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题库(1099题)


第701题

关于中国的就业统计界定,错误的有(  )。


A.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内的城镇人口

B.为了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含1小时)的劳动的人

C.有工作单位但由于休假暂时未工作的人

D.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就业统计。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1月对就业人口的界定:在1%人口调查中,将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16岁及以上城镇人口被定义为就业人口。包括两类:(1)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在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含1小时)的劳动的人。(2)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BCD选项均正确,A选项错误。

劳动年龄内是16岁至退休年龄,16岁以上比劳动年龄包含范围大。

此题答案为A。

【思路点拨】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在年龄的统计口径上有所区别。

就业人口年龄统计范围:16岁及以上城镇人口(只要符合就业人口的条件,即使超过退休年龄也属于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年龄统计范围: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内人口(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上,没有工作,不算失业)


第702题

在我国关于失业人员的统计中,失业人员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


A.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

B.有工作能力

C.有工作意愿

D.尚未实现就业

E.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察失业的概念。

在我国关于失业人员的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情况视同失业,ABCD均属于失业的条件;

E项属于失业的结果,而不是条件,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703题

根据我国关于城乡劳动力调查的规定,被列为失业者的劳动者应当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


A.在近三个月中采取某种方式找工作并且在调查周内可以应聘的人

B.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未达到10个小时

C.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

D.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与失业统计。

我国2005年开始,将具有劳动能力并同时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16岁及以上人员列为失业人员。(C正确)

具体包括:(1)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2)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3)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D正确)(4)“失业”的具体标准是,在调查周(调查时点前的一周)内,工作时间未达到一个小时,(B错误)在近三个月采取了某种方式找工作并且在调查周内可以应聘的人,(A正确)

本题选择不包括哪个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


第704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方向有(    )。  


A.就业者成为失业者

B.失业者成为就业者

C.非劳动力成为就业者

D.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E.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参考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率计算。

总人口= 就业者 + 失业者 + 非劳动力,劳动力人数=就业者+失业者

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100%

失业率的表达含义:反映了在一定年龄以上的人口当中,有多大比例的人想工作却无法实现就业的情况。统计失业率的时候,往往是在某个时点上来完成的。

就业者成为失业者,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会导致失业率上升。AD正确;

失业者成为就业者,非劳动力成为就业者,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会导致失业率下降,BCE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D。

【思路点拨】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100%。根据失业率的数学公式可以判断,失业率上升一定是失业人数增多就业人数减少。(分子中的失业人数和分母中的失业人数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失业率的结果也是增加的,可以尝试代数计算一下)


第705题

某城市2013年年初的总人口为10万人,其中非劳动力人口2万人,就业人口7万人,到2013年年底,在人口总量和非劳动力人口数量等不变的情况下,原来的失业人口中有5000人找到了工作,则该城市在2013年年底的失业率为( )。


A.0.05

B.0.0625

C.0.067

D.0.125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率。

2013年初失业人数=总人口数-非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100000-20000-70000=10000人。

2013年年底的失业人数=10000-5000=5000人。

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100%=5000÷(5000+75000) ×100%=6.25%。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706题

2012年时,某国共有人口1700万人,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1300万人,就业人口为900万人,失业人口为100万人。则该国2012年的失业率为(   )。


A.0.067

B.0.076

C.0.1

D.0.111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100%。

代入数值可得100/(100+900)×100%=10%=0.1,C选项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707题

人们非常关注失业率问题说法合适的有( )。


A.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失业率在一段时期中是如何变化的

B.不同地区劳动者之间的失业率存在什么差异

C.国际上通常会对男性失业率这一目标人群的失业率水平给予关注

D.长期失业率是失业时间满一年以及超过一年以上的失业者在劳动力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E.如果劳动者一年以上无法实现就业,则将来就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率问题。

人们关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失业率在一段时期中是如何变化的,不同地区劳动者之间的失业率存在什么差异,所以AB正确;

国际上通常会对女性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等目标人群的失业率水平给予关注,而非男性失业率,所以C错误;

长期失业率概念:即失业时间满一年以及超过一年以上的失业者在劳动力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所以D正确;

如果劳动者一年以上无法实现就业,则将来就业的难度会越来越大,E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E。


第708题

人均资本投资比例大的部门工资水平较高的原因在于(   )。


A.这些部门的投资要求会形成一定的进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

B.这些部门中的劳动报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小,企业工资支付能力较强

C.这些部门的工会化程度都较低,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从而支付更多工资

D.这些部门的劳动条件一般都比较差,需要对员工提供工资补偿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产业部门间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平也较高,这是因为这会对新企业的进入造成一定的限制,从而易于形成卖方垄断的结构;这些部门中的劳动报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小,资本的利润较高,企业工资支付能力较强。

C项应为劳动报酬在企业总成本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小,利润高,从而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工资,C错误。

D项并不是劳动条件差导致的需要对员工提供工资补偿,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


第709题

男女之间由于(   )而造成的工资差别不应该被视为歧视。


A.受教育程度

B.职业

C.工作经验

D.性别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歧视的界定。

所谓歧视,实际上是指劳动力市场歧视,它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仅仅因为所属的人口群体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我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平均工资性报酬差距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每一种人口群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存在的生产率特征差异;二是不同的人口群体受到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的不同对待。这种不同人口群体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对待存在差别的现象,就是劳动力市场歧视。

所以D项性别歧视符合歧视定义。ABC不符合人口群体的不同的歧视定义,错误。本题为选非题。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

【思路点拨】受教育水平、职业、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男性与女性的工资差别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能够得到合理解释的就不属于歧视。没有办法进行合理解释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差别就属于歧视。


第710题

在护士和幼儿园老师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很多行业,这表明存在(    )现象。


A.工资歧视

B.工资隔离

C.职业歧视

D.职业隔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歧视的分类。

职业隔离是指一个人口群体内部的职业分布与其他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比如女性老师居多。D正确;

工资歧视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性的差别,不符合题意,A错误;

B项工资隔离为干扰项,教材中未出现,B错误;

职业歧视是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中某一类或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些类别的劳动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而把那些高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711题

那些失业后宁愿在家也不出去找工作的金融业人士属于(    )。


A.就业者

B.失业者

C.非劳动力

D.临时失业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模型。

非劳动力不提供劳动力供给的原因,包括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工作。所以C正确;

就业三层基本含义:一是劳动者必须要既有劳动能力,还要有劳动意愿。二是劳动者所参加的劳动必须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劳动,而不是家庭劳动。三是劳动必须能够获得报酬或收入,而不能是公益性或义务性的劳动。所以A错误;

失业人口被界定为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失业”的具体标准:在调查周(调查时点前的一周)内,工作时间未达到一个小时,在近三个月采取了某种方式找工作并且在调查周内可以应聘的人。所以B错误;

D为干扰项,教材中未体现,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712题

在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中,失业人员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A.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

B.在城镇中居住

C.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

D.目前没有就业

E.在一定劳动年龄内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含义。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定义:

1.在一定劳动年龄内

2.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

3.在当地就业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DE。


第713题

解决摩擦性失业的对策包括(  )。


A.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B.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C.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

D.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E.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加大其扩散范围,疏通信息渠道


参考答案:AE


解析:

本题考核解决摩擦性失业的对策。

解决摩擦性失业的对策包括:

(1)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A项正确;

(2)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加大其扩散范围,疏通信息渠道,E项正确;

BD项属于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C项属于解决季节性失业的对策;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E。

【思路点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都有加强劳动力市场情报工作,但目的是不同的,这里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分:

摩擦性失业: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这里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疏通信息渠道,以免一些劳动者因招聘信息掌握不全面而错失工作机会;

结构性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这里主要是让劳动者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


第714题

导致摩擦性失业原因是(     )。


A.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B.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属性

C.信息的不完善

D.信息完善性

E.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摩擦性失业形成的原因。

摩擦性失业形成的原因包括:
(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这是造成摩擦性失业的一个基本原因,A正确,B错误;
(2)信息不完善性。从获知信息到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就业合同这之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也会造成一些暂时性的失业现象,C正确,D错误;

季节变化引起的失业是季节性失业,E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


第715题

下列哪个不属于缓和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


A.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

B.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C.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

D.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缓和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缓和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1)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

(2)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3)制定各种培训计划,使工人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要;

(4)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所以ABD符合上述对策,正确;

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以减少季节工人的生活困难。属于季节性失业的应对措施,与题干无关,C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716题

决定结构性失业严重程度的因素包括(  )。


A.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B.对劳动力需求转变的快慢

C.信息的不完善

D.技术替代的灵活性大小

E.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核决定结构性失业严重程度的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的不完善是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AC错误;

决定结构性失业严重程度的因素:

对劳动力需求转变的快慢,B正确;

②劳动力供给能否适应需求的变化。

技术替代的灵活性大小,D正确;

④人们重新学会另一种技术或职业的速度快慢。

⑤地理状的差异。

季节变化是导致季节性失业的因素,E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D。


第717题

小张所在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一种次等劳动力市场,关于次等劳动力市场和优等劳动力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优等和次等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

B.即使是在优等劳动力市场出现供给短缺时,次等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也很难进入优等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进入的行政障碍是造成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之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D.技能缺乏是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

A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

即使是在优等劳动力市场出现供给短缺时,由于劳动力知识水平低,次等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也很难进入优等劳动力市场,B正确;

技能缺乏是造成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C说法错误D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D。


第718题

小张所看到的这家企业的生产工人一旦失业,应属于(  )。


A.技术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政策性失业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技术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

(1)“专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衰落部门的失业者与扩展部门的工作要求不相吻合,或现有的职位空缺同失业者在地理位置上失调从而造成的失业。”

(2)最主要的:技术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需求方需要的技术和劳动力供给方能够提供的技术之间存在差异或错位而导致的失业现象。通常是由于生产技术变化引起的,即在生产中采用了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后所造成的失业。所以A正确,技术性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因此B正确;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造成的失业。与题干描述不符,C错误;

D为干扰项,教材中未体现,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




第719题

小张常因对工作不满意而辞职,但又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不过,这种无工作状态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张没工作的时候也不属于失业

B.小张经历的属于摩擦性失业

C.小张经历的属于正常失业

D.小张经历的属于季节性失业


参考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摩擦性失业。

本题题干中小张常因对工作不满意而辞职,但又不能马上找到工作,符合摩擦性失业定义,摩擦性失业属于正常失业。所以BC正确,

小张没工作的时候属于失业,A错误;

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定期性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与校长经历不符,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

【思路点拨】摩擦性失业 

“有些人处于“工作之间”或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在寻找工作或与雇主洽谈而一时又未确定工作;或因企业之间需求的随机波动而造成一些工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之中。”

形成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不完善性。

性质:一种正常性的失业 (不是由于工作岗位缺乏,而是由于寻找工作、达成就业协议的时滞引起,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个自然特征。)

对策: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加大其扩散范围,疏通信息渠道。

季节性失业

“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定期性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形成原因: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如农业、旅游业、建筑业、航运业等; 一些行业会随季节的不同而遇到购买的高峰和低谷,如服装业、制鞋业、汽车业等,从而影响作为谋生需求的劳动力需求,造成季节性失业。

性质:是一种正常的失业

对策:政府加强对季节性失业期的预测工作,以利于季节性工人尽早做出就业淡季的安排。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以减少季节工人的生活困难。


第720题

解决小张这种失业的对策有(   )。


A.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B.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加大其扩散范围,疏通信息渠道

C.政府加强对季节性失业期的预测工作,以利于季节性工人尽早做出就业淡季的安排

D.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以减少季节工人的生活困难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摩擦性失业。

上题题干中小张常因对工作不满意而辞职,但又不能马上找到工作,符合摩擦性失业定义,摩擦性失业属于正常失业。

摩擦性失业对策:
(1)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
(2)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和加大其扩散范围,疏通信息渠道。所以AB正确;

CD为季节性失业的应对对策,与题干不符,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