编写等活动,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材料中,徐老师说要舍得“折腾”自己,每天坚持写教学日志,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要向徐老师学习,践行教师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不挖苦,不讽刺,对学生严慈相济。材料中老师能够平等的对待晓义,信任他,不歧视他,时刻关注他的变化、成长、进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促使晓义进步,做到了关爱学生。
其次,该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老师通过家访充分了解晓义的成长环境,针对他的特点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发扬他的优点,并抓住时机教育,做到了教书育人。
再次,该老师做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老师面对家长的质疑和不满能够耐心解释,尊重家长,做到了为人师表。
最后,该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材料中老师通过家访耐心了解晓义情况,让其锻炼获得提升,最终使得晓义顺利入伍,做到了爱岗敬业。
总之,我们应该向该教师学习,规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269题
文章认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体现了王维怎样的作诗境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王维的诗有情有景,鲜活生动的。
②诗中“落”和“鸣”字透露出生命气息与凄凉感,具有很强的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
③王维的诗体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内涵,作者却有一番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虽然没有明确的讲出来,却也能让读者领悟出意境,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是诗人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立意】
1.规矩与人情的关系
2.坚守原则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爱岗敬业(教育角度)
5.榜样的作用
6.说与做
第271题
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参考答案:A
解析: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第272题
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参考答案:B
解析:
老师没有因为小涛不会回答问题就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明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第273题
“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易受环境影响。
第274题
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处于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第27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第276题
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的义务。
第277题
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第278题
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中学校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第279题
15岁的李明经常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其监护人提出申请,将李明送往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是( )
A.当地公安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李明所在学校
D.当地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280题
17岁的高中生江某涉嫌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尚在审理阶段,所在学校以此为由取消了其学籍,该校做法( )
A.合法,学校可以取消江某学籍
B.合法,学校有处罚学生的权利
C.不合法,判决生效学校也不得取消江某学籍
D.不合法,判决生效前学校不得取消江某学籍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