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试题(2160题)


第1701题 (3)比较分析方案1与方案2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方案1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和高筹资成本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方案2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和低筹资成本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第1702题 (1)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1704题 (3)计算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和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156250/50 000=3.125(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3.125=115.2(天)。




第1706题 (1)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以下项目的变动额:边际贡献、现金折扣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账费用、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付账款资金来源的利息节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变信用政策后营业收入增加额=18000×12%×10=21 600(元)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6/10=60%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40%

边际贡献增加额=营业收入增加额-变动成本增加额=营业收入增加额×边际贡献率=21 600×40%=8 640(元)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额=18 000×(1+12%)×10×50%×2%=2 016(元)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平均收账天数=50%×10+40%×30+10%×(30+20)=22(天)

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年销售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18 000×(1+12%)×10)/360×22×60%×15%=1108.8(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1 108.8-0=1 108.8(元)

收账费用增加额=18 000×(1+12%)×10×10%×3%-0=604.8(元)

平均存货占用资金=销售成本/存货周转次数

由于存货周转次数不变,因此,平均存货占用资金增加=销售成本增加/存货周转次数,而固定销售成本不变,销售成本增加=变动销售成本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18 000×12%×6/3×15%=648(元)

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节约=(110 000-90 000)×15%=3 000(元)



第1707题 (2)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损益变化,并说明该信用政策改变是否可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改变信用政策后的税前损益增加=营业收入增加额-变动成本增加额-收账费用增加额-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现金折扣成本增加额+应付账款资金来源的利息节约=边际贡献增加额-收账费用增加额-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现金折扣成本增加额+应付账款资金来源的利息节约=8 640-604.8-1 108.8-648-2 016+3 000=7 262.4(元)

由于改变信用政策后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零,因此,甲公司改变信用政策是可行的。



第1708题 要求: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丙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平均每天需要量=14400/360=40(件),

自制相关总成本=14 400×10+[2×14 400×34.375×4×(1-40/128)]1/2=145 650(元)。

(2)外购的经济订货批量=(2×14 400×72/4)1/2=720(件),

每年订货次数=14 400/720=20(次),

交货期内的平均每天需要量=14 400/360=40(件)。

如果延迟交货1天,则交货期为10+1=1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40=440(件),概率为0.25;

如果延迟交货2天,则交货期为10+2=12(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40=480(件),概率为0.1;

如果延迟交货3天,则交货期为10+3=13(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3×40=520(件),概率为0.05。

①保险储备B=0时,再订货点R=10×40=400(件);

S=(440-400)×0.25+(480-400)×0.1+(520-400)×0.05=24(件),

TC(S,B)=24×5×20+0×4=2 400(元)。

②保险储备B=40时,再订货点眼=400+40=440(件),

S=(480-440)×0.1+(520-440)×0.05=8(件),

TC(S,B)=8×5×20+40×4=960(元)。

③保险储备B=80时,再订货点R=400+80=480(件),

S=(520-480)×0.05=2(件),

TC(S,B)=2×5×20+80×4=520(元)。

④保险储备B=120时,再订货点R=400+120=520(件),

S=0,

TC(S,B)=120×4=480(元)。

通过比较得出,最合理的保险储备为120件,再订货点为520件。

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相关总成本=14 400×9.82+(2×14 400×72×4)1/2+480=144 768(元),

可见,外购方案的成本低。





第1711题 (3)判断甲公司应该选择外购方案还是自制方案,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由于自制的总成本小于外购的总成本,因此应该选择自制方案。



第1712题 (1)假设公司继续保持目前的信用政策,计算其平均收现期和应收账款应计利息,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和平均应付账款的应计利息(一年按360天计算,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不改变信用政策的平均收现期和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平均收现期=60%×15+40%×80%×30+40%×20%×40=21.8(天),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4×100/360×21.8×60/100×12%+2×300/360×21.8×240/300×12%=5.23(万元),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4×20%×50+2×20%×200)×12%=14.4(万元)。

应付账款应计利息=(4×20%×50+2×20%×200)×30%×12%=4.32(万元)。



第1713题 (2)假设公司采用新的信用政策,计算其平均收现期和应收账款应计利息,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和平均应付账款的应计利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改变信用政策后的平均收现期和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平均收现期=70%×10+30%×50%×20+30%×50%×40=16(天),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

=1 200×40%/360×16×60/100×12%+1 200×60%/360×16×240/300×12%=4.61(万元),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4×1 200/1 000×25%×50+2×1 200/1 000×25%×200)×12%=21.6(万元),

应付账款应计利息

=(4×1 200/1 000×25%×50+2×1 200/1 000×25%×200)×40%×12%=8.64(万元)。



第1714题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损益变动净额,并据此说明公司应否改变信用政策。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每年损益变动额:

增加的收入=1 200-(4×100+2×300)=200(万元),

增加的变动成本

=(1 200×40%×60/100-4×60)+(1200×60%×240/300-2×240)=144(万元),

增加的现金折扣=1 200×70%×5%-(4×100+2×300)×60%×2%=30(万元),

增加的应收账款应计利息=4.61-5.23=-0.62(万元),

增加的应付账款节省的利息=8.64-4.32=4.32(万元),

增加的存货占用资金利息=21.6-14.4=7.2(万元),

增加的固定成本=130-120=10(万元),

增加的收账费用=1 200×30%×50%×10%-(4×100+2×300)×40%×20%×10%=10(万元),

增加的坏账损失=0,

增加的税前收益=200-144-30-(-0.62)-10+4.32-7.2-10=3.74(万元),

由于信用政策改变后增加的税前收益大于零,所以,公司应该改变信用政策。




第1716题 (2)计算方案二的经济订货量和总成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1717题 (3)从成本角度分析,甲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从成本角度分析,由于方案一的总成本比方案二的低,因此,应该选择方案一。



第1718题 (1)计算该商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最佳订货次数和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 200(个),

经济订货量=(2×7 200×225/9)1/2=600(个),

订货次数=7 200/600=12(次),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2×7200×225×9)1/2=5 400(元)。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 800(个),

经济订货量=(2×28 800×225/9)1/2=1 200(个),

订货次数=28 800/1 200=24(次),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2×28800×225×9)1/2=10 800(元)。



第1719题 (2)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平均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分别计算改变政策前后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

正常平均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

平均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

平均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

正常平均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

平均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

平均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 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8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24+80×9=1 68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 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第1720题 (3)计算该商品改变政策前后的平均库存量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改变政策前:

平均库存量=600/2+20=320(个),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320×50×10%=1 600(元)。

改变政策后:

平均库存量=1 200/2+160=760(个),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760×50×10%=3 800(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